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更新时间:02-05 装修 由 桑稚 分享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一、设计要求及材料情况1、设计要求:C30承台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120mm~160mm。2、材料情况:华新P.O42.5水泥,fce=45.0;粗骨料:采用湖北阳新5~25mm及25~31.5mm的两种碎石进行搭配,组成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按5~25mm: 25~31.5mm=8: 2(重量比)的比例配制;细骨料:浠水巴河Ⅱ区中砂,Mx=2.7;外掺料:武汉青源Ⅱ级粉煤灰;外加剂:山西武鹏WP缓凝高效减水剂。二、计算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减水剂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mc0+ mf0+ ms0+ mg0+ mW0= mcpmso/(mso+mgo) ×100%=βs得:细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则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1 : 2.80:4.21:0.26:0.021:0.62三、根据规定,水灰比比基准水灰比减少0.03,则水灰比w/c=0.491、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49=343kg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减水剂用量:mFDN1=( mc1+ mf1)×1.7%=6.11 kg。3、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则有:细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则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1 : 2.55:3.99:0.26:0.021:0.59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2 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3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4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6 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7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混凝土比例怎么调

混凝土的比例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调整水泥、骨料和粉煤灰的用量。如下:一、设计要求及材料情况1、设计要求:C30承台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120mm~160mm。2、材料情况:华新P.O42.5水泥,fce=45.0;粗骨料:采用湖北阳新5~25mm及25~31.5mm的两种碎石进行搭配,组成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按5~25mm: 25~31.5mm=8: 2(重量比)的比例配制;细骨料:浠水巴河Ⅱ区中砂,Mx=2.7;外掺料:武汉青源Ⅱ级粉煤灰;外加剂:山西武鹏WP缓凝高效减水剂。二、计算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减水剂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mc0+ mf0+ ms0+ mg0+ mW0= mcpmso/(mso+mgo) ×100%=βs得:细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则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1 : 2.80:4.21:0.26:0.021:0.62三、根据规定,水灰比比基准水灰比减少0.03,则水灰比w/c=0.491、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49=343kg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减水剂用量:mFDN1=( mc1+ mf1)×1.7%=6.11 kg。3、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则有:细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则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1 : 2.55:3.99:0.26:0.021:0.59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2 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3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4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6 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7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配合比设计四个阶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设计要求强度要求满足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任务。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为了保证配合比设计符合这一要求,必须掌握配合比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用材料的质量波动、生产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确掌握高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生产强度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满足耐久性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桥梁,处于水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为了保证这些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仅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优选,选用良好的原材料,是保证设计的混凝土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基本前提。满足经济要求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配合比设计不仅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的本身,而且更应该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优选,选择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有利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自拌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

水:175k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发展历史

考古人员发现50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不仅能够制造精美的玉石器,而且已开始稻作农业,饲养或捕猎猪、鹿、鸟禽等多种动物丰富饮食品种。另外在房屋建设中,他们已懂得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

5000年前的凌家滩人不是只会简单的搭建屋舍,事实证明,当时的凌家滩人已懂得“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这和如今的钢筋混凝土非常相似。

工作人员说,原始先民要用经过火烧过土作为房基槽与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内用木棍作为墙体的支撑柱,然后填埋红烧的土块,并在墙体两侧表面敷上较厚的粘泥,甚至一部分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

请问C30混凝土比例是多少

C30混凝土比例:

需要水用量:175kg;水泥用量:461kg;砂用量:512kg;石子用量:1252kg

将水、水泥、砂、石子按照配合比为:0.38:1:1.11:2.72混合制成C30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与普通混凝土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主要区别是由施工这块导致的。普通配比就不用赘述了吧。自密实配比需要根据结构物的结构环境、施工工艺等作出调整。总体上来说自密实砼需要有较好的黏聚性以及流动性,所以对胶凝材料、砂石、外加剂等要求比通混凝土要求要严格一些,要使胶凝材料充分包裹石子,我们这一般是调整胶材用量、砂率,并且控制石子最大粒径,骨料孔隙率等,要保证其黏聚性则需要寻求高性能外加剂、控制水胶比等。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1.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包括石灰硅质胶凝材料混凝土(如硅酸盐混凝土)、硅酸盐水泥系混凝土(如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早强水泥混凝土等)。钙铝水泥系混凝土(如高铝水泥、纯铝酸盐水泥、喷射水泥,超速硬水泥混凝土等)、石膏混凝土、镁质水泥混凝土、硫磺混凝土、水玻璃氟硅酸钠混凝土、金属混凝土(用金属代替水泥作胶结材料)等。

2.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树脂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 此外,无机与有机复合的胶体材料混凝土,还可以分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和聚合物辑靛混凝土。

按表观密度

混凝土按照表观密度的大小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不同之处就是骨料的不同。

重混凝土是表观密度大于2500公斤/立方米,用特别密实和特别重的集料制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钢屑混凝土等,它们具有不透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能;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普通混凝土即是我们在建筑中常用的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立方米,主要以砂、石子为主要集料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基本规定有哪些

自密实混凝土

是在低水胶比下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靠自重流平并充满模板和包裹钢筋的新型混凝土,并兼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能解决传统混凝土施工中的漏振、过振以及钢筋密集难以振捣等难题,可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应力孔道的位置不因振捣而移位。这种混凝土用于难以浇筑甚至无法浇筑的结构部位,可避免因出现振捣不足而造成的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钢管砼柱按照两层设置一道施工缝,裙房以下施工缝位于楼面劲性梁底以下100mm左右,裙房以上施工缝位于钢管柱端部以下100mm左右处。按照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一次浇筑自由落体高度可6m。采用插管浇筑几乎不限一次高度。配合比举例: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对拌合物的工作性有严格的要求,设计配合比时应首先考虑这一特殊要求。为此,在原材料选择上增加了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它们因为其减水增塑、改善泌水等多种作用已经成为自密实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第五、六组分。同时,把混凝土掺合物看作由固液两相组成的三层混合体系,即由粗骨料和砂浆,砂和胶凝材料净浆,胶凝材料粉体和水固液两相组成。液相比固相更容易流动,固液两相之间的比例对拌合物的工作性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混凝土的三层体系中,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体积含量,砂在砂浆中的体积含量以及胶凝材料粉体在净浆中的体积含量将是决定拌合物工作性的三个重要参数。另外,由于自密实混凝1参数法设计思路混凝土是由水、胶凝材料和粗细骨料等多种原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各种材料组分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其绝对体积符合累加原理。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可以定义若干参数作为不同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料粉体中的质量含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中共涉及四个参数:粗骨料系数α用于计算石子用量;砂拨开系数β用于计算砂用量;掺合料系数和水胶比W/B反映了胶凝材料净浆的组成,通过联立方程可以得到水和各种胶凝材料的具体用量。高效减水剂的用量视拌合物的工作性要求土通常采用大量矿物掺合料,而不同种类的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及耐久性有不同影响,因此,掺合料在胶凝材而定,不参与配合比计算。在这四个参数中,α、β分别体现了粗、细骨料对于混凝土性能的不同影响,它们同时还决定了砂率值、浆骨比和砂在砂浆中的体积含量,这就比单独使用上面三个参数意义更丰富,控制作用更强。选定α、β的值后可以直接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在国内以往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中,通常固定砂石的体积含量,日本、荷兰、法国、瑞典等国都有过类似的方法。该方法忽视了骨料质量(如粒径、颗粒形态、级配、细度模数等)以及水胶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方法认为,α、β的取值应根据具体原材料通过试拌确定,并随水胶比的变化而变化,这比固定砂石体积含量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对于特定粒形和级配的骨料,可以总结出相应的α、β参数取值范围,这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标准化设计有一定借鉴。对于γ的取值,本文提出采取国标规定的净浆流动度试验,按“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一方面检验水泥和掺合料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确定掺合料系数γ,这就避免了在配制混凝土时因盲目地选择减水剂和掺合料而造成拌合物工作性不良,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水灰比通常被认为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胶凝材料组成的不同以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同,以往根据普通混凝土设计方法总结出来的水灰比定则未必适用于自密实混凝土。因此本方法提出按强度要求选定水胶比W/B(用水量不宜超过200kg/m3),同时应考虑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C30混凝土用325水泥的配合比是多少

常规水泥32.5,中沙,石子5--40,坍落度在30左右的,水泥用量在400kg,沙在650kg,石子在1160左右,水在200kg,这是不加减水剂的。

C25自拌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

无筋或配筋稀疏(素混凝土或道路工程)32.5级水泥0.391吨、中(粗)砂0.53吨、40mm碎石1.364吨、水0.175吨;配筋较密32.5级水泥0.425吨、中(粗)砂0.565吨、40mm碎石1.258吨、水0.205吨;配筋中密32.5级水泥0.435吨、中(粗)砂0.543吨、40mm碎石1.265吨、水0.207吨。

扩展资料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四个阶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

1、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

2、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3、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

4、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一立方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

一立方c30混凝土配合比是0.38:1:1.11:2.72 。

其中水是175kg,水泥是461kg,砂5是12kg,石子是1252kg。

c30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硬化而得的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结构或者构件,也称水泥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一般构筑物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扩展资料:

配制混凝土时注意事项:

1、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2、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

3、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配合比

标签: # 密实 # 混凝土
声明:关于《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7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