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加固吧加层加固房屋虽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不利因素更多,如旧房屋加固改造部分已使用多年,新旧部分连接整体性较差,对加层时加固的房屋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低的设计标准。若采用比新建房屋高的设计标准,则需要更多的投资,加大了加层房屋加固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难于执行。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设计标准符合我国国情,比较经济合理,安全度也有保证,比较合适。根据调查,我国已有加层房屋多数是这样做的,我国正式出版的有关旧房改造(含加层)的专着也均主张按现行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既然对旧房的承载能力应按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验算,对旧房的抗震鉴定(包括抗震横墙间距、构造柱、圈梁设置、房屋总高度、总层数限值、高宽比
农村房子不能随便加层加宽的。如果想改建房子需要先报村、社区、乡镇住建部门逐级审核。镇上会进行安全性鉴定。如果以原来房子基础为依据,不能随意的加宽,至于高度可以。要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不能加的太高。另外,符合国家总体城乡规划的,可进行旧房改造,否则是不允许翻建、改建或扩建。
1.综合技术和经济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在翻修建筑物的额外楼层之前,应根据增加使用单位地板的目标的要求确定附加楼层,只有在适合于综合评价以增加楼层的情况下,才应进行增加楼层的工作。2.安全可靠(1)附加楼面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当按照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2)加层结构计算图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传输路线清晰,计算方法可行,结构措施可靠。(3)应尽量减少现有建筑物承重结构的附加应力和变形。(4)根据现有建筑物检查鉴定提出的建筑加层可行性报告,按照现行规范、法规挖掘既有建筑物的潜力,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检测和加固。3.经济合理性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必须比较各种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效果,才能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4.满足抗震要求抗震设防设计必须考虑抗震设防,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的要求。增加楼层后,房子的高度就增加了。与前者相比,重力中心增大,振幅增大,固有振动周期增大。建筑楼板加成设计应具有合理的抗震传递方式、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耗能能力。它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严格防止竖向刚度的突然变化,引起柔性底层,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固改造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5.方便施工施工方法选择简单,施工周期短,不影响或缩短现有建筑物的使用时间,这是增加楼面和改造工程的优点,也是选择方案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使用中应考虑维修保养。6.尽量满足增加层的限制。在建筑地板的设计中,施工单位往往要提出一些限制,如建筑楼面改造工期、现有房屋不能停用、不停工、住户不能移动、不能破坏室内装饰、不能超过多高或必须提高到多少层等。这些条件往往是确定的先决条件。这已成为结构和结构形式选择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7.协调新旧结构尽量协调新旧结构协同工作,统一沉降,即使结构采用完全独立的设置方案,建筑物也应力求整体装修,以达到完整的建筑效果。8.其他因素如当地行业管理部门的内部规范、审批部门的了解程度等。在建筑地板加成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建筑地板加成改造应遵循的原则,规范施工。在旧有建筑物上增层只有遵循了以上原则我们才能够保证做出来的结果是既满足了业主增层的初衷,又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
房子能不能再加1层要看房子的基础。基础扎实的话那可能加1层问题也不太大。但是一般来说是不建议这样做。因为盲目的加层出了问题的是非常多的。
房屋实施加层改造前,要取得有关既有建筑物的第一手资料,力求对既有建筑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一,尽量找到既有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地勘资料。从图纸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用且很关键的信息。比如: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地基承载力、建筑材料及其强度要求,还有当年设计采用的规范、抗震设防烈度、荷载取值,还有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尺寸等等。通过设计图纸和地勘资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既有建筑物的设计信息。第二,对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构件进行检测,包括混凝土的强度、构件配筋、构件截面实际尺寸、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等。通过对既有建筑物的把脉,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健康状态,还可以通过比对图纸判断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预测建筑物的预期寿命,原设计在承载力方面还有多少富裕度等问题。这些都是加层可行性分析所需要的最基础数据。一、直接加层法:直接加层法是指在既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而直接加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承重结构和基础的承载力、变形等能满足加层的要求。后加部分的结构类型、使用材料等可以与既有房屋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既有房屋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后加的部分既可以是框架结构,也可以是钢框架结构。使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以使原房屋增加2~3层,性价比比较理想。优点是对既有房屋影响很小,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施工周期较短,造价低;缺点是受限于既有房屋和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增加层数和高度有限。二、加固加层法:加固加层法是指先对既有房屋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在其上加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既有房屋的承载能力不足,需要对承重墙体、框架柱、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承载力,满足加层的需要。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原有房屋增加3层左右。优点是将原本加层无望的房屋变成了希望;缺点是对既有房屋的影响比较大,需要改变既有房屋的结构构件尺寸、传力途径,增加结构构件数量等,施工周期长,造价高。三、外套框架加层法:外套框架加层法又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是分离式外套加层法(即外套框架与旧房完全脱开,也称高脚柱外套框架);第二类是整体式外套加层法(即外套框架与旧房结构连成整体,也称短脚柱外套框架)。前者的优点是有明确的计算简图,荷载传递路径明确;同新房一样进行模型计算,图纸绘制;对旧房进行彻底地改头换面。缺点是扩大了平面布局,受周围空间限制;结构形式属于“高鸡腿”结构,不利于抗震;造价偏高。后者因可利用旧房结构潜力,外套跨度小,造价低。缺点是新旧结构浑然一体,受力计算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既有房屋的实际情况和欲加的层数,并结合上述3种加层方案及其优缺点,进行加层设计。对房屋的加层改造,只要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查,掌握详实的资料,选择正确的增层设计方案,认真做好结构计算,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规范施工,房屋的加层改造一样能给社会贡献出优良的建筑产品,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