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纹
明代龙纹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头部略圆,比前朝显细,鬓发成篷,毛有向上冲或向斜上冲之势。下颚较长,特别是上颚端肌肉发达,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所以人称“猪嘴龙”;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
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成前冲,直而不弯;爪子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身体呈网格纹、锯齿纹较多。
2、缠枝纹
缠枝纹是明代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分析了缠枝纹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缠枝纹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形式,即“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这两种基本骨骼形式能够适应多种主题花卉的表现;
从吉祥文化入手,阐明缠枝纹是把人们的吉祥寓意通过缠枝纹样物化在各种生活物件上了;虽然缠枝纹还融会了异域优秀的纹样,但它始终沿着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脉而发展变化,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扩展资料:
龙纹的历史:
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类似龙形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绘有类似龙形的彩陶壶,体态似鱼,生两爪,披鳞。
商周时期的玉器、石雕和青铜器装饰均大量地采用了类似龙形的纹样,又以独角独足的夔龙最为多见)。
同一时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出现数十种“龙”字,这些文字均以表现扭动的虫形身躯为特征。秦汉以来,龙的形态基本定形,头、角、四爪及尾均具备鲜明的特征,身躯由短而粗变为修长而柔细)。
欧式经典花纹—莨苕莨苕纹样在西方的设计装饰中大量存在,是西方不同文化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样。它经常以莨苕植物藤蔓为纽带,互相交错,以叶片为点缀,穿插少量花蕾,富于韵律、节奏鲜明,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植物纹样风格化和生成过程中所承载的人类情感.莨苕生长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一种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再生和复活象征,它有美丽的锯齿形叶子与优雅的姿态,因而被古希腊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广泛应用于装饰艺术之中。从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到文艺复兴风格,莨苕叶几乎是所有西洋风格艺术中最普遍的装饰主题。莨苕产生的艺术效果,能使人产生鲜花、绿叶、阳光、波浪等积极、愉悦的联想;有古典的、贵族的气息,并有吉祥如意、祈求平安的寓意。梵蒂冈的枝状烛台、罗马的万神殿圆柱、巴黎圣母院的墙壁,都将造型各异的莨苕叶刻于其上。欧式经典花纹—月桂欧洲古典装饰艺术中常用的主题。在古希腊,皇帝和奥林匹克优胜者所戴的头冠,都是用月桂树编成的,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这就是“桂冠”的由来。月桂(Laurus nobilis) 为樟科月桂属的一种,为亚热带树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卵圆形,分枝较低,小枝绿色,全体有香气。叶互生,革质,广披针形,边缘波状,有醇香。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为“赞美”,罗马人视之为智能、护卫与和平的象征。所以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的人,都会受赠一顶月桂编成的头环,而“桂冠诗人”的意象,也正是由这个典故衍生出来的。拿破仑曾视月桂树为权力的象征,并在那个时期的家具中大量使用月桂树装饰。欧式经典花纹—贝壳传说,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诞生于海上的贝壳中,而贝壳中的珍珠则是法国的国石。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腓力基人将贝壳视为幸运的象征,古希腊人则在古典装饰艺术中借用了这一主题。在文艺复兴后期的欧式古典家具中,扇贝装饰更得到广泛的使用,常常可以从沙发、椅子的靠背上或柜子的门面上看到扇贝壳的雕刻。洛可可一词本义就是石子和贝壳,特别指流行在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的艺术和建筑风格,因此洛可可风格中最常见贝壳纹样.欧式经典花纹—鸢尾花这是一个在欧美很常见的装饰纹样,它的名字叫做Fleur De Lis.Fleur De Lis是法语“Lily of France”的意思,是法国的国花(具体地说,是“香根鸢尾”),也指鸢尾花形的纹章。鸢尾花纹章象征法国王室,同时也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标志。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其属名iris为希腊语彩虹之意,喻指花色丰富。缤纷多彩的鸢尾各代表不同的含意。白色鸢尾代表纯真,黄色表示友谊永固、热情开朗,蓝色是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紫色则寓意爱意与吉祥。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灵感,在画布上留下不少鸢尾花美景。
纹饰自古是人类美化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高端奢侈品、艺术品、收藏品…中更是将纹饰描绘刻画的淋漓尽致。
作为家庭的陈设和使用的重要物品,茶道器具也是如此,人们除了重视其质地和造型外,更是倾向于从其工艺上去品味,因此,凡是上档次的作品无不在錾刻纹饰上下工夫。
王正书先生在《明清家具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古代家具上的装饰纹样,其用意可归纳为一句话,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所被利用的吉祥物必然是人们追求吉祥观念的物化表现。
这种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取物之声韵,二是取物之形状,三是取物之属性,四是取物之意蕴。”今天就简单介绍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梅花纹--高风亮节
自古以来,梅花纹是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寓意纹样之一。梅是花中寿星,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
梅花纹的含义:梅瓣为五,民间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
纯银雕金书签(铁壶之家在售)
梅花纹饰涵义在宋代丰富了起来,不光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流传开来,开始具有祈盼幸福生活的吉祥寓意,进一步生活化了,并开始出现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
元明清时期是吉祥纹样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出现大量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梅花纹饰涵义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鹤首本色松竹梅金彩汤沸局部细节(90765)
兰花纹--淡泊高雅
兰花纹,一种中国古典传统寓意纹样。兰花纹的含义: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兰花纹,寓意淡泊高雅的精神。
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纯银雕金书签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本草经》:“兰草主杀虫毒,辟不祥,久服轻身不老。”
《楚辞》:“级秋兰以为佩。”古人认为:“德芬芳者佩兰,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故而古人以幽谷兰喻隐逸之君子。
纯银雕金书签12枚
竹纹--清高而有节
竹纹,又称竹子纹,为我国喜闻乐见的寓意纹样之一。竹纹是自宋代以后常见的瓷器装饰植物纹样。
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通常与梅、松组成岁寒三友纹饰。竹历寒冬而枝叶不凋,故岁寒三友,竹居其一。
鹤首本色松竹梅金彩纯银汤沸(90765)
《竹谱》:“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埠雅》:“竹,物之有筋节者也。”《尔雅》:“东南之美者,都会稍之竹箭焉”。竹滋生易、成长快。古人因喻子孙众多。
同时,竹临霜不凋,四季常绿。以其拔节向上,虚心有节,而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古俗点燃爆竹陈旧迎新,因而又被赋以竹报平安的象征。竹,与“祝”同音,又有吉祥祝福的寓意。
【段六一】 菊花飘香银壶(50888)
菊纹—不拘与傲骨
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其草多鹅”。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朱孺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
菊花飘香银壶使用及细节
菊花纹饰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地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明初菊花纹用得较多。明后期多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
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清代的菊花亦有画者,但无多少特征。现在器物设计制作中,菊花纹仍然得到了大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