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 计中采用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主—从式网络结构, 解决了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中探测区 域广、探测器数量多、原有系统不能适应等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 探测器 智能控制 联动控制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in high buidings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antomatic warning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By using the sytem a lot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cluding using a lot of probes but cotrolling olny a relalively small area. Key words: high rised buiding; fire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probe; intelligent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及重要建筑的防火问题引起了国家消防部门及设 计院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火规范, 从而促进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研究和 推广使用。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装修标准高,人员密集,各种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因而存在着 火灾隐患,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设计火灾报警控制系统。 但选择何种控制系 统,使该系统充分有效地发挥功能,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部件及特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控制中心报警系 统。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主要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这是一种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 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控制设备及电源组成。该系统从通报火灾到启动灭火系统和控 制各种消防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 触发器件 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对火灾参数 (如烟、 温、 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 火灾探测器分为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和复合火 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装置 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 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 并能发生控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 能自动或手 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标设备。 如火灾警报器, 它是一种基本的火灾警报装置, 以声、 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动启动相关消防设施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 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 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 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十类控制装置。 每个系统根据工程的需要应具有十类控制装置 的部分或全部。 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主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 保证不间断供电。 设计中消防控制设备主要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有些消防控制设备 可设在消防设备现场,而动作信号必须返回消防控制中心,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但该探测器有误报现象、控制器容量较小。 2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之处在于: 将发生火灾期间所产生的烟、 温、 光等, 以模拟量形式连同外界相关的环境参量一起传送给报警器, 报警器再根据获取的数据及内 部存贮的大量数据,利用火灾判据来判断火灾是否存在。 智能火灾报警器中编址单元包括: 智能控测器、 智能手动按钮、 智能模块、 探测器并联接口、 总线隔离器和可编程继电器卡等。新型的智能火灾探测器,又称模拟量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 给出的输出信号是代表被响应的火灾参数值的模拟量信号或其等效的数字信号。 传统探测器称为 有阈值火灾探测器,而智能火灾探测器没有阈值,却设有专用芯片,智能火灾探测器的应用提高 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 在火灾报警时,报警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相应的外探设备,如排烟阀、送风阀、卷帘门 等,需要接受外控设备的反馈信号时,应加一个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一样,联接在报 警回路总线上,安装在所控设备的附近。模块内设十进制编码开关,可现场编号,各占用回路总 线上一个地址。通过报警控制器显示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的具体地址,用声、光报警可反映联动 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编程继电器卡,通过编程可实现对风机、水泵等大型设备的二级联动控制。智能控制是一 种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3 工程实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笔者 1992~1993 年参与设计的海南省物资局金属大厦,该大厦是座地下 1 层,地上 22 层, 建筑高度 70 多米,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定,建筑高度超过 50 m 的办公楼属于一类防火建筑,因此该大厦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计中选择了国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当时较普遍,仅有一台主机控制器,因而 适用于中、小型建筑。 3.1 大厦消防控制中心设在 1 层,每层设层显示器。地下室作设备用房有变电室、空调机房、 水泵房,机房内设有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当火灾发生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排 烟风机自动启动,并打开排烟阀,开始排烟(图 1)。 图1 排烟风机控制原理 该工程地下室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集中点,将地下室的防排烟风机、排烟阀等控制线均引 至消防中心的联动控制器。消防泵、喷淋泵、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却属于外控 设备,均由联动控制器控制。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3.2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问世,从传统型走向智能型是国内外火灾报警 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徐州某大型建筑群由三栋塔楼组成,一栋为 25 层,一栋 13 层和一栋 12 层的塔楼由 4 层 裙楼连接而成,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高度 85 m,主要功能:1 至 4 层为商场,5 层以上 为写字楼。由于该大厦建筑面积大,探测区域广,探测器数量非常可观。传统的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设计中,经过反复的方案比较,选择了采用主—从式网结 构的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大容量的控制矩阵交叉查寻软件包,以软件编程代 替硬件组合,满足了大型工程的适用性,提高了消防联动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系统由主机、 从机、复示器等构成。该工程消防控制中心设于 1 层,主机和消防联动控制柜设在消防中心, 从机与复示器分设于楼层内。 智能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设计时先根据《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探 测器的布局和设置。其规定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 1 确定。表中列出的是一个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的 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建筑物内往往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较大,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这时需要计算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 为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 取整数;S 为一个探测区域的面 积(m );A 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K 为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 0.7~0.9,非重点保护建 筑取 1.0。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可确定一个探测区内的智能探测器的安装数量。 选择控制器容量计算 该系统控制器为主—从式网络结构,每个主—从机系统,只能有 一台主机,从机数量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按探测器数量计算,从机数量最多为 15 台。 表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火灾探测 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 (m ) 2 2 房间高度 H (m) θ≤15° A (m ) 2 屋顶坡度 θ 15°<θ≤30° A (m ) 80 100 80 30 30 4.9 4.9 2 θ>30° A (m ) 80 120 100 30 40 2 R (m) 6/7 6.7 5.8 4.4 3.6 R (m) 7.2 8.0 7.2 R (m) 8.0 9.9 9.0 5.5 6.3 S≤80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6<h≤12 h≤6 80 80 60 30 20 感温探测器 S≤30 S>30 h≤8 h≤80 每台控制器最大有四个回路,每个回路容量均为 198 个地址,其中 99 个智能探测 器,99 个编址模块。因此一台主机或从机的最大容量为 4×99=396 个智能探测器, 4×99=396 个编址模块。 该工程经过计算,选用了一台主机和四台从机,每台控制器都按四个回路设计。 主机 N 控制 1~4 层商场内的所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按钮,水流指示器等消 防设备,从机 N1 控制地下室的所有探测器、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阀等消防设备,从 机 N2 控制 13 层和 12 层两座连通塔楼的 5~13 层的消防设备,N3、N4 分别控制 25 层 塔楼的 5~13 层和 14~25 层的消防设备。 整个大厦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建筑群的特点,选用 一台主机、四台从机控制了 6 万平方米的建筑,如果用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需要 几套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现有系统设计即经济实用,又准确可靠。 4 结论 综合上述工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与结论。 1)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合于中、 小型建筑, 它的特点是探测器属于阀值型, 控制器仅有主机一台。而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模拟量探测器,控制系统采用 主—从式网络结构,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大型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 2)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克服了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漏报和误报的难题, 提高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在设计中可灵活应用,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 从机数量,使工程设计最经济、最合理。 3)为了防患于未然,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十分重要,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 的建筑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1〕 蔡自兴, 徐光礻 〔2〕 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29~ 360 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8~ 160 〔3〕 陈一才.大楼自动化系统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230~ 270 〔4〕 王根堂.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群众出版社,1997,213~236
5.5基底截面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75.5.1破裂角... 75.5.2土压力... 75.5.3土压力对基底截面的弯矩计算:. 75.5.4墙身和基础自重及对基底截面产生的弯矩... 75.5.5衡重台上填料重及对基底截面产生的弯矩... 75.5.6基底截面应力和稳定验算... 7第6章 路面设计... 76.1 路面设计原则... 76.1.1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 76.1.2路面建筑材料设计... 76.1.3 路面结构设计... 76.2 路面设计步骤... 76.3 路面设计... 76.3.1设计资料... 76.3.2轴载分析... 76.3.3计算石灰土层厚度... 7第7章 交通沿线防护设置设计... 77.1概述... 77.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7第8章 工程概算... 78.1 概算定义和作用... 78.1.1概算定义... 8.1.2概算作用... 8.2概算费用组成... 8.3路线工程概算主要内容............已经发给你了看下是不是你需要的????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监管方法研究 摘要:从人的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工序的管理、 施工环境的管理、综合管理应用分析,全面地介绍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监控的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相关工程实例,遵循主观因素自我管理,客观因素完全管理的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论文代写施T阶段质量的因素众多,根据4M1E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人(建筑工程管理者、作业人员)、建筑材料、施T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lT序)以及施工环境5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核心因素,其主观能动性较强,动态性明显,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并对其它因素的影响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施T工序是关键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环境为次要因素,但也缺一不町。所以,若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从以上方面入手,通过因果关系法,追本溯源地提出质量管理策略。 1 人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都离不开人的组织参与和实施,包括不同职责和不同层次的1=作者,可以说无法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对参与其中的每个成员进行管理,因此,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自我建筑质量管理素质,通过自我管理达到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的目的。 2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工具,施工阶段论文代写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T程项目的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是在机械设备质量完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选择和使用策略。 ①机械设备的有效选择。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要本着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经济上合理,使用、安装、操作、维修j一方便的原则来进行选择。中级职称论文其中,施T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是选择的重要依据,必须满足施 需求和质量保障。如在选择起重机的时候,其主要性能参数必须满足构件吊装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要求。 ②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正确操作,是保证建筑T程项目施T质量的重要措施,应贯彻“人机同定”原则,实施定机、定人、定岗责任的i定制度。特别是在施T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止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3 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丁程材料质量将会对建筑1=程质量直接产生影响,施丁阶段材料的管理不只是保证原材料在施工使用之前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是选择合格合适的建筑材料。(范文 .) ①施工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质量合格的产品,其关键是合适的产品,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材料,经济、合理、实用,并符合相关要求。以某新建办公楼为例,建筑层数为10,层高3.6 nl,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时,按设计要求,大厅墙面采用木饰面;地面采用900 minx900 mm埃及米黄石材;吊顶为轻钢龙骨石膏板造型吊顶,走廊墙面刷乳胶漆,地面采用塑胶地板;外墙采用石材和饰面砖,外墙门窗符合隔音和节能要求。有多种材料可供选择,外墙饰面:蓝珍珠、老米黄、啡网纹、玻化砖、釉面砖;外窗玻璃:普通平扳、浮法、钢化中空、夹层、普通中空、热反射中空。在此,施工单位及监理针对以上材料并结合实际情况提m了以下建议:对于外墙饰面,应选用蓝珍珠或玻化砖,因为这两种材料吸水率低,符合规范要求。综合考虑经济、节能、隔音、保温等要求,外墙门窗宜采用中空玻璃,1~6层、7~10层固定窗采用普通中空玻璃,7层以上开启窗采用安全玻璃。通过施工单位论文代写及监理的材料选择建议可以充分看出,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忽视了适用性要求,简单地加以选择。 ②施工材料的贮存。在进场施工材料检验合格后,要根据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贮存,并对所贮存施工材料的技术文件、数量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还要采取相对应的防火、防潮、防损等防范措施,堆放整齐、标识清楚,以确保贮存场地材料存放的安全及质量。 ③施工材料的发放。现场施工材料的发放应做到发放有据,材料领用时要求手续齐全,在施工过程中分阶段对材料使用进行分检和核算,防止材料超用。 4 施工工序的管理 施工工序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它通过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组织等内容的优化管理来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 首先,所选择的施工方案一定要满足技术可行性。以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施工为例,圆形水池池壁混凝土施工质量一般通过两个指标来评定,一是池壁砼结构质量,二是池壁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为了保证以上两点,模板施工工艺的选择是关键。在沉淀池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池壁砼外观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模板设计、加工、安装、节点细部处理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圆形水池池壁清水砼达到高标准质量,对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策略。由于圆形水池采用小钢模及竹压缩板组拼,弧线难以控制,产生上下左右模板拼缝多、接缝不平、弧线不匀、竹压缩板表面光洁度不够等现象,且模板刚度不够,振捣时易跑模、漏浆。经反复研究,为了改变小钢模之间及组合钢模与木模拼装带来的缺陷,最终决定按水池形状尺寸制作较大型号的弧型钢模板。中级职称论文范文而对于砼出现麻面现象,则决定在施工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圆形水池池壁清水砼表面平整度达到不抹灰标准,池壁几何尺寸正确,没有剔凿、修补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益。 其次,技术交底是落实具体的施工方案的重要环节。在施工前,建筑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而单位]二程项目负责人则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最后,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施工工序管理的重点。 论文代写现场施工质量管理须从工艺参数人手,以数据说话,控制施工工序质量特征值(几何尺寸、粗糙度、公差)的波动范围,其核心是管理因素及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管理结果。特别是相关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尤为重要,如某学校图书馆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局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地下1层,地上5层。 5 施工环境的管理 施工环境时常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产生影响,施工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等技术环境和邻近工程、管线、交通等周边环境两部分。环境因建筑工程性质、施工地点等不同而差异较大,所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6 综合管理应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上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以具体工程进行综合性、应用性的分析。某住宅楼施工时,施工单位在主体施工时按相关规范和要求现场制作了几组混凝土试件,但这些试件抗压强度均偏低,不符合要求。笔者结合该工程实际找出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针对上述5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对策,如表l所示,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7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诸多的内容,文章只是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炼出了相关管理思路,并联系具体实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而在管理实践中还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并注意细节性的管理措施。 本中级职称论文来源于无忧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闰文周,袁清泉.建筑工程管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看我的吧,我这是去年毕设的任务书!
今年土木毕业的妹纸飘过!要我的毕设吗?可不是区区150分就可以搞定的哦,毕业设计还是好好做吧,能在这过程中学到很多
首先要说明你设计的意义(在社会中),其次说明本设计的不同(与研究过这方面的人的设计),再次叙述你的设计过程(每一步等,最终的目的是让别人看了你的设计,同样按照你的说明也能将其做出来,那就可以了),最后结论(把你的设计的优缺点说一下,即利与弊等),下来是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