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文化

更新时间:02-09 装修 由 颜面 分享

我的记忆不完全,有几个方面吧:1:朝代的更换,有上代流传下的元素没有百分之百的被否决!2:宫廷,其实很多民用家具都是由宫廷流出的,尤其是明清家具!最典型的例子:太师椅,它称为太师!然而很多非官户人家也有太师!也是由宫内流出!3:行为方式的改变:比如春秋时期的几,塌!那时人们喜欢跪坐,或者喜欢躺在炕(当时好像称“塌”)上!但后来随着时代的改变!明清时期的人们喜欢坐立!所以明清家具也就比较高大了!比如:案、几类的,普遍做高!你可以找一个书叫《家具发展史》,上面有简单的明清家具介绍!我看了快1年多了,忘的差不多了!

明清家具历史背景

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明代沈德符《蔽帚斋余谈》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以古敌”。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介绍说:“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镇以逮明沈周,价骤增十倍。窑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富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大抵吴中滥觞,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掖,其势尚未已也”明张岱《陶庵梦忆》中也有类似记载:“吴中技绝,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镶嵌,赵良璧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鬻鬻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勾勒数刀,价以两计”。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卷三介绍说“徐守素,蒋彻,李信修补古铜器如神。邹英学于蒋彻,亦次之。李昭、李赞、蒋诚制扇极精工。刘敬之,小木高手”。这些资料说明一个问题,即明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较前代大大提高了。家具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尽管匠师们没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他们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家。

明清家具里有哪些文化属性和审美

装饰是一种修饰方法,在对物体的美化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能看到它的踪影。传统的装饰图案给了现代设计师们更多的灵感与创造空间,现代家具的装饰只是更现代了,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而已,是一种意识上的更新。良好的装饰是靠精湛的工艺来完成的,而只有最好的工艺才能表现出最好的设计。同时,好的设计又把精美的工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当然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装饰的手法也更加繁多。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所选用的优质贵重的木料到现代家具设计所采用的所谓“智能”材料,材料的制造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创造,每种不同的材料都能创造出不同的新的装饰手法,创造新的美学观点。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古代家具欣赏

中国古代家具源流概说——明清家具

明代家具

宋元以后,中国社会仍然延续着千年以来的封建统治制度,由于元末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加上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明王朝吸取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深知“居安虑危,处治恩乱”的治国策略(《洪武实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促进生产的措施,经过几十年的恢复,使国家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至明中叶,举国上下出现了空前繁华的景象。而明代家具这一时期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地域艺术文化中心及流派,尚古求真、豪放挺拔成为新的时代审美标准,中国古典家具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这里就其形成的原因重点提出几项:

明末清初 黄花梨攒靠背活屉四出头官帽椅

一、手工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生活领域方方面面的进步,使得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二、郑和下西洋时,随船满载的中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缂丝、金银等各类商品,以货物贸易的形式换回各国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等,由于归航时所载货物较轻,怕帆船倾斜,需要用生物体来增加船的重量,于是大批优质的木材便利用这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而这批木材被港口附近一些木匠发现并制造成家具,这些木材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做出家具结实耐用,且极具凝重感。这就是后来我们提到的硬木。三、经济社会的改变促使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

明晚期 黄花梨有束腰矮桌展腿式半桌

这种社会酝酿着重大的变化,在传统艺术领域内,表现为一种合规律的反抗思潮,具体而言则表现为反抗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这是下层的现实主义与上层的浪漫主义彼此渗透,相辅而成。反映在家具领域,则体现为“明式家具”在保留了宋代家具简洁线条的同时,更注重家具本身的使用功能,在简洁、文雅之余设计思维更加开阔,同时吸收了元朝家具的豪迈奔放。使得明式家具尚古之余更为实用,奔放之中更为挺拔。这也是这一时期社会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康熙朝之前包括康熙前期,此阶段家具基本保留着明代家具风格特点,当然少许的变化还是有的,但仍应属于“明式家具”范畴;自雍正到乾隆晚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清式家具;嘉庆、道光之后直至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国力衰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战乱频起,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环境中,手工业者根本无法造就高超的艺术品,再加上珍贵的木材资源已告枯竭,家具业必将走入衰落时期。

清乾隆 黄花梨龙纹中牌子大衣架

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及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是用材厚重,家具的总体尺寸较明式宽大,相应的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其次是装饰华丽,表现手法主要是镶嵌、雕刻及彩绘等,给人的感觉是稳定、精致、艳丽、豪华,与明式家具的朴素、大方、优美、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虽不如明式家具那样具有科学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清式家具以富丽、豪华、稳重、威严为准则,为达到设计目的,利用各种手法,采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家具仍不失为中国家具艺术中的优秀制品。

清早期 黄花梨透棂书格

清代家具较多的注重陈设效果,整体造型厚重,体形庞大,色彩强烈,并常常采用各种工艺手法,强调形体的装饰美。多种材料的镶嵌,精细繁缛的雕刻,突出地表现了传统家具的工艺美,但娴熟的传统技艺,迎合了当时夸张的审美趣味,到清代晚期时,更加一发而不可收。过度的堆砌和人为的雕琢,使得许多家具显得特别繁琐;财力不济而造成的粗制滥造,更使家具走向了物质功能要求的反面。最后,将创新精神局限于外在形式感的清式家具画上个华而不实的句号。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方回纹马蹄足三屏风扶手椅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清代家具进一步出现西化倾向,各种西方家具成了市民追求的新异物品。到这一时期,清代家具也就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延伸阅读: 椅子的鹅脖

声明:关于《明清家具文化》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8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