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离子自身存在很大局限性。目前,等离子仍然以37英寸以上规格为主,和液晶从15英寸到84英寸形成全线覆盖截然不同。等离子可选择的规格太少,严重制约了销量。
2、等离子渠道太少。推广液晶电视的企业远远超过等离子企业,且在辅助功能开发、售后服务、宣传推广方面都及时跟进,令等离子电视寡不敌众。
3、等离子价格太贵。等离子电视不具备规模成本优势,在市场上斗不过液晶电视。
4、松下太保守。等离子技术作为松下研制出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松下的大力推广,虽然松下自己开厂,做渠道,保守的技术转让策略最终把自己玩死了。
原因如下:
一、画面模糊不清楚,使用成本高
“看着太模糊”,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背投电视的评价。由于可视角度窄,有的电视从侧面看甚至一片模糊,这同发展几十年技术纯熟的传统电视相比差距甚远。并且背投电视亮度不均匀,需定期更换灯泡,一般一个灯泡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这同传统电视一次性投入相比又有了很大差别。
二、激烈的价格战
现在的 液晶电视 售价越来越低,而且其分辨率和显示技术也正在不断进步。大量 平板电视 产品的出现使背投电视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越来越难以保持盈利,以至于各大厂家无法维持背投电视业务的正常运转。
三、技术壁垒
同传统电视相比,背投电视尺寸更大,辐射更小,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技术在一开始只掌握在少数几个欧日企业手里,迫使其他电视厂家只能投入精力研发为成熟的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促使背光电视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被等离子与液晶电视全面超越。
综上,虽然背投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机“轻薄、大屏、省地方”的要求,但是这种显像技术明显有着很多的缺点,背投技术的高成本一度使得背投电视成为了有钱人家的象征,并没有真正走进平常百姓的人家,而20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也不能满足平时的家用,昂贵的维修费用也成为了背投电视被诟病的缺点。随着液晶平板电视的风靡,背投电视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平板电视则有着更强的优势。
我买了一台51寸等离子电视,买之前参考过很多人的评论,不少人都说等离子是淘汰产品。但我是因为无法忍受液晶电视的拖尾现象最后才选等离子的。买回来用了之后发现,除了没有拖尾现象外,等离子电视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颜色非常好,这不是液晶电视所能比的,而且立体感也要比液晶电视强。因此,我个人认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各有优点,等离子电视应该不会被淘汰。
等离子电视的缺点大致上有三个:第1个是屏幕尺寸单一,覆盖不全面。第2个是固步自封,自觉后路。第3个是技术进步缓慢。这些都导致了他最终将会被淘汰的结果。
平板电视开始兴起的时候,等离子电视也曾辉煌过,当时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是死对头,两者都各自有优缺点,市场份额平分秋色,各自拥有忠实的粉丝等离子,以色彩还原好,几乎无脱颖可视角度大等优点被广大用户所称赞。但是对于他来说屏幕尺寸越大越有优势,但却偏偏赶上了手机和平板,这个被液晶屏大小通吃的时代,随着液晶屏幕更多的在产品上的应用,技术不断提升,分辨率更高更节能特性就一点点凸显出来,与此相比等离子技术的等离子电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此外等离子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厂家的手中,而且技术并不下放,这种吃独家饭跟独家钱的办法,似乎看起来能适应力更大化,但是企业对等离子显示技术这种死守却加速了其最终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反观等离子电视,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研发进度缓慢,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于是等离子电视逐渐走入了一条越来越窄的路,直到最后无路可走。当年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有明显的优缺点,等离子电视比液晶电视更被人看好的原因是它在运动画面的拖累现象,画面颜色浓郁程度上表现比液晶电视更有优势。
多年过去了,液晶电视已经解决了色彩反应速度的问题,甚至比等离子做的更为出色,而等离子的技术似乎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体积大发热量大烧瓶等缺点无法从根本解决,这也不难理解,为和液晶电视做的分身水起,而等离子依然在吃老本,把自己逼向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