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质量验收规范见《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抹灰质量验收规范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1。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质量验收主要使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中的第九章、填充墙砌体工程的内容。 抹灰质量验收主要使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1中第四章、抹灰工程的内容。
垂直平整度,砂浆标号。OK了。
1、砌筑砂浆要提前做配合比,现场拌制时一律采用重量比;并要采用机械搅拌,材料经过过磅计量要准确。2、砂浆的机械搅拌时间:对于普通砂浆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掺粉煤灰的砂浆其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3、有构造柱的砖墙都要砌成马牙槎,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浇筑构造柱的砼应待砖墙完成后进行。4、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小时内用完;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4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则为2小时和3小时内要用完。5、砌筑砖墙时,粘土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不得随砌随浇水或干砖上墙。6、根据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脚手架眼。7、根据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以及门窗洞口的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不得留置脚手架眼。 8、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留槎要留阳槎并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拉结钢筋。9、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设置过梁。多孔砖、空心砖表面不得留水平沟槽。10、门窗过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当设计图纸不明时一定要优先采用预制砼过梁,其伸入支座每边不少于250mm。用空心砖砌的窗台要按各省地方规程砌筑,以防止窗口砌体成45度角的裂缝。11、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12、砖砌体的总体要求是: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横平竖直;其砌筑误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13、填充墙顶部应预留2-3公分缝隙,待砂浆干燥砌体完全沉实后(约7天)方可用水泥砂浆挤饱或者细石混凝土并打入石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大城市里一栋栋高楼拔地而已,无论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还是在近山近海的郊区,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都非常的大,而导致现在楼房的不停扩建,不停地开发。在人们关注楼房的大力开发时,很多楼房都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或者是楼房验收不合格。如出现墙体列缝或倒塌,很大程度上是由填充墙拉结筋的质量问题引起的,小编今天就来讨论填充墙拉结筋的设置:
目前框架结构工程越来越多,填充墙砌筑时拉结筋的设置往往被忽视,在近年现场质量检查中出现部分拉结筋设置不到位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如未设置拉结筋,填充墙体和框架柱间出现通缝;未设置拉结筋导致墙体因外力倒塌等。
拉结筋,通过植筋、预埋、绑扎等连接方式,使用钢筋按照一定的构造要求将后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拉结在一起的钢筋。拉结筋,用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有不同的链接构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3.3 砌体墙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1、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6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 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竖向一般每500高设一道拉结筋。也就是0.5米。水平方向一般是砌 体均分就可以了。
通过土巴兔小编上述对填充墙拉结筋的设置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填充墙拉结筋的操作要求都有了具体的认识,填充墙拉结筋在建议楼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不只是在大城市对楼房的需求量很大,在农村地区,人们的收入都普遍有所提高,也会自家建立楼房,通过上面的学习,也让我们对楼房对填充墙拉结筋设置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在一旁监工,不让这些质量问题产生。
隔墙的砌筑要求:半砖隔墙的标志尺寸为120MM,采用普通砖砌成。当砌筑沙浆为M2.5时墙的高度不宜超过3.6M长度不宜超过5M;当采用M5沙浆砌筑时,高度不宜超过4M,长度不宜超过6M。高度超过4M时应在门过梁处设通长钢筋混凝土带,长度超过6M时应转壁柱。由于墙体轻而薄,稳定性交差,因此构造上要求隔墙与承重墙或柱之间连接牢固,一般沿高度每隔0.5M砌入2Φ4钢筋,还应沿隔墙高度每隔1.2M设一道30MM厚水泥沙浆层,放2Φ6钢筋,为了保证隔墙不承重,在隔墙顶部与楼板相接处,应将砖斜砌一皮,或留约30MM的空隙塞木桩打紧。砌块隔墙厚度由砌块尺寸决定,一般为90~120MM。砌块墙的吸水性强,故在砌筑是应先在墙下部实砌3~5皮粘土砖。砌块不够时宜用普通粘土砖填补。砌块隔墙的其他加固构造方法同普通砖隔墙。
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一次砌筑高度不得高于1.4m。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预制混凝土块填塞、补砌应留置不少于7天的间歇期或在结构验收后进行。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或φ20的PVC管子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或管子并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膨胀水泥砂浆嵌实。
各项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砌体工程是指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的砌筑。目前我国正进行墙体改革,为节约农田要不用,少用普通黏土砖,进一步推广应用各种空心砌块。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是为建筑施工提供工作平台或作业通道的重要设施。
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宽度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坚固稳定;装拆简便和能多次周转使用。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按其搭设位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按其所用材料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多立杆式,挂式,升降式和用于层间操作的工具式脚手架;按搭设高度分为高层脚手架和普通脚手架等。
金属制作的,具有多功能的组合式脚手架应用较为广泛,如钢外脚手架常用的扣件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