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厅》(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丹麦皇宫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吃喝玩乐都有建筑的身影。建筑风格也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逐渐演变而成的,洛可可风格就是非常著名而且很常见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究竟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风格呢?下面来介绍洛可可风格建筑以及著名十大建筑风格的分类情况。
不论是装修或建筑,都特别容易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风格,如果是建筑或者是 家居装修 ,风格统一协调的话,可以给人带来非常自然舒适的感觉,如果是混乱不清杂乱不一,风格不一致,就会看着别扭而且很不自然,那么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洛可可风格 建筑以及其他 著名 十大建筑风格的分类情况吧!
洛可可风格建筑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出现,起初就是为了反“巴洛克”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样式雕琢华丽,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色彩柔和娇丽,这让它成为女性化的华丽代表。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著名 十大建筑风格,一眼看懂!
1、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被称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今天任何一个欧洲城市街头目之所及的建筑物,尽是古希腊建的遗留。古希腊建筑采用的是梁 柱 结构,是一种横向稳定体系,从上到下分段的山墙面(屋顶),柱式,相邻。柱式有三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2、古罗 马建 筑
建筑中的柱式到了古罗马时期,由古希腊的三种变成五种,比古希腊柱式多了塔斯干柱式和混合柱式,五种柱式比例接近,已经不再承重,逐渐发展成墙表面的装饰,而券柱,叠柱的运用丰富了建筑形式。
3、哥特建筑
哥特阶段称谓意思是“非理性的”,其主要特征是空间上长,窄,高,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势。
4、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简单点说就是打着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旗号复兴古罗马建筑,追求古典柱式严谨的比例,平面构图采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纪念性效果,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突破。
5、巴洛克建筑
文艺复兴之后,建筑设计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还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尺寸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6、洛可可建筑
进入18世纪,巴洛克的雄壮,逐渐又被法国宫廷的洛可可风潮代替。洛可可风格的出现,起初就是为了反“巴洛克”。它主要是一种 室内装饰风格 ,样式雕琢华丽,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色彩柔和娇丽,这让它成为女性化的华丽代表。
7、新古典主义建筑
洛可可的纤细复杂发展到 极度 ,紧接着有人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又一轮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简洁优美的风潮开始了,这次称为“新古典主义”。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元素的再现比文艺复兴时更彻底,甚至也直接复制文艺复兴风格,几乎照搬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及结构,但有并没有恢复古希腊古罗的建筑立面彩画。
8、Art deco建筑
进入19世纪,欧洲迎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将 寰宇 带入机械复制时代。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扇形,放射状,几何,人字纹,金色与黑色的搭配。
9、现代主义建筑
但到5060年代,现代主义的方盒子瞬间成为 寰宇 建筑界的主导。战后,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已成为 建筑师 的首要任务。以功能为主导,以卓越的形式快速建造 房屋 的特性,让现代主义建筑成为20世纪中叶之后的主流建筑形式。
10、解构主义建筑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 变形 与转移,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以上就是对洛可可风格建筑以及 著名 十大建筑风格的介绍,相信大家读过此文后会对洛可可风格建筑以及其他的比较著名的建筑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洛可可建筑在产生之后就迅速地风靡整个欧洲,虽然到18世纪中叶就逐渐消失,但这一设计思路在当今的室内设计界依然存在,有为数不少的拥护者,其实选择对了建筑风格,看着也会使人更加的赏心悦目哦!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代表作品:波夫朗(G.Boffrand,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代表作品波夫朗(G.Boffrand,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丹麦皇宫.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通俗一点说---洛可可的建筑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或贝壳等的装饰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尤其是利用抢眼的色彩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洛可可式建筑是巴罗克末期建筑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特征是将贝类、树叶以极其丰富、半抽象的装饰形式表现出来,并充满了曲线花纹或漩涡花纹的装饰。洛可可式室内家具也出现了相当独特的宫廷式金编镶嵌的风格
一,建筑风格:哥特式,代表建筑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二,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有多种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有巴洛克、洛可可、罗马、拜占庭等;其后又有托斯卡纳、威尼斯、米兰等三种, 古典风格的意大利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这些建筑物的外露部分会有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而一些富人的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建筑则多用砖石建造,并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去进行美化,图案细腻柔媚,常常采用多种不同手法,并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巴洛克风格兴起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意思是“畸形珍珠”。巴洛克风格主要体现在,装修毫无节制、放荡不羁、炫耀财富、五光十色。在巴洛克建筑里,充满了壁画、雕塑,并且壁画的构图是躁动不安、扭曲的,贴金描银,色彩艳丽的,艺术家更热衷于那些有错觉的、富有戏剧性的装饰方法,显然,这样的房间是不大适合凡人居住的。今天的学者普遍认为,巴洛克风格是文艺复兴“人本思潮”的倒退。
洛艺术建筑代表巴黎苏比兹宅底(内部公主厅) 德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凯瑟厅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花板绘画 丹麦皇宫标准洛式建筑.洛绘画风格代表作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