城市绿地率与城市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城市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城市绿地率不等同于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于绿地率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但两者的具体技术指标是不相同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50563-201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取值:Ⅰ40%,Ⅱ36%,Ⅲ、Ⅳ34%。建成区绿地率(%)取值:Ⅰ35%,Ⅱ31%,Ⅲ、Ⅳ29%。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指标 基本项 提升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6% ≥40%建成区绿地率(%) ≥31% ≥35%
1、市域森林覆盖率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20%以上。森林覆盖率计算方法见附录A。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
自然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5%以上的城市,在计算其市域森林覆盖率时,扣除超过5%的自然湿地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3、城区街道绿化
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自创建以来,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
5、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
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1、市域森林覆盖率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20%以上。森林覆盖率计算方法见附录A。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 自然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5%以上的城市,在计算其市域森林覆盖率时,扣除超过5%的自然湿地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3、城区街道绿化 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自创建以来,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 5、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 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绿化应当符合的要求如下:1、道路绿地率指标如下:(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四十;(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3)红线宽度在40到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2、道路绿带设计如下:(1)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2)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到6.0m,最小的也有1.2到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3)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3、行道树绿带:(1)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2)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3)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4)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5)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到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4、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5、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6、路侧绿带:(1)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2)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3)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现如今,城市的发展除了讲究经济和实效以外,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下基本的一项政策指标,因此,园林城市建设成了很多城市在追求的目标。但是,园林城市的衡量是有一定的标准的,那么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多少?建成区绿地率不得低于多少?接下来一起看看。
现如今,城市的发展除了讲究经济和实效以外,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下基本的一项政策指标,因此,园林城市建设成了很多城市在追求的目标。但是,园林城市的衡量是有一定的标准的,那么园林城市 绿化覆盖率 不得低于多少?建成区 绿地率 不得低于多少?接下来一起看看。
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多少?
1、关于园林城市绿化率,有一个相当准确的计算方法,城市绿化率的计算公式为: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总面积)×100%。
2、城市绿化率能够反映城市环境质量,其中,城市绿化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园林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
3、绿化率的极限值将可达70%~80%左右。客观上讲,园林城市绿化率较能反映市区 住宅 园林环境的实际状况,即住宅环境的日益完善和精致,已经形成了立体绿化的趋势,有大面积的 架空层 、大面积的 裙楼 楼顶平面,都被用来 改善 住宅的绿化环境。
建成区绿地率不得低于多少?
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比率。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2、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平方米,各城区绿地率≥25%,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00平方米,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95%,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的比率≥2%,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5%,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0%。
3、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80%,古树名木保护率≥95%,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95%,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8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0%,林荫路推广率≥70%,河道绿化普及率≥8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6,大于40公顷的植物园1个。
以上文章即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多少?建成区绿地率不得低于多少?的详细内容,相信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吧?城市绿化率是衡量园林城市建设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希望文章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为人类发展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长春一显著特征是城市绿化率,这是长春受广大户外运动者,旅游爱好者追捧的原因之一。那么长春绿化率是多少? 城市绿化率标准是多少?
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其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为人类发展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长春一显著特征是城市绿化率,这是长春受广大户外运动者,旅游爱好者追捧的原因之一。那么长春绿化率是多少? 城市绿化率标准是多少?
长春绿化率是多少
1、长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78%,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不仅市区绿树成荫,就连城市周边也是绿色的海洋,环城 高速公路 两侧90公里长、550米宽的绿化带,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
2、距市区9公里、面积478.7平方公里的净月新区和“净月潭森林公园”,拥有亚洲的人工森林,宛如长春一片巨大的“肺叶”,使长春人就像生活在森 林中 一样,这里有的阳光、空气和水。
长春城市绿化率标准是多少
1、绿化率是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准确的提法应为“ 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 小区 用地的比率,相对而言比较宽泛,大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所以绿化覆盖率一般要比 绿地率 高一些。
2、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城市各类型绿地(公共绿地、街道绿地、庭院绿地、专用绿地等)合计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率。其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学者认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时,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中国大中城市和国外多数城市都低于此标准。
3、计算绿化覆盖率所指的绿地,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有块草皮就可以计入,所以绿化覆盖率有时能做到6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城市各类型绿地绿化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率。其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4、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 改善 、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5、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 开发商 ,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 土地 、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 楼盘 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在城市中, 绿色植物 可使城市生态体统朝更加健全的方向转化。许多城市开始推崇“以绿引资,以绿兴市”发展理念。可见城市绿化对一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重视城市绿化,加重对环境资本的投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