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最大的意义:浓厚的生活性,浓缩文化的精髓。我国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掀起了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潮。文创产品作为感性产品,需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完成购买行为。比喻式的设计方法正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唤醒消费者内心中的固有情感,成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法宝。“以乐观顶起天地,用从容转动世界”,快乐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世界,要为自己或者小伙伴挑选一款快乐的礼物,tittot琉园的这两款新设计必能启发您的灵感。小猪扑满并不少见,而这一款的特别之处在于骨瓷材质的抽象表现圆润形体,趣味性的猪鼻子存钱口,诙谐又延展作品的想象空间,细瞧那屁股上盛开的大朵牡丹,这款「花开富贵」会不会让你浮想翩翩?设计一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创意产品,其实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融入进日常使用的文创产品中,使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该产品时,能用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如何做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林界平表示,个人而言,在整个产品的创意设计过程中,既要灵活运用现代设计表达手法,同时结合现代材料与先进的加工工艺,从而设计出造型简约优美,同时富有生活情趣化的创意产品。朝珠耳机故宫设计的一款“入耳式”朝珠耳机一夜间成了被热捧的“爆款”潮品。据故宫淘宝相关页面介绍,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与和尚胸前挂的念珠相似,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朝珠耳机的创意则是将这一清代宫廷特有的物品与现代时尚产品相结合,材料为仿蜜蜡,佩戴时外观为整圈朝珠,肩部两侧延伸出入耳式耳机,底部为插口接头,体现复古、时尚、实用的特点。墨竹挂钟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爱竹,也写了很多诗词歌赋来赞颂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从诗句中便可知道竹子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款挂钟名为“墨竹”竹叶被设计成了指针,随着时光转动。竹叶指针巧妙地融入了“画”中,与钟盘的图案融为一体。钟框变成了“画框”.。挂这样一款时钟在家里,抬头仿佛看到了月光与微风共同作用下游移的竹影。被如此诗情画意时刻提醒着,生活也许可以暂时从日常琐事中挣脱出来。盐水鸭别针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在店中,几乎每个看到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是“扑哧”一笑。因为鸭子的造型“太写实”: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就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出来--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整只鸭子就像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对于南京人一目了然。说不定个别吃货看了,耳边已经响起“要一只还是斩半只”的招呼声了。与许多“高大上”的文创产品相比,盐水鸭别针就像盐水鸭本身一样的接地气。对南京本地居民来说,盐水鸭别针无疑能唤起记忆中经久不散的浓厚香气;而对外地游客来说,一只可爱的、肥硕的盐水鸭别针所蕴含的意象是如此细腻具体,即使离开了南京,也能让人回忆起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2016年,以故宫文创为首的博物馆文创给整个博物馆文创产业带来契机,随着2016年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给了博物馆文创强大的助力。目前,国内已有数千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其中,故宫文创绝对是人气之王,也是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引领者。1.故宫文创说起故宫文创,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出过一款爆款产品——“朕知道了”纸胶带,如图1所示。产品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为文化元素,以纸胶带为载体。如此简单的产品,既没有特殊的造型,也没有新奇的功能,仅因为有趣而受到网友的喜爱。也许这件衍生品的走红与清宫戏的爆红不无关联,也证明了“让产品具有故事性”是文创产品有别于旅游纪念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游客以外的消费群体的决定因素。“朕知道了”纸胶带上的字样来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在这款产品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康熙四十九年的十一月三日, 江宁织造曹寅给康熙上了一道谢恩的奏折,感谢康熙对自己病情的关心。之后康熙在此道奏折上写道:“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药,倘毒入内,后来恐成大麻风症。出海之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康熙皇帝此则朱批的书写不是偶然,是因为他好医学且懂些处方,除了在宫中制药赏赐臣工外,也经常通过朱批奏折关怀臣子身体。曹寅这则谢恩折中,提到自己因风寒误服人参,得解后又患疥卧病两月余,前蒙恩命服“地黄汤”等,得以痊愈。而现在又蒙恩命以“土茯苓”代茶服。这个久远的故事,因为一个小物品得以重现,设计者的初衷也是“希望古文物、字画上的图案能以更有趣的方式存在于生活里”,有趣不正是文化传递的最好媒介么。故宫的“萌萌哒”系列文创产品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它的背后是长达5年的探索与尝试,如图2和图3所示。据《商学院》杂志报道,“故宫淘宝”网店早在2008年就注册成立,时至2014年9月,销售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同年10月,朝珠耳机的推出才使得网店销量陡然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店里其他文创产品的销售。“帝后”书签、“奉旨出差”行李牌等一系列具有宫廷文化气息、好玩、实用、迎合市场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网友追捧,给文创商店带来了可观的销量。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也许和清宫戏的频频热播有关,再加上产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都尚佳,走红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尽管清宫戏的热播让消费者内心先有了和产品关联的故事梗概,进而喜欢上产品,但是如果文创产品本身不能和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能真正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未必能让消费者认可。2013年,故宫对围绕故宫IP开发的文创产品提出了“三要素”原则,即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元素性是指所有文创产品必须突出故宫的元素;故事性是指产品要能讲出其背后的故事;传承性是指产品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让其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从而让人感受并接受这种文化。元素性代表着文化本身,故事性代表着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传承性代表着文创产品被设计的目的。所以,设计趣味文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创意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借由故事带来的流量,实现有效的文化表达和传承。尤其要注意的是,趣味文化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这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虽然众口难调,各类消费群体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不一样,如有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的,也有只喜欢有趣产品的,但长此以往,后者会背离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提升公众的审美力及其对文化的深层认知。2018年开播的热门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中很好地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有原汁原味的元素的选取,有故事真实性的考证,有文化传承最好载体的斟酌。为受众普及了蕴含在产品之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首期节目中,“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与嘉宾蔡少芬在故宫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的陪同下,历经一天的发掘,推出了由三件单品组合成的“美什件”系列文创产品。产品的设计从乾隆皇帝喜爱戏曲的故事开始,挖掘故事背后的众多文化元素。首先是倦勤斋的建筑特色,在倦勤斋内有一个小戏台,它是故宫博物院内最奢华、奇特的一处,通过倦勤斋内的家具与门窗上的竹子图案以及双面绣等精美的传统工艺,可以感受到在建造倦勤斋的时候,乾隆对江南有多痴迷。然后是“什件”这个文化元素。所谓什件是古时贵族女子的潮流物件,古代女子会将随身小物件串联在一起佩戴在身上。什件最早可追溯到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佩饰,有六件饰物串联在一起,分别是玉制的剪、觹、锉、刀、锥、勺。最后,设计师将密藏在乾隆花园倦勤斋中的江南元素——通景画中的紫藤雀鸟、金丝楠木仿斑竹的竹形、双面绣上寓意吉祥如意的云纹,以及什件等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以彩妆产品作为载体完成“美什件”三件套的设计。第二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以吉祥文化为主打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依旧是和戏曲相关,这次主角从倦勤斋和什件换成了畅音阁和戏服。产品的设计从看戏这项皇宫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开始。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皇亲国戚都要在宫中看戏。畅音阁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整座戏台都透着吉祥气息,包括其内部的装饰和彩绘,天花板上的仙鹤、蝙蝠等纹样,设计师将畅音阁天花板上的仙鹤纹样以及卷草纹木雕兽匾等吉祥意象融入设计之中,化乾隆时期的戏衣为现代睡衣,寓意“蝠福,福如意;鹤贺,贺佳音”。将这样的睡衣穿在身上,内心不免觉得和吉祥有了关联。第三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日晷时钟,这是由一个“学霸”的故事开启的设计。故事的主角是康熙,他的勤勉好学令其洋人老师惊叹:“从未见过如此认真、聪明而且勤奋的人”。他亲自炼制西药、大胆研究解剖学等行为,让后人看到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尊重与热爱,这种勤勉好学的优秀品德便是第一个文化元素。图5中的日晷,其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后来成为古人的一种计时仪器。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汉白玉制成,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前后两个文化元素都有着珍惜时光的内涵,设计师将日晷和日历相结合,将西洋的时钟与东方的日晷进行有效的碰撞与结合,以朝阳、晴空、星夜的颜色染做日历。创作出“日出而作”日晷计时器,意指康熙严谨的求学精神,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间。2.苏州博物馆文创对比故宫从建筑到文创产品都是满满的宫廷气息,苏州博物馆从建筑到产品则是两个字——文艺。百年来,明清两代苏州文人所创造的以“精细秀雅”为特色的苏州文化渗透进苏州的方方面面,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苏州博物馆亦是以文雅为主打风格,苏州博物馆旁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馆内一部分还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向南步行五分钟就是狮子林。贝聿铭的设计让苏州博物馆建筑成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之一,开创了国内博物馆建筑成为亮点的先河,并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