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2.4、PS信号和PG信号产生电路以及脉宽调制控制电路 微机通电后,由主板送来的PS信号控制IC2的④脚(脉宽调制控制端)电压,待机时,主板启动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断开,PS信号输出高电平3.6V,经R37到达IC1(电压比较放大器LM339N)的⑥脚(启动端),由内部经IC1的③脚,对C35进行充电,同时IC1的②脚经R41送出一个比较电压给IC2的④脚,IC2的④脚电压由零电位开始逐渐上升,当上升的电压超过3V时,封锁IC2⑧、○11脚的调制脉宽电压输出,使T2推动变压器、T1主电源开关变压器停振,从而停止提供+3.3V、±5V、±12V等各路输出电压,电源处于待机状态。受控启动后,PS信号由主板启动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接地,IC1的⑥脚为低电平(0V),IC2的④脚变为低电平(0V),此时允许⑧、○11脚输出脉宽调制信号。IC2的○13脚(输出方式控制端)接稳压+5V (由IC2内部稳压输出+5V电压),脉宽调制器为并联推挽式输出,⑧、○11脚输出相位差180度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频率为IC2的⑤、⑥脚外接定时阻容元件R30、C30的振荡频率的一半,控制推动三极管Q3、Q4的c极连接的T2次级绕组的激励振荡。T2初级它激振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作用于T1主电源开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从T1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整流输出+3.3V、±5V、±12V等各路输出电压。 D12、D13以及C40用于抬高推动管Q3、Q4的e极电平,使Q3、Q4的b极有低电平脉冲时能可靠截止。C35用于通电瞬间封锁IC2的⑧、○11脚输出脉宽调制信号脉冲,ATX电源通电瞬间,由于C35两端电压不能突变,IC2的④脚输出高电平,⑧、○11脚无驱动脉冲信号输出。随着C35的充电,IC2的启动由PS信号电平高低来加以控制,PS信号电平为高电平时IC2关闭,为低电平时IC2启动并开始工作。 PG产生电路由IC1(电压比较放大器LM339N)、R48、C38及其周围元件构成。待机时IC2的③脚(反馈控制端)为零电平,经R48使 IC1的⑨脚正端输入低电位,小于○11脚负端输入的固定分压比,○13脚(PG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位,PG向主机输出零电平的电源自检信号,主机停止工作处于待机状态。受控启动后IC2的③脚电位上升,IC1的⑨脚控制电平也逐渐上升,一旦IC1的⑨脚电位大于○11脚的固定分压比,经正反馈的迟滞比较放大器,○13脚输出的PG信号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后再延迟几百毫秒由零电平起跳到+5V,主机检测到PG电源完好的信号后启动系统,在主机运行过程中若遇市电停电或用户执行关机操作时,ATX开关电源+5V输出电压必然下跌,这种幅值变小的反馈信号被送到IC2的①脚(电压取样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使IC2的③脚电位下降,经R48使IC1的⑨脚电位迅速下降,当⑨脚电位小于○11脚的固定分压电平时,IC1的○13脚将立即从+5V下跳到零电平,关机时PG输出信号比ATX开关电源+5V输出电压提前几百毫秒消失,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防止突然掉电时硬盘的磁头来不及归位而划伤硬盘。 2.5、主电源电路及多路直流稳压输出电路 插图75 微机受控启动后,PS信号由主板启动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接地,允许IC2的⑧、○11脚输出脉宽调制信号,去控制与推动三极管Q3、Q4的c极相连接的T2推动变压器次级绕组产生的激励振荡脉冲。T2的初级绕组由它激振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作用于T1主电源开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从T1次级①②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D20、D28整流、L2(功率因素校正变压器,以它为主来构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简称PFC电路,起自动调节负载功率大小的作用。当负载要求功率很大时,则PFC电路就经过L2来校正功率大小,为负载输送较大的功率;当负载处于节能状态时,要求的功率很小,PFC电路通过L2校正后为负载送出较小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第④绕组以及C23滤波后输出—12V电压;从T1次级③④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D24、D27整流、L2第①绕组及C24滤波后输出—5V电压;从T1次级③④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D21(场效应管)、L2第②③绕组以及C25、C26、C27滤波后输出+5V电压;从T1次级③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L6、L7、D23(场效应管)、L1以及C28滤波后输出+3.3V电压;从T1次级⑥⑦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D22(场效应管)、L2第⑤绕组以及C29滤波后输出+12V电压。其中,每两个绕组之间的R(5Ω/1/2W)、C(103)组成尖峰消除网络,以降低绕组之间的反峰电压,保证电路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 2.6、自动稳压稳流控制电路 (1)+3.3V自动稳压电路 IC5(精密稳压电路TL431)、Q2、R25、R26、R27、R28、R18、R19、R20、D30、D31、D23(场效应管)、R08、C28、C34等组成+3.3V自动稳压电路。 当输出电压(+3.3V)升高时,由R25、R26、R27取得升高的采样电压送到IC5的G端,使UG电位上升,UK电位下降,从而使Q2导通,升高的+3.3V电压通过Q2的ec极,R18、D30、D31送至D23的S极和G极,使D23提前导通,控制D23的D极输出电压下降,经L1使输出电压稳定在标准值(+3.3V)左右,反之,稳压控制过程相反。 (2)+5V、+12V自动稳压电路 IC2的①、②脚电压取样放大器正、负输入端,取样电阻R15、R16、R33、R35、R69、R47、R32构成+5V、+12V自动稳压电路。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5V或+12V),由R33、R35、R69并联后的总电阻取得采样电压送到IC2的①脚和②脚基准电压相比较,输出误差电压与芯片内锯齿波产生电路的振荡脉冲在PWM比较放大器中进行比较放大,使⑧、○11脚输出脉冲宽度降低,输出电压回落至标准值的范围内,反之稳压控制过程相反,从而使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3)+3.3V、+5V、+12V自动稳压电路 IC4(精密稳压电路TL431)、Q1、R01、R02、R03、R04、R05、R005、D7、C09、C41等组成+3.3V、+5V、+12V自动稳压电路。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3次级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D50、C04整流滤波后一路经R01限流送至IC3的①脚,另一路经R02、R03获得增大的取样电压送至IC4的G端,使UG电位上升,UK电位下降,从而使IC4内发光二极管流过的电流增加,使光敏三极管导通,从而使Q1导通,同时经负反馈支路R005、C41使开关三极管Q03的e极电位上升,使得Q03的b极分流增加,导致Q03的脉冲宽度变窄,导通时间缩短,最终使输出电压下降,稳定在规定范围之内。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则稳压控制过程相反。 1VIC2的○15、○16脚电流取样放大器正、负输入端,取样电阻R51、R56、R57构成负载自动稳流电路。负端输入○15脚接稳压+5V,正端输入○16脚,该脚外接的R51、R56、R57与地之间形成回路,当负载电流偏高时,由R51、R56、R57支路取得采样电流送到IC2的○15脚和○16脚基准电流相比较,输出误差电流与芯片内锯齿波产生电路的振荡脉冲在PWM比较放大器中进行比较放大,使⑧、○11脚输出脉冲宽度降低,输出电流回落至标准值的范围之内,反之稳流控制过程相反,从而使开关电源输出电流保持稳定。
交流220V转直流5V的电路很成熟,目前普遍使用的手机充电器就是非常好的产品,而且网上也有很多类似AC220V转DC5V的商品售卖,价格很便宜,质量上乘。
以下给出两个输出电流不同的电路原理图:
1、开关电源(输出0.5A)
注:二极管为1N4007,1N4145.
2、降压变压器+三端稳压器(LM7805),输出1.5A
光敏电阻可以选用型号为5528的。
以下是5V小夜灯的电气原理图:
只有四个元件。
LED:正向压降为3V左右的白色或慢闪LED,一个或两个并联。
电阻:82K,1/8 W
关敏电阻:5528
三极管:NPN晶体管9014
5V电源使用废弃的手机充电器,原件可以直接放在充电器内部。
此电路设计好后,我已经为自己和亲朋好友制作了一百多个,放在可以摄入阳光的厕所里。白天熄灭,傍晚会自动点亮,成本很低寿命很长,简单实用,最早的成品已经插在220V插座上使用了3年多了。
介绍给你,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ATX电源增加了一个辅助开关电源,如图所示。当ATX电源交流输入端一旦有220V的交流电时,辅助电源就开始工作,一路经整流7805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5V电压供给ATX主板内部一部分在关机状态下要保持工作的芯片,如网络通信接口、电源监控单元、系统时钟等部分芯片使用;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12V电源,供给ATX电源内部TL494等芯片工作,为ATX电源主变换电路的启动作准备。,辅助电源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开关电源。只要ATX电源一上电,辅助电源便开始工作,输出的两路电压,一路为+5VSB电源,该输出连接到ATX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作为它的工作电压,使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对电源进行管理。通过此功能,实现远程开机,完成电脑唤醒功能;另一路输出电压为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等电路供电。 ,PS-ON控制电路: ATX电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采用“+5VSB、PS-ON”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只要控制“PS-ON”信号电平的变化,就能控制电源的开启和关闭。电源中的PS-ON控制电路接受PS-ON信号的控制,当“PS-ON”小于1V伏时开启电源,大于4.5伏时关闭电源。主机箱面上的触发按钮开关(非锁定开关)控制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的输出状态,同时也可用程序来控制“电源监控件”的输出,如在WIN9X平台下,发出关机指令,使“PS-ON”变为+5V,ATX电源就自动关闭。
开关电源的工作过程相当容易理解,在线性电源中,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模式,与线性电源不同的是,PWM开关电源是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导通和关断的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加在功率晶体管上的伏-安乘积是很小的(在导通时,电压低,电流大;关断时,电压高,电流小)/功率器件上的伏安乘积就是功率半导体器件上所产生的损耗。与线性电源相比,PWM开关电源更为有效的工作过程是通过“斩波”,即把输入的直流电压斩成幅值等于输入电压幅值的脉冲电压来实现的。脉冲的占空比由开关电源的控制器来调节。一旦输入电压被斩成交流方波,其幅值就可通过变压器来升高或降低。通过增加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数就可以增加输出的电压值。最后这些交流波形经过整流滤波后就得到直流输出电压。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其工作过程与线性形式的控制器很类似。也就是说控制器的功能块、电压参考和误差放大器,可以设计成与线性调节器相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误差电压)在驱动功率管之前要经过一个电压/脉冲宽度转换单元。开关电源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方式:正激式变换和升压式变换。尽管它们各部分的布置差别很小,但是工作过程相差很大,在特定的应用场合下各有优点。
呃。。。,假设J1的1、3脚为交流电源的N与L,当L为正半周时,交流电压L经D1整流到C1正极,电流由C1正极向C5正极再流到C5负极,经D4流回N;当L为负半周时,交流电压N经D2整流到到C1正极,电流由C1正极向C5正极再流到C5负极,经D3流回L。另外稳压集成U1,7805输入端电流是1脚流向2脚,U1输出端由3脚经R1流向D5发光管流回地,U2,7905输入端电流是2脚流向1脚,U2输出端3脚经R2流向D6发光管流回地。其细节原理用一句话概括,电源外部电压由高电压(正极)流向低电压(负极)。
市电进入电源,首先要经过扼流圈和电容,滤除高频杂波和同相干扰信号。然后再经过电感线圈和电容,进一步滤除高频杂波。接下来再经过由 4 个二极管组成的全桥电路整流(编者注:也有半桥等其他电路),和大容量的滤波电容滤波后,电流才由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虽然经过了交流到直流的转变过程,但这还只是个先头工序,电流还是不能直接供给设备使用的,还要做进一步的调整。经过了交直转换后,电流就进入了整个电源最核心的部分: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主要由两个开 -------------------------------------------------------------------------------- Page 2 关管组成,通过它们的轮流导通和截止,便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率的脉动直流电。接下来,再送到高频开关变压器上进行降压。经过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后的脉动电压,同样要使用二极管和滤波电容进行整流和滤波,此外还会有 1、2 个电感线圈与滤波电容一起滤除高频交流成分。经过上面一系列工序后,输出的的电流,才算真正完成设备所需要的较为纯净的低压直流电。
网上搜索的,公供参考。
图为隔离式5V/0.8A输出精密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该电路具有以下特性:
(1)输出直流电路采用了LC滤波电路,有效消除次级电路中的高频干扰信号。
(2)交流输入电压范围为85~265V(47~440Hz)。
(3)直流输出为5V/0.8A,纹波小于50mV。
(4)该电源具有约1%的电压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效率可达70%以上。
(5)工作温度范围为0~15℃。
图是网上找的,
原理:手放到开位置时,有微电流从上面那三个三极管的B-E,B-E,B-E极流到电源负,使得上面的三个三极管都导通,然后就有大电流流过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点亮,原理图中的二极管是发光二极管,电容是用来保持这三个三极管导通的,那么它为什么能保持导通呢,因为上面那三个三极管在导通时同时给电容充电,所以手放开以后,靠电容给右下角那个三极管放电来维持导通;
手放到关的位置时,左下角三极管导通,电容给左下角三极管放电,由于三极管导通时C-E极之间的压降很低,低于0.7V,(大约0.3V),这样电容放电之后,电压低于0.7V,所以不足以导通右下角三极管,灯灭,手再拿开时,电容的电压还是很低,保持灭
电源输入5V时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