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是1×103kg/m3=1g/cm3,它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kg。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为4℃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0g/cm3or1000kg/m3。当水的温度比4摄氏度小(大于0摄氏度)或大于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会减小。
综述:国际准单位是一千千克每立方米(1000kg/m3)。
水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主要指1、 2级或3级)发育的数量。但也有用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间隔来表示水系的疏密。
影响因素:
水系密度大小是由岩石和土壤的成分、结构、含水性及地形决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系密度
水的密度:1克每立方厘米(1k/cm3)。1克每毫升(1k/ml)。1千克每升(1000g/L)。国际表准单位是一千千克每立方米(1000kg/m3)。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国际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此外还常用克每立方厘米(g/cm³)。对于液体或气体还用千克每升(kg/L),克每毫升(g/mL)。但g/L一般不用。
01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密度是1g/cm3,,温度为4°C时,密度为1000kg/m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02 相同气压下,温度高于4摄氏度时,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低于4°C高于0度时,温度越低,水的密度也会越小。如果在0°C以下,也就是冰的状态,密度就保持在了水蒸气的密度也会被温度所影响,水的状态也会影响水的密度,液态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大于水蒸气的。 03 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C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 04 当温度升高到°C(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C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
水的密度是1×10^3kg/m^3。
由于物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的密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水的密度是1g/cm^3,或者是1×10^3kg/m^3,这其实是有前提的。
1g/cm^3这一数值,是在温度为4℃下水的密度,此时水的密度为最大值。即,小于4℃与大于4℃的水的密度,都略小于1g/cm^3。
水的性质
1、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
2、水的比热大。水的比热高于其他固体和液体的比热。
3、水的蒸发热高。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2260千焦尔或549千卡的热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