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致敬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讲述了皇后乐队的成立,成名,成传奇的过程。以主唱Freddie为主视角,讲述了他的才华、音乐、爱人、生活等,在迷茫之中找寻自我出路,成为一代传奇。 影片中Freddie和Marry的爱情如此意难平,又如此动人。 01 爱情 所有的爱情都是从一见钟情开始。 Freddie第一眼见到Mary就被这个姑娘吸引,而Mary第一眼见到Freddie也被这个她后来认为长得“很有异域风情”的男子迷住,两人目光交汇,自然而然流露出欣赏和爱意。Freddie加入微笑乐队之后,Mary给他挑选衣服,挑的是女士的服装,她欣赏的是Freddie的灵魂和才华,穿女装,化妆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Freddie在她眼中充满了魅力,而这样的Mary,让Freddie感到自由。 Freddie出生在东非坦桑尼亚的桑哈巴尔岛上,父母亲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属印度。1964年桑哈巴尔岛革命爆发,18岁的他跟着家人逃离战乱的故乡,远到伦敦Feltha定居。他的父亲希望他好好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追寻“善思、善言、善行”,显然Freddie并不喜欢循规蹈矩地走父亲老路,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让他独树一帜。他原名Farrokh, 他改成了Freddie.两人很快陷入爱河,Freddie把乐队取名为Queen, 谁能想到Queen以后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乐队之一呢。而他当时和Mary在塌陷的床上随手弹出的音符,也成了他得意的作品之一。爱情是灵感的源泉,是创作的动力啊。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Freddie说出了最动听的求婚誓词。他拿出了戒指,Mary喜极而泣,戴在了自己的无名指上。Freddie要Mary永远不摘下戒指,Mary保证她永远不会摘下戒指。 后来皇后乐队火了,火得轰轰烈烈,火到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在美国进行了巡演,巡演期间,Freddie会给Mary打电话,诉诸思念之情。两人虽相隔两地,彼此间的爱意丝毫不减。02 友情 所有的爱情故事总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但是”,但是,转折突如其来,也许看起来是突然来临,实际上早就蕴含在主人公的本性里。 本性难移,天生的对同性的吸引让他无法抗拒,他逐渐转向对同性的迷恋。Mar又怎么会感受不到,这种不对劲的感觉让她明白了,她甚至无法归罪Freddie。 她摘下戒指,却依然答应陪在Freddie身边。 “Love of my life, you’ve hurt me. You’ve broken my heart and now you leave me.” 创作这首歌或许Freddie就已有预感,分手是必然的。 后来的Freddie陷入精神的泥淖中,终日狂欢、酗酒、抽烟、滥交,灵魂却不知如何安放。在他最糜烂最失去自我的时候,Mary找到他,在一个雨夜中,Mary告诉他自己做了噩梦,梦见他出事了。Freddie坦白地表露自己其实很害怕,Mary跟他说:“无论如何有人爱着你,我、布莱恩、迪肯、罗杰,我们都爱着你。” 看着Mary乘出租车离去,Freddie心如刀绞,而此时此刻,他也终于醒悟,毅然离开了一直引诱他堕落的小人。03 亲情 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纵欲狂欢,Freddie染上了艾滋,病痛的折磨让他日益消瘦。所幸他终于找到自我,并全力为非洲Live aid演唱会做准备。他这一生有过无数高光时刻,令人称之为“最”的也许莫过于这场空前盛大的演唱会。 Mary携爱人作为家属来看皇后乐队的这场演出,她的眼中依然充满对Freddie满满的欣赏和骄傲。爱一个人如此,至诚至深,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家人。 “你是我此生至爱。” Freddie死后,把他的房产和版权都给了Mary,Mary一家至今住在Freddie留给她位于肯辛顿的家中。 爱情并不是总是以童话故事结尾,有时甚至以惨不忍睹的方式结束。而Freddie与Mary, 从爱情到友情到亲情,从灵魂伴侣到挚爱的家人,他们的爱超越一切。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传记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皇后乐队的故事,皇后乐队是很多喜欢摇滚的小伙伴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殿堂级摇滚乐队,所以大家也都很好奇《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真实故事吗?电影讲述的是皇后乐队的经历以及主唱弗雷迪的生平经历,作为音乐类传记片,影片自然是还原了真实的皇后乐队,让当年的故事重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皇后乐队的知名程度在摇滚界是无法撼动的,即便不关注摇滚的小伙伴都曾听过很多皇后乐队的歌曲,他们的歌常常被利用在各种体育赛事中,主唱弗雷迪更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特殊音域加上其他成员的配合成就了皇后乐队。但谁能知道,就是这么一个超级巨星,在成为歌手之前竟然只是机场的一个普通的搬运工,这部电影就详细的介绍了弗雷迪是如何跟着皇后乐队一步一步成长的。 虽然弗雷迪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搬运工,但是他对音乐充满了热情,抱着对音乐的喜爱弗雷迪毛遂自荐加入了泰勒和布莱恩的组建的乐队,巧合的是那天这个乐队的主唱正好离开了,而费雷迪凭借自己特殊的音域与唱功成功进入了乐队。进入乐队之后几人之间也有过争吵和磨合,但默契也在这些事情中慢慢的成长,最终他们变的彼此了解默契十足,成为了英国最优秀的摇滚乐队之一。 因为是音乐传记电影,所以影片内容拍摄的十分严谨,不仅还原了当年皇后乐队的空前盛况,更是还原了乐队以及各个成员的生活细节,让大家更加近距离的观察自己当年的偶像。这部影片对于喜欢皇后乐队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超级福利,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一看。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波西米亚狂想曲》自上映以来颇受争议,有人为之沉沦,有人弃如敝履,当然就事实来看,前者更多。某墨在这部电影之前并不了解皇后乐队,站在一个纯路人的角度观看这部影片的只有一个感觉——震撼,尤其是最后一场演出——绝对的震撼。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歌手和音乐人,乐队专辑全球销量超过3亿张,这支乐队在媒体面前饱受争议,却得到歌迷们最真诚的爱戴。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皇后乐队一首歌的名字,《波西米亚狂想曲》,把皇后乐队在弗雷迪带领下,打破常规,追求极致音乐梦想,最终让世界为他们而改变的真实经历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比下Queen的真实照片,剧中人物形象还原度可以说真的是很高了,可见创作团队是真的在用心。影片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性,比如弗莱迪的龅牙、大长腿十分贴近人物原型。
剧中的道具也做到了尽量贴合原型,比如若干丝巾和话筒,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一部粉丝致敬偶像的传记影片。影片一开始是从弗莱迪加入乐队开始,记录了他从成长到迷途知返的前半生,他的音乐成就超越世俗,他的才华、野心、特立独行的风格,把自己和乐队送上了世界摇滚殿堂的王座,人们狂热痴迷着他的音乐却不接受他的私生活,这里不禁想到«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谢利,音乐让他们备受瞩目,歧视却让他们寸步难行,他们努力着抗争着,为了心中的那片净土,固执着自己的坚守。矛盾又统一,天才又天真。
《波西米亚狂想曲》以歌曲命名,最能打动人的是音乐,当一首接着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时,即便不熟悉皇后乐队,依然会为之热泪盈眶,尤其最后那场万人空巷的演出。这次演出,佛莱德是用情了,那句“Goodbye everybody”,可能是对家人、朋友、爱人的一种表达,是对自己过往沉沦的一种忏悔,对舞台的珍惜,对命运的呐喊释然,对朋友伤害的反思,也是对所有人的一场告别。
最后一场演唱会唱出了弗雷迪的困惑与选择,他进退与爱痛,一段短暂但闪耀着光芒的生命轨迹,歌声中传达的追求与渴望,努力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引发观众的共鸣。
当然,影片也不是毫无瑕疵。可能由于过于写实,皇后乐队经历过,所以就这样拍了,使得影片真实之际也过于套路,好在演员们的演技都很给力。
大概是因为影片将重点放在弗雷迪身上的原因,皇后乐队的其他成员性格特点都表现不多。也可能是时长有限男主在身边有一堆真心对待他的亲友时偏要为做天才强作愁这里影片缺乏说服力。男主那句“你们都有家庭我什么都没有”,某墨感觉实在没有《绿皮书》中谢利的“如果我又不够黑,又不够白,又不够man,那我究竟是谁?!”来得震撼。
影片仅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获知男主一家被逼身无分文离开故土实在太过轻描淡写。这里想到男主与猫说话也许猫也算一个旁观者吧,一路他的见证着高低起伏。«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是对佛莱德、对Queen的致敬之作。纵观他们这一路历程,成就很辉煌,背后的故事也很令人唏嘘感叹。
这部电影,讲述了Queen的伟大音乐成就和主唱佛莱德·摩克瑞的传奇一生。剧中的音乐,首首都是经典,就着歌声,就仿佛能回到那个Queen惊艳了世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