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马头墙的尺寸比例

更新时间:02-05 装修 由 念旧 分享

1、首先根据屋面坡度进行施工,将斜坡分为几个档,层层迭落,其次在墙顶铺上檐砖,然后再覆上小青瓦,最后在每只垛头的顶端安装上金花板即可。马头墙的轮廓成阶梯状,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 2、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江南粉墙黛瓦的微式建筑山墙的尺寸一般是多少

楼主是做设计吗?徽派建筑一般为两层高,也就是5~6米,山墙即马头墙略微笔屋脊高0.5~0.9米,阶数一般为三阶。但作为现代设计而言,没必要严格遵守古建筑的形制,阶数以能呼应你设计的建筑体量为宜!一层楼的房子做徽派风格的我觉得不太适宜,太矮了做出来会很难看!楼主可以把屋顶适当升高一点,富余的部分做夹层或直接单层通高。徽派建筑的柱式也没有特别的形制,一般0.3~0.4米你可以按设计调整合适的比例!题外话:楼上说的24是指24墙,也就是一般的砖宽度。。

徽派建筑艺术详解 | 你知道马头墙的玄机吗

徽派建筑流行于皖南、浙西和江西北部一带,以祠堂、民居、牌坊为主要建筑,徽派建筑的三大显著标志是青瓦、白墙、马头墙。那么马头墙为什么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呢?

马头墙的历史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防火墙等,指高于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传说马头墙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时期。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损失十分严重。何歆命令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有效遏制了火灾。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种类

按“阶层”(阶梯的层数)分,有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等,也可称一叠式、两叠式,以三阶、四阶为常见,多者可达五阶。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以房主的爱好、财富、地位的不同而异。

(一)

按阶层分,可以将马头墙分为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五阶式,一阶式较少,三四街较多,五阶式俗称“五岳朝天” 。

一阶式

二阶式

三阶式

四阶式

五阶式

五阶式样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因其房宅有多重进深,故马头墙亦配以多叠,其外形格外凸显其高大雄伟、气宇轩昂,充分显示出房主人高贵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二)

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

鹊尾式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印斗式

“印斗式”即由窑烧制带有“田”字、“卍”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做“座头”;

坐吻式

什么是马头墙 马头墙简单介绍

1、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2、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马头墙施工图 具体是怎样做的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高低错落,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较大的民居,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声明:关于《徽派建筑马头墙的尺寸比例》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5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