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它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磁场力,当磁场那磁力线通过导磁(如:铁质锅)的底部,既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一种交变电流,家用电磁炉使用的是15-30KHZ的高频电流),使锅体本生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对于电磁炉的发热原理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锅和电磁炉内部发热线圈盘组成一个高频变压器,内部线圈是变压器初级,次级是锅。当内部初级发热线圈盘有交变电压输出后,必然在次级锅体上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锅体自身的电阻发热(所以锅本身也是负载),产生热量。假如:当内部初级发热盘有交变电压输出,若次级及负载(锅)不存在,则输出功率将非常低。当然在实际电路中,我们必须要很快的检测到此功率的变化,并将输出到发热线圈盘的交变电流关断。由于非导磁性材料不能有效汇聚磁力线,几乎不能形成涡流(就像一个普通变压器如果没有硅钢片铁心,而只有两个绕组是不能有效传送能量的),所以基本上不加热;另外,导电能力特别差的磁性材料由于其电阻率太高,产生的涡流电流也很小,也不能很好产生热量。所以:电磁炉使用的锅体材料是导电性能相对较好,铁磁性材料的金属或者合金以及它们的复合体。一般采用的锅有:铸铁锅,生铁锅,不锈铁锅。纯不锈铁锅材料由于其导磁性能非常低,所以在电磁炉上并不能正常工作。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电子线路系统,包括电磁炉线圈盘;二是用于固定电子线路系统,并承载锅具的结构性外壳,包括能承受高温和冷热急变的炉面板。 电磁炉系利用线圈盘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产生低频(20—25KHZ)之交变磁场,经过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大量密集涡流,兼有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特高。使用铁质、特殊不锈钢或铁烤珐琅之平底锅具,且其锅底直径以12—26厘米为宜。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检查几大电阻是否变值。 1、开机故障,出现这种故障会导致以下几种可能性检查需要注意这些部件(1) 按键不良 (2) 电源线配线松脱 (3) 电源线不通电 (4) 保险丝熔断 (5) 功率晶体IGBT坏 (6) 共振电容C103坏 (7) 阴尼二极管坏4007 (8) 变压器坏,没18V输出 电源模块 2、锅,指示灯亮,但不加热故障 检查需要重点检查的部件(1)线盘没锁好 (2) 稳压二极管ZD101坏 3 高频电容0.33uf, 大电容5UF,失效 4推动三极管坏 3、不亮,风扇自转 这种故障一般为5V元件的问题,(1) LED插槽插线不良 (2) 稳压二极管坏 3控制板油污太多需要清洗 4CPU坏 4、置锅,指示灯亮,不加热 这类故障一般检查(1) 热敏电阻配线松动或损坏 (2) 集成块LM339坏 (3) 变压器插接接触不良 5、蜂鸣器长鸣 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 热开关坏/热敏电阻坏,主控IC坏 (2) 振荡子坏,变压器坏 6、锅具正常,但闪烁并发出“叮叮”响 这种故障一般是大电阻损坏,维修的时候需仔细检查
自从电磁炉流行起来以后不少人就开始研究起电磁炉了,不同品牌的电磁炉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大致的构造都是一样的,了解电路图以后更清楚电磁炉的发热原理,另外在本篇文章中也会提到电磁炉需要配什么样的锅等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一、电磁炉电路图
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
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
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这样一来,原先通过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 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现在非山寨版的电磁炉炉面都是使用了能耐高温的黑晶板,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黑晶板会与锅具接触,会局部产生高温,所以在加热后的一段时间里,不要触摸炉面,以防烫伤。
二、电磁炉配件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电子线路部分及结构性包装部分。
1、电子线路部分包括: 功率板、主机板、灯板(操控显示板)、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扇马达等。
2、结构性包装部分包括: 瓷板(新型电磁炉有用玻璃面板)、塑胶上下盖、风扇叶、风扇支架、电源线、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彩盒、条码、卡通箱。
(1)陶瓷板:进口高级耐热晶化陶瓷板。
(2)高压主基板:构成主电流回路。
(3)低压主基板:电脑控制功能。
(4)LED线路板:显示工作状态和传递操作指令。
(5)线盘: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PAN)。
(6)风扇组件:散热辅助元件(FAN)。
(7)IGBT:通过低电流信号、控制大电流的通断(IGBT)。
(8)桥式整流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BD101)。
(9)热敏电阻件:将热量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
(10)热开关组件:感应IGBT工作温度,从而保护IGBT由于过热损坏。
三、电磁炉用什么锅
电磁炉一般用的锅材质最好是铁的、不锈钢的、搪瓷的等等,直径在11CM以上底部平整最好;一般铝、合金、铜、陶瓷、玻璃、塑料、木头等都不可以用。放在电磁炉上的锅含铁量越多越好,锅的直径越来越好。而且,好的电磁炉,如果锅没有放正确,它会发出警报声的。
并非只有铁磁性金属器皿可以利用交流磁场加热,但只有铁磁性金属器皿情况下能量转换效率足够高,所产生的热力、温度足以作煮食用。因为铁磁性金属器皿的磁导率较高,有较浅的趋肤深度,在交流下因为趋肤效应,可以让高频电流流过的横切面积减少,等效电阻较大,有利于依靠涡流加热。若用非铁磁性金属器皿的话效率会低至不足作煮食用途。
所谓“铁磁性金属”是指可以磁化的金属,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被磁石所吸引的金属,主要的金属有铁、钴、镍。一般钢或铁制的器皿就可以。日常生活中,绝大部份的不锈钢也适用于电磁炉,传统的陶瓷瓦煲并不适用,一般的铝制锅具也不适用。搪瓷器皿是由铁器皿外包搪瓷而成,因此可用于电磁炉。
电磁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厨房电器 产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电磁炉电路图以及使用配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一定能够帮助到你。
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
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
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
扩展资料
工作流程
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
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
感应的电流越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
这样一来,原先通予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 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用电磁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磁炉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电磁炉的原理图如下(不用下载):http://www.go-gddq.com/html/2006-12/408697.htm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而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涡旋电流,而这个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面的电子不一定是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效应会使导体温度上升,从而实现了加热。
工作原理图:
扩展资料:
电磁炉的组成
感应炉主要是要有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的电子电路系统(含感应炉盘)和固定的两种结构组成的电子电路系统(含能承受高温和冷热突变的炉盘)。
电子电路系统包括:电源板、主机板、灯板(控制和显示板)、温度控制、线圈和热支架、风扇、电源线等。
电磁炉的特点
电磁炉是利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线圈产生低频交变磁场,通过磁导(铁)罐生产大量密集的涡流,同样也有感应电流的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是非常高的。
其使用的铁质、特不锈钢或搪瓷(锅具),其锅底的直径最好以12-26厘米为宜。电磁炉配有温控器,可防止过热,节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