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内吊筋与次梁底筋距离,没有规定。因为附加吊筋设置在主梁内,所谓的附加吊筋吊的是次梁,次梁高度由设计计算决定的,有些甚至于主、次梁高度相等,所以主梁内吊筋与次梁底筋距离,没有规定。但原则上主、次梁高度最好差50mm。倒是附加吊筋弯起角度(α)与主梁高(hb)度有关。
吊筋设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2.11
梁的吊筋设置是有规范的,为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一般会采取吊筋的做法:
1、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 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
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3. 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4、做法详见03G101-1图集第62页。
吊筋设置规范要求:1、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2.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3、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常用于高层建筑。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
吊顶吊筋直径一般在3mm—8mm,垂直承重可以达到200公斤。直径3mm的吊筋,垂直承重可以达到200公斤,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吊杆间距一般不能超过1米,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 300mm ,当大于 300mm 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 1.5m 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常用于高层建筑。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产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主梁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在次梁两侧主梁上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主梁下部或主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