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拉筋区别:
1、它们的型号不同
拉筋一般为“S”型或“C”型,而箍筋一般为“口”型(闭口箍)或“门”型(开口箍)。
2、它们在工程中的作用不同
拉筋是指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的钢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箍筋是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
Lc=600就是超出边缘构件部分的长度。
扩展资料: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
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分类:
分单肢箍筋
开口矩形箍筋
封闭矩形箍筋
菱形箍筋
多边形箍筋
井字形箍筋
圆形箍筋
拉筋长度计算公式:
1、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1.9【抗震弯钩长】*d1*2 d1为箍筋直径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抗震弯钩长】*d*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箍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筋
xADy 字样为板底筋,其他同上。 梁的AU为梁面筋截面积,AD为梁底筋截面积,Ag为间距200范围内各肢箍筋截面积的总和。
剪力墙的优点
1、若是在构造建筑的某些柱间安置剪力墙的话,可以增加柱子的承载力,并且这样修建安置剪力墙又能使构造体系更加灵敏。在这种建筑构造中,构造与剪力墙是以协同作业的方式进行的,构造主要承受的是垂直荷载,而剪力墙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
2、虽然构造修建安置会更灵敏,并且还能增加使用空间,但它的反抗水平荷载能力会较差,但剪力墙的构造就是与其相反的。若是将构造与剪力墙构造两者结合起来的话,便可扬长避短。
3、建筑如采用现浇混凝土构造的话,它的整体性、刚度方面会比较好,并且规划处理方面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还能将梁或柱浇注成不同要求的截面形状。
4、剪力墙构造的梁、柱等构件会更标准化、定型化,更加便于安装整体式构造上,并且还能缩短施工工期。
一个墙肢一个编号,墙肢包括边缘构件,结施图上都有大样图表,表中按边缘构件名称编号,注有标高段,各细部尺寸,其中Lc是边缘构件的范围尺寸,bw是墙厚,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直径、根数,拉钩及箍筋直径、间距,箍筋组成形式等等都有。水平分布筋在最外面贴近保护层,竖向钢筋均匀对称分布,水平分布筋及箍筋抱住竖向钢筋。请详细阅读11G101-1第68~73各页。具体那点不明白,再追问,最好有实例图片!不宜像本题这么样笼笼统统的问,网友不便答复你。
集中标注:
48#框架梁,共1跨,梁截面宽200mm,截面高500mm。
HPB300级箍筋直径8mm,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mm,两肢箍。
上部通长筋HRB400级2根直径14mm,底筋3根HRB400级直径14mm。
原位标注:支座上部3根HRB400级直径16mm。
原位标注必须优先,所以只有净跨三分段的中段上部是2Φ14。(也就兼为架立筋)
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扩展资料:
在框架结构中,梁把各个方向的柱连接成整体;在墙结构中,洞口上方的连梁,将两个墙肢连接起来,使之共同工作。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构件,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梁既有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
通过对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分析中应考虑徐变的作用,忽略徐变的作用将对收缩应变产生较大的误差; 配筋率的大小对徐变的影响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变越小,相同配筋条件下,不同加载龄期下混凝土徐变相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配筋
剪力墙的受力就像一根竖放的悬臂梁,竖向钢筋相当于梁纵向受力钢筋,而横向钢筋相当于梁箍筋,常规做法应该是横向钢筋在外。
而上面那位所说的情况也很有道理,但是应该是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此地下室剪力墙受力不再是纯弯曲变形,而有特别大的剪切变形,故而将竖向钢筋放在外侧。
当底层需要大空间时,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就形成框支剪力墙。在地震区,不容许采用纯粹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如果洞口开的再大一些,使得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
扩展资料: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呈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外围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剪力墙
识别原位标注步骤。第一步:点击工具条中的“识别原位标注”按钮选择“单构件识别梁原位标注”;第二步:鼠标左键选择需要识别的梁,右键确认即可识别梁的原位标注信息,依次类推则可以识别其它梁的原位标注信息。说明:(1)、在导入梁时,有的层的梁没有完全导入过来,没有导入过来的梁,可用定义梁的方法,按照CAD图上的标注梁的编号、尺寸、配筋,重新定义,然后就在这张电子版图纸(梁是灰兰的就是没识别过的)所标注的位置画上即可。(2)、在导入梁时,有的梁没有完全导入到位,也就说还差点到头。解决的方法是:单击“廷伸”按钮,单击要把梁廷伸到位置的轴线,轴线变色,再单击要“廷伸的梁”,这时这根梁就廷伸到位了。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没完全导入到位的梁全部画好。(3)、识别完梁后,还要进行“重提梁跨”的操作,把梁每跨的截面尺寸、支座、上部、下部、吊筋、箍筋的加筋逐一在表格中输入或修改准确,才能计算汇总钢筋工程量的。这时如果没有兰图,可以把这一层的梁图,重新再导入进来,识别过来的梁图与CAD梁图虽然相距一段距离,可不用去管它,把这两张图放大或缩小,就能把CAD梁图中的梁的信息记住,输入到“重提梁跨”中的表格里去。(4)、在进行“重新提取梁跨”的操作时,发现的个别梁本来是二、三跨的梁,识别后变成单跨梁了。这就需要“合并”梁的操作,但是“合并”不了。检查时发现,识别的梁表面上看是连成一体了,实际上确是没连起来。解决的办法:单击“廷伸”按钮,单击要把梁廷伸到位置的轴线,轴线变色,再单击要“廷伸的梁”,这时这根梁就廷伸到位了。再按“合并”梁的操作,把二、三跨的单梁合并成一根梁。然后再选择“设置支座”用重新设置支座的操作方法,设置好梁的支座。(6)、识别梁后发现有的梁长度不够,即梁不完整。如有一根梁TL1=3000毫米,识别后才1200毫米。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把“CAD识别”转入到“梁”的界面。按照施工图纸标注的“梁的信息”定义好梁,然后在画图界面选择上这根梁。单击“点加长度”按钮,单击这根梁的中间轴线交点,移动鼠标向上或向下的一个轴线“交点”然后单击,这时有一段梁就画上了,并同时弹出了“点加长度设置”对话框,在“长度”栏可以输入这根梁的从“中间轴线交点”到“上一交点”的长度值,在“反向廷伸长度”栏输入梁长3000减去上一段梁的长度值。
剪力墙主筋与水平筋在图纸中的代号用带圆圈的数值表示,并在竖向剖面图纸中加索引线。在钢筋表中列出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
PKPM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怎么看?1、竖向钢筋貌似没有得看,但在SAWTE里设置了配筋率,自己按那个配筋率把钢筋算出来就可以了。水平钢筋在SAWTE的分析结果里面的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里可以看到体积配筋率,可以根据这个去配,如果懒一点,可以直接按剪力墙施工图里配的水平钢筋相差不会远。(暗柱的还是要自己配,出入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