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 苏绣介绍苏绣即苏州刺绣 ,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 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 , 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 “ 说苑 “ 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苏绣的种类划分:本地绣:产于江苏省苏州(苏南),比邻上海。并不能说只要是苏州商家所经营的都能称作苏州刺绣,正宗的苏州刺绣应隶属“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绣工均属于当地人,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价格适中。苏北绣:产于江苏省盐城、怀安一带(苏北),苏州当地人称之苏北绣、江北绣。价格非常低,但做工也极差,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或一绒半绣,谈不上艺术,涂鸦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经典的成名作品有“黄金大道”、“红枫”,除此之外,无论是做工还是销售价,都难以提升。近些年,苏北绣搅局苏绣市场,冒充苏绣、以次充好之事频频发生。但客观的说,苏北绣对压制本地绣价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宝应绣:产于江苏省扬州宝应(苏中),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但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绣,即一根线直接绣。因此远观或看照片,感觉立体效果尚可,近看却颇粗,不耐人回味。风景、人物乱针绣是其强项,但人物的脸部绣制(开相)等细腻的工作,还是交付技高一筹的苏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宝应绣的价格也偏高,国内市场难以接受。■苏绣的生产方式:苏绣生产方式一般有“计件制”和“计时制”两种。“计件制”即是以“件”为单位,将绣品底料交于绣工,帮其配好绣线并指定质量标准,最后商妥好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适工钱,并约定好完工日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俗称“放单”、“放生活”。绣工完全可以在家加工,不受地点约束,不受专人监督,但即使实际工时超出,手工工费也基本不变动。“计时制”是指以实际工作小时计算应得的工钱,绣工在专业技师的指导、监督和培训下,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绣品的加工。绣工受专人督导,每日在固定场所必须准时上下班,不允许接私活,但报酬是以月结工资的形式。此外,湘绣、蜀绣、粤绣与苏绣并称中国的“四大名绣”。但中国绣品市场年国内消费与外贸出口统计比例显示,苏绣占据总量的83%以上,湘绣为12%,剩下的市场份额分别被蜀绣、粤绣、卞绣等瓜分。由此可见,苏绣在国内外绣品市场的统治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作为民族文化,我们欢迎百花齐放,四大名绣、十大名绣皆榜上有名,其中每一件都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我们却不得不正视这个事实:苏绣的王者地位,时至今日乃至日后数几十年中,都是强势不可动摇的!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艺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 《那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 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或工厂,使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苏绣的历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素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弛名中外,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宾。
7种简单的绣针法有轮廓绣 贴边绣 比翼绣 羽毛绣 十字绣 双十字绣 长短针。
折叠彩绣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
折叠包梗绣
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
折叠雕绣
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
折叠贴布绣
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折叠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
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闪光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服饰上,以产生珠光宝气、耀眼夺目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广泛用于鞋面、提包、首饰盒等上面。
折叠十字绣
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点,十字绣的纹样一般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常呈对称式布局的图案风格。也有写实风格的纹样,题材多为自然花草。十字绣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苏绣教程初级入门针法讲解如下:
一、齐针。
齐针的起落都要在图案的外缘,不可以重叠,要求排列整齐,拉线轻重一致,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针法。齐针分为直缠、横缠、斜缠。
二、抢针。
1.正抢。
从外面往里面绣,第一批,从图案外缘用齐针绣,线条长短根据图案大小决定。第二批,与第一批衔接好,以此类推。切记,后一批的针迹要穿进上一批的每个针孔。
2.反抢。
从里往外绣,如图绣花瓣,第一批也是用平针绣。第二批,先加扣线,加扣线的方法是,在前一批两侧横一针,在后一批边线中点开始绣,将其扣成弧形。
三、平套。
第一批用齐针绣,后一批线条嵌入到前一批中间,还要衔接着再前一批的末尾。
四、接针。
从图案一端开始绣,每段针距等长,后一针刺去前一针的末尾,最后形成一条直线。
五、滚针。
第一针绣好以后,第二针要落在第一针的二分之一处,使得针迹能藏住,第三针落在第二针的二分之一处,与第一针的末尾紧挨着,以此类推。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初学者绣苏绣有以下步骤:
1.准备工具:苏绣专用针、彩绣、空白手帕、花撑。
2.先用花撑把绣布固定住,绣布一定要绷紧,然后把彩绣一根劈成2根穿针。
3.要先藏针,固定好线,藏针就是在你要绣的图案上扎2针,基本针法是斜针。
4.绣法就是一针上一针下,但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要把斜线绣平了,一般我们开始学习苏绣就是先绣叶子。
5.绣花朵的时候,小花朵的花瓣可以用斜针的方法绣,大花朵的花瓣不能用斜针绣,我们用长短绣。所谓长短绣就是一针长一针短,这个比斜针简单。
6.搭配颜色也很重要,最好选择淡雅的颜色。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刺绣技艺,苏绣的针法是极其丰富的。目前常用的苏绣针法有平针、绕针、散套、虚实针、乱针、滚针、打子、抢针等。选用合适的针法,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不同造型的色泽感、空间感和质感,增强苏绣艺术的表现力。
1、缠针
又叫绕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由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针迹要匀密,边口要齐整,如果线纹乱,针口毛,则不足取。
这种针法绣小型花叶和枝干可以采用,但只宜于单一色的形体,如一瓣花,一片叶有色调深浅的就不大适用。绣细花瓣,如菊花之类以及绣字是适宜的。
2、平针
平针是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是各种阵法的基础。平针技法的线条组织排列均匀整齐,刺绣时不能重叠,不能露底。
3、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态,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这种针法可以说是直针的发展。其配色是把深浅分成批数,一批一批地逐渐使其匀接,要求批批匀挣,针口齐整。抢针有反抢和正抢之分。
反抢是由内向外绣,绣一批压一条线在里面,使得批批齐整。正抢是由外向内绣,不加压线。抢针遇有花瓣重叠,叶片交错,枝茎分歧时,在显出的地方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分清界限。
但因其线条组织有一定规律,成品比较结实,色彩浓郁,绣带有图案意味的图样最为适宜。
4、虚实针
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针愈稀,线愈淡,乃至于不绣的地方与绣地同,这就是虚实针。如绣笃笔画的山水,象斧劈的石,平远的水,在着墨处皆用密针深色,不着墨处则用虚针淡色。
5、乱针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适宜制作刺绣欣赏品的一个绣种,在绣制技法上,它一改传统针法的运针规律,而运用长短交叉的线条,分层施色的手法来表现画面。
乱针绣运针自如,用色灵活,施展余地大,它通过绣线在一次再次的加色中,层层搀合,或者用多种色线合并后,层层绣制出绣面的色彩,它在错综交叉的线条中,显示出的绣面形象丰满、含蓄、耐人寻味。
6、滚针
两线紧逼,连成条纹。线条转折比较灵活,无论直线、曲线都比较恰当。常用于刺绣走兽的须、眉,人物的头发、衣服的褶皱,或者细狭的图案纹样。
7、链条针
也叫辫子股,形状像头发梳成的辫子,比较结实均匀。是以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扣套而成的。
8、盘金
盘金是平金的简化,是以丝绣图案为依据,将金线回旋,加于图案边缘的绣法。盘金的作品光亮,平匀齐整,具有富丽辉煌的装饰效果。
9、打籽绣
打籽绣属于点绣的一种。是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组成绣面。绣一针见一粒子,故称“打籽绣”。常用于装饰性较强的图案。
10、散套针
是目前苏绣欣赏品种最常用、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线条高低参差排列,分皮进行,皮皮相叠,针针相嵌。
由于线条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因而善于表现刺绣物体的丝理转折,不受色级、层次限制,能够细致地表现花卉、翎毛的生动姿态,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1、平铺刻轮
12、井字针
13、三角针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湘绣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 粤绣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绣品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
相对来说十字绣好绣一些,但要论速度的话,恐怕还是苏绣,毕竟现在的底稿都有图案只要你把丝线绣到图稿上就好了,当然这是比较简单的图稿,要是大的复杂的,还需要针法配合,但抡起价值来说的话,十字绣跟苏绣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就不要比了,没有可比性,呵呵
大多数人都觉得学习苏绣很难,苏绣图案看似复杂其实针法很简单的,就像学习十字绣一样,5分钟就能学会。先用花撑把绣布固定住,绣布一定要感觉到紧紧的。苏绣的针很细,很难穿进去,同时为了使苏绣绣得更加精致,会把彩绣一根劈成2根,这样就比较好穿。要先藏针,固定好线,藏针就是在要绣的图案上扎2针,用的基本针法是斜针,比如要绣叶子,用黑笔在手帕上把那个图案画上线条,这个线条要斜着话,然后根据线条来绣。绣法就是一针上一针下,很简单的,但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要把斜线绣平了,一般开始学习苏绣就是先绣叶子。看似最简单的叶子其实是很难的,绣着绣着就会发现绣平了。不要紧张,先空一针,直接往上面扎一针上去,等会再把那空的一针补上。绣花朵的时候,小花朵的花瓣可以用斜针的方法绣,大花朵的花瓣不能用斜针绣,用长短绣。所谓长短绣就是一针长一针短,这个比斜针简单。用黑笔把花瓣分层2成,上面一层竖着绣,不用用长短绣绣,长短绣是为了来照花。也就是下面一层是要用长短绣的,短的一针是要绣在刚才绣好了的上面一层的1/3处,长的一针是绣在2/3处,如果发现线快绣完了,千万不用绣下去了,等结束了的时候也是要藏针的,所以是要留一定的线。刺绣不像补衣服,补好了就在结束的地方打个结,不用打结,是藏针,也就是跟开始的时候一样,扎2针,这样线就不会出来了。搭配颜色也很重要,不用用那种很鲜艳的颜色,苏绣是以淡雅别致著称的。选用颜色深的话,刺绣基本功得练好,在没有练扎时如果用深色会绣得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