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

更新时间:02-10 装修 由 淡昧 分享

 房屋设防烈度为7度,是抵抗巨大破坏的指标(一般的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和地震等级无关。小等级地震也可能造成大烈度,距离大地震远的地方,不会有大烈度。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地震等级和烈度概念不同。地震等级是表达地震总能量的大小。而地震烈度是表述破坏力的大小。同一个地震,当地地质构造不同,距离地震源的远近不同,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北川,映秀,地震烈度在10度(注意,是烈度,不是等级),而在成都,只有3、4度。不要把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搞混了。5级地震震中也可能造成七度烈度破坏,距离8级地震较远的周边区域烈度就非常小。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区别是什么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何非都有“抗震”两字,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与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3条第6.1.3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震等级要考虑烈度罢了,两者有本质区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1.1 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3条)。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  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一共有几个等级,抗震等级一共有几个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

抗震等级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扩展资料: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的关系

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的关系

作为结构工程师经常会碰见这样的问题:软件里设防烈度是8度,抗震等级应选一级还是二级?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到底是什么。

1、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2、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规范》3.2.2指出了加速度和设防烈度的’对应关系。

通俗的讲就是建筑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要区别于地震震级。

设防烈度取值的标准:是基本烈度,就是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其具体的取值根据抗震规范中的抗震设防区划来取值。比如说北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3、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的关系

;

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三者之间有什么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如果震源越浅,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次相同的地震。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可能会达到8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个地区的属性。比如说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8 度,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7 度。

同一次震级的地震,可能造成不同烈度的破坏:

比如说汶川地震,震中汶川的烈度为11度,茂县的烈度为10度,锦竹为9度,什邡市为8度,都江堰为7度。也就是说,越靠近震中地震烈度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声明:关于《建筑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9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