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磁炉是220V,还是380V,电磁炉了,380电磁炉那样接可以,如是220v的电磁炉是还要加1条零线。
如果进户线入户后的控制元件是三相四线制的空开,那么,电缆线中的三根粗线(一般为黄、绿、红三色),直接接在这个进户的主控空开上口(L1、L2、L3)。而较细的那根线(一般为黑、蓝色),就直接接在主控空开上口的零线端(N)。
原理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接线图如下:
把原来的块0B2226AP,还有7805小电感取掉,接入模块,300V接桥堆输出,模块5V接板7805的5V,18V接风扇正极,12V接板子上7805输入端。
扩展资料
电磁炉虽具有种种便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做中餐上,它与微波炉一样,也有无法克服的弊病。因为电磁炉的炊具是利用铁磁分子与磁力感应产生振荡来加热的,所以炊具要求是平底,要大面积接触炉面才成。这样在炒菜时就给人带来了不便,要使用平底锅,翻炒时不像传统炒勺那么如意,像颠勺的技巧要重新捉摸,而且中餐翻炒时那种火包锅的烹饪效果也不可能产生,这些对烹调的口味会有一些影响。
此外,绝大多数电磁炉,在火力的调节上还没有实现无级调节,一般均是从60℃保温挡到140℃、160℃、180℃、240℃分为五挡,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就感觉不够精确。比如在煮粥、炖肉等时候,用140℃挡,放满水,肯定溢锅,要是放在60℃挡,火力又太小。另外,还需要设计一种汤汁外溢自动关机的功能,这样使用起来才更为理想。
是这样么
找到相应电压输出接头插上去就好了。不过有的机子还是有区别的
参看说明书操作。低压供电很少坏的不用改。
你到卖配件的那里买一个万能电磁炉电源,怎么接我教你,你要会修才好说,要不我就是白说了。先问你300V知道接哪里吗?桥堆正负会辨别吗?如果不会的话下面的就别看了.直接找修理的人去了。 会的话在接着看,吧SP-TH201取掉,300V电容还有变压器,看下万能模块(记好啊是电磁炉的别拿成DVD 电视机的啦)看下模块的地是整块板都同吗通就用4根了,不通用5跟一个18V 5V + --300V 还有个地线,300V接哪里不说了吧桥堆的正负极,18V呢教你个简单的办法你找到LM339的第3脚,跟着线路走会看到个稳压2极管就接那里,5V呢就接78L05的左边,问题就搞定了。很简单的
1、线盘的正确接法,加热线圈,内圈线头应接十300Ⅴ输入端;加热线圈,外线头接IGBT。两者不能接错的,否则极易损坏IGBT管。 2、线盘原理:电磁炉中的线盘就是一个电感就像电风扇中的电机线圈一样,它主要作用就是产生磁场。它本身没有极性之分,但是通电之后,所产生的磁场会因电流的方向而改变。当把启动线圈的电流方向改时,其旋转方向改变,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对电机的影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得到改变流过线圈的电流方向,所产生电磁场的方向也随之改变。而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电磁场来与锅底产生涡流而加热,无论其线盘怎么接,只是改变电流方向,使磁场方向随之改变而已,但磁力线与锅底还是照样产生涡流,一样把锅具加热,除此之外没有改变什么。
电磁炉万能电源模块接线:
1、18V接LM339第3脚,2、12V/18V接风扇接入端,(有的风扇是用12V电压的)3、5V接CPU(一般接20或者1脚,具体因不同IC而定)4、地线接LM339的12脚。
一条5V电源线,一条接地线,其它三条线分别是CLK、DATA、STB。
电磁炉主板上连接面板上的五根线是实现面板对主板控制及供电的连接线:
其中3根是实现CPU在面板对主板控制的键控信号线;
2根是主板对面板的5V供电和“地”线。
电磁炉电路设计各不相同,有的把CPU放在主板上,面板对主板的连接线就少些;有的把CPU放在面板上,面板对主板的连接线就多些。
扩展资料:
电磁炉系利用线圈盘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产生低频(20~25KHZ)之交变磁场,经过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大量密集涡流,兼有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特高。使用铁质、特殊不锈钢或铁烤珐琅之平底锅具,且其锅底直径以12~26厘米为宜。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交流电源两根不分正负,一般是两个独立插扣式的;线盘输出两根水一般是用螺丝紧固的;风扇(一般插口边缘上有一只三极管)、线盘感温管各两根(这两者是插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