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里面的低音扬声器是侧着安装的!大概就在正中间位置,只是一半封闭,一半开放。因为扬声器有两个面,有倒相孔的自然是开放的,用以提升低音量感。如果你试着用手捂着那个孔,低音炮就没声音了,因为低音扬声器两边都被堵死了,正因为有了这个孔,低音扬声器才能自如运动。这就是前倒相结构,孔在侧面的是侧倒相,孔在后面的是后倒相。
莲花接口的一定是接有源低音炮用的,毕竟低音炮会耗掉功放一半以上的功率,所有世面上很少有功放重低音是功率输出,大部分的功放都是电平信号输出,
至于品牌和型号,这个不大好给你推荐,毕竟涉及到价格,范围比较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可以选购个10~12寸的有源低音炮就可以。
根据你需要的尺寸大约比例 7:5:3或7:5:2设计按这个尺寸做吧:低音音箱:222x248x228mm 卫星音箱:89.5x95.5x120.5mm
低音炮接线图:
就低音炮电路构成来分析,一般由前级放大、低通滤波、相位调整、功率放大、保护以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就其作用来说,前级放大就是将AV功放输出的重低音信号进一步放大到足以驱动功率放大部分满功率输出的幅度,因为各个牌号的AV功放提供的重低音信号电压不一样,一般从0.3-1伏不等,所以前级放大还是必要的,前级电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起隔离缓冲的意义。
低通滤波是低音炮内电路部分一个比较重要的单元,它的作用就是将混杂在功放输出的重低音信号中的低频以上的信号进一步滤除,一般设计将80-180Hz(很多高档产品将滤波器低端截止频率设计成连续可调的)。
相位调整就是在低音炮摆放时根据系统连接的需要将低音炮正相或反相使用,视效果而定,一般也必不可少。
功率放大单元就不用啰嗦了,是有源低音炮的核心所在了,同样,为保护低音炮安全工作并在异常时保护器材不被损坏贵重部件或将故障扩大化,保护电路一般也是必要的;电源是各个电路单元工作的动力,是基本组成部分。
需要补充的是,一些低音炮还设计了电源自动控制功能,使低音炮在无信号时自动关闭低音炮的主电源。
扩展资料:
低音炮大体上可以分为有源低音炮和无源低音炮两类。有源低音炮是指自身内置有功放的低音炮,使用时不用再另加功放,通常外形为筒式。
这种低音炮的不足之处在于散热不够理想、功率不会很大,而筒式造型通常会产生不必要的共振现象,使低音炮的可控性下降。相比之下,无源低音炮工作时就需要外接功放了。这种低音炮的造型和功率选择可以更加灵活,效果自然也就更加理想。另外有源音箱可以再划分为
密封箱和打孔箱,前者更加适合深沉的交响乐,后者更加适合流行音乐。
低音炮的使用几率似乎是最低的,往往出现在那些喜欢金属味十足音乐的年轻人身边,是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车主的必备之选。从原理上讲,低音炮和扬声器的工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震膜的直径更大,一般在8~10英寸,并且增加了用于共振的音箱。
评价指标方面,低音炮同扬声器基本相同,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了,只讲一下数值方面的要求,频率响应一般在200 Hz以下,额定阻抗也为4Ω左右,灵敏度一般大于90 dB/W/m。
我看你的图片是黑、白、蓝、绿橙五根线呀?根据图中显示,黑色为地线(GND),白色和橙色为输入(IN),蓝色和绿色为输出(OUT)。你的目的是直接短上,不用调音功能对吧?那就把输出焊下,焊到输入端上。应该是蓝色取下焊到白色上,绿色取下焊到橙色上。这样的接法,就相当于音箱的最大音量了。
你们的音响都不是低音炮。
低音炮是一个音箱,而木有中高音,只有低音,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配合2.0音箱使用。
你的是2.0电脑音箱;你邻居的是2.1音响,也不是低音炮。
2.1 音响有一个低音炮,但还有两个卫星音箱,正确名称是2.1电脑音响(2.1不能叫低音炮,它与低音炮有很大区别--因为还有2个小音箱)。
(下面是这几个音响的图片)
2.0音箱
2.1音响
低音炮(只有一个音箱 只有低音 没有中高音喇叭的才是低音炮;低音炮必须配2.0书架箱(书架箱低音频率不够低,最低50HZ)才可以使用,否则声音很难听。但便易的12寸喇叭低音炮的低音与书架箱差不多(50HZ),只有700元以上的低音炮的低音(35HZ)才可以与书架箱(50-60-70HZ)配合使用,低音才更好听;那些便易低音炮,因为低音频率不够低,只是声音大,低音不好听,耳朵受不了,买了就后悔)
你的小音箱貌视无源音箱,需要功放带 ,才可以发出声音。音箱上面有开关吗?有电源插头吗?如果没有,就是无源音箱,还需要配功放板。但喇叭是几瓦,也不知道,就不好配功放板。可以找个旧功放来带,音量开小一点,喇叭就不会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