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于形成时冷却速度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节理。岩石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结构和流纹状结构。流纹岩是一类SiO2含量大于65%、富含长石石英矿物的酸性喷出岩,在全球广泛分布。
红丝砚的观赏价值除了制作工艺外,主要是由红丝砚的自然形状、鲜艳的颜色、丰富的纹理等天然特点决定的。若在加工中巧用其形、其色、其纹进行雕刻,便成为天人合一的既实用又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红丝石原石,有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青白地粉红丝、粉红地紫丝、猪肝紫地黑丝和纯猪肝紫色等10余种。经前几年的大量开发销售,质优的名石越来越少,价钱已经翻了几翻,最高档者一块竟达几万元,一般的几千元,很普通的也要几百元。旋花石是红丝石的前身,质地不那么好,纹理也不够那么美,但可以制砚,经雕刻修饰之后,很多砚店把它当作红丝砚出售,价格偏低。真正的纯红丝砚,比较难得,价格也相当高昂。宋代唐颜猷列举的红丝石三个特点:“渍水有液出,手拭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聚如漆二也;匣中如雨露三也
红丝石产自山东临朐。在唐朝,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产地是在青州的黑山。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 特征:泥质岩、硬度6.5左右,敲击声很脆,无厚料,从侧面看层状沉积岩特征明显,红黄相间,正面出现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红丝红丝石硬度6.5左右,在硬度上看不是宝石级别的,因为宝石的硬度大部分都在8.5以上,当然红丝石极具收藏价值。
这种石头在宋朝就已经面临枯竭,原因是它的质地最适合制造砚台,由于其特殊材质,使得红丝石砚不渍磨,不损毫,文人墨客推崇的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随着红丝石资源的日渐减少,那些具有悠远文化气息的砚 台作品连连升值。红丝石作品升值空间大,推荐收藏。
龙宝斋坐落于风景秀丽,文化悠久,交通便利的旅游城市青州,集红丝石、红丝砚、根艺、 奇石于一体的艺术馆。龙宝斋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青州红丝石砚为己任,发掘、培养、推介红丝石砚的优秀作品,搭建沟通红丝石爱好者的友谊桥梁。 在古代,青州红丝砚誉满九州,为华夏各砚之首。西晋《博物志》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余,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一书中写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山石第二,歙州龙山石第三。”可见青州红丝砚在我国诸多名砚中的地位。古人认为,青州红丝砚胜过端砚与歙砚,被列为华夏各砚之首,其原因是红丝砚色彩夺目,色如晚霞,丝如鸡血,坚而不脆,硬而不滑;观其纹络,千姿百态,如云似花,赏心悦目,犹如画屏;握在手中轻轻敲击,轻声悦耳,娓娓动听;用之研墨,浮泛润膏,保留时间长,且不损伤毛笔。青州红丝砚在制作上,以鲁砚的“简朴大方,巧夺天工,美观实用”为特点,重视因材施艺,动用自然,合理点缀,以求意境。品种主要有葫芦砚、灵芝砚、寿星砚、双挑砚、云门砚、子母龟戏龙泉岩等数十款。据《西清砚谱》记载,大清皇帝乾隆最爱青州红丝砚,将该砚长期置于案头。青州红丝砚石矿产于青州古城西北的黑山,因开采艰巨运输不便而停产,至今还残留着近一个世纪前开采红丝石的洞穴,洞口石壁上刻有古人石刻“红丝石洞”四个大字。1977年,青州人重新开采黑山红丝矿石,开始批量生产红丝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使失传多年红丝砚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采。1978年在北京举办的鲁砚展览会上,青州红丝砚受到名家们的交口称赞。2001年,在第八届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青州红丝砚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砚之一。龙宝斋自创建以来,秉承“求真、务实、创新、和谐”的经营理念,广泛地团结艺术界、收藏界、企业界,通过学习、交流、展览等方式,为红丝石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作品及走向市场的窗口。本着真诚、严谨的态度为爱好者提供红丝石砚精品。
你好,你的石头是一块加工的砚台,根据加工砚台的石种来猜,估计你的砚台石是“红丝石”。红丝石的砚台很著名,价格也很高。现在红丝石很少了,有也是质地较差的类似红丝石的石头。如果你的砚台石红丝石的,你的砚台很有收藏价值。
以纹理见长的红丝石,产于青州市黑山与临朐县的老崖崮。石质润美,色泽赤黄,纹丝清晰如画(图4.68),如动物、自然风光……红黄丝相间,高贵吉祥,加之储量几近枯竭,是颇值收藏的观赏石品种。
红丝砚,产于古青州,在今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固一带。红丝砚因其主色为红,而有典型的丝状纹理而名。红丝砚始于唐代中和年间,在唐时即负有盛名,一度被品评为诸砚之首。宋时,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列四大名砚。西晋张华《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代唐询《砚录》:“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此石至灵,非它石可与较议,故列之于首焉。”红丝石石质坚紧细密,其发墨性能却颇得争议。而“四大名砚”之说,并不虚妄,且不说红丝曾位居其首,只是与端、歙、洮河并列,就足以说明其发墨性能之优异。《砚录》作者唐询为宋代名臣、书法名家,精于砚之收藏,能在其收藏众多之砚中将红丝列于首位,也足以说明红丝发墨确有他砚所不能及之处。同时,唐询在《砚录》中也说明:“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曾亲自组织开采红丝砚石,历时两年,大小砚石共获仅五十余方,后不可复采,也说明优异红丝难得,必须有严格挑选。另外据欧阳修《砚谱》记载:“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这说明红丝石性质、用法独特,也就是唐询所说的“此石至灵”。宋代高似荪《砚笺》记载唐询《砚录》:“红丝石......文化致,声清越,墨膏浮泛,蒸濡如露,异于他石......红丝宜银匣,气泽蒸湿,墨色不干......红丝砚,须饮水乃发墨”。这些说法虽然都出自于唐询一人,但一是他是亲自用过,二是他精于砚道,三是他身份地位较高,所以他的话可信,能够说明红丝砚发墨性能确实不同于他砚,但用法得当会非常优异。红丝的颜色艳丽,纹理变幻无穷,这点是没有质疑的。 《砚笺》引《砚录》之记述:“红丝石红黄相参,不甚深,理黄者丝红,理红者丝黄,其纹匀彻。”同时《砚笺》还记述了汪彦章的红丝砚铭:“餐霞道士赤肤肌,隐然脉络乱红丝;千龄不败坚且滋,谁其忍者断厥石。”对红丝砚纹理、质地进行的赞颂。红丝石现今主要采石坑口位于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固两地,两地相距二十公里,所产红丝石质纹色不同。黑山为唐代采石所在,而老坑已失,目前所产之石易需经过严格挑选方可得佳材。老崖固之地,清代已在其处开采红丝,所产红丝特点是纹理奇幻,变幻无穷,在当今奇石市场亦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