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阴阳怪气,低三下四的奴才,就是主人的一条狗,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让他打狗他都不敢撵鸡的奴才;但他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历史上有很多太监拥有很高的权利,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就连一些大臣也要巴结他们。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十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他们有的一手遮天祸国殃民、有的是居功至伟的功臣,还有一位最后当了皇帝。
一、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明朝末期宦官。少年时原本是市井无赖,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万历时因赌输自阉入宫,得太监王安提拔,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乘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将他安置到凤阳,不久下令逮捕法办,魏忠贤闻讯自缢而死。,其余党羽亦被肃清。
二、赵高
赵高(秦朝,?—前207年)秦代宦官,权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后裔,后因战争被俘入秦,父子先后被阉,少年赵高饱尝人间辛酸,入宫后暗立复仇之志,忍辱负重悉心侍候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赏识。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假传圣旨赐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修改法律,杀戮宗室、大臣,且独揽朝政。在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赵高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诛三族。
三、蔡伦
蔡伦在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做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发明家,却鲜少有人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个太监,蔡伦这个人非常有才华,而且对人类文明的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造纸技术的鼻祖,而且他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气的,造纸技术产生之后,他进一步改进,让古代的人们再也不用把字刻在竹子上了,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公元82年,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与宋贵人争宠,以“厌胜之术”为由诬陷宋贵人,将其定案下狱,后宋贵人仰药自杀,一出宫斗剧以窦皇后的胜利而告终。在整个事件中,替窦皇后充当狗腿子的人是一名宦官,他就是蔡伦。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投机者而已,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能被后世铭记。
四、曹腾
曹腾(100年-159年),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
在《三国志》记载中,曹腾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腾年轻时就入宫成为了黄门从官,在汉安帝统治时期,太后见曹腾乖巧懂事,就让曹腾去服侍当时还是太子的汉顺帝刘保,因为曹腾从小就是太子的伴读,因此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汉顺帝登基之后,曹腾晋升为中常侍。
只可惜汉顺帝刘保登基才十多年就一命呜呼了,他年仅两岁的儿子汉冲帝即位,只是不到半年汉冲帝就早早夭折了,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朝廷的政事都是由外戚所掌控的。而8岁的汉质帝登基仅一年,就被外戚所杀害,这时朝中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清河王,那一派支持刘志继位,而曹腾四处游走,说服大将军梁黄和他一起拥护刘志为皇帝,刘志就是后来的汉恒帝。
而汉恒帝在即位之后,他念在曹腾拥护有功,就封他为费亭侯,在此之后曹腾成为了真正的权臣,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宦官一样为非作歹,他经常为皇上选贤任能,因曹腾为人豁达,善良敦厚,因此在朝中广有人缘,很多人都十分佩服他。
曹腾作为一个太监自然是不能生儿育女的,因此他就收养了养子曹嵩,曹嵩的儿子就是家喻户晓的曹操,而在曹丕继位之后,他不仅追封了自己的父亲曹操和祖父曹嵩,曹腾也被追封为皇帝,封为高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的宦官都比不过曹腾,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
第五、李莲英
李莲英从咸丰五年入宫到光绪三十四年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三年。他是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可以说他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已经达到了红颜知己的程度了,一生伴随慈禧太后左右。李莲英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参预。慈禧太后死后,他急流勇退,归隐山林。
太监旧称宦官,又称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阉竖等。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中国历史上,有十位太监比较著名。一,赵高(?-前207年),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二,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三,张让(?—189年),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四,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五,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六,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被处死。七,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 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为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八,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九,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十,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历史上的郑和是一个太监,人称三宝太监。他的长相其实还算比较不错的。是一个比较帅气的人。因为如果长相丑陋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皇帝的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