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主要内容:根据建设部建标284号文件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进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进行了修订。 支撑材料考虑幕墙特点与建筑物寿命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厚度尚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2)、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3)、对偏心受压立柱,其截面宽厚比应符合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第6.2.1 条的相应规定。密封材料玻璃与玻璃之间采用耐候硅酮胶密封,玻璃与金属结构之间采用结构硅酮胶粘结。建筑点式玻璃技术中密封胶只起密封作用,不必进行强度计算。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胶与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性能检测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质量。玻璃条件1、 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0的幕墙玻璃,对有采光功能要求的玻璃幕墙,其采光折减系数不宜低于0.20。2 、框支承玻璃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3、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4 、采用玻璃肋支承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玻璃肋应采用钢化突层玻璃。5、 人员流动密度大、青少年或幼儿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及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都位,其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对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尚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1、 性能要求的提出,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域、气候条件、建筑物的体型、高度、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因素选取,且与GB/T15225《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相一致。2、 应明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状态。以文字和图样型式明确建筑物的类别、体型、高度和幕墙所在的部位、形状等。3、 根据1~20的技术参数提出幕墙的各种性能要求。2、 铝合金型材膜厚应符合“金属涂层系统”中的规定。3、钢材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当采用热浸镀锌处理时,其膜厚应大于45μm;当采用静电喷涂时,其膜厚应大于40μm。4、 不同金属材料之间应有绝缘措施,防止异质金属间电化学腐蚀。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设计部2010-07-05 15:0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设计部分介绍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设计部分介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铝制品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赵西安 新的《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已经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与原规范JGJ102-96相比,修订和增加了不少内容,以下对其设计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三)更合理地区分条文的宽严程度2003年版本首先区分了强制性条文和一般性条文。强制性条文用黑体字印刷,相应采用了“应”、“必须”;“不应”、“严禁”等最严格的限定词。强制性条文应当执行。非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允许甲乙方在双方签定的合同中另作专门的约定。引入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建筑结构有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幕墙属于可以更换的围护结构,所以在规范第12章中提出了幕墙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在说明中指出该年限一般为不少于25年。玻璃、铝型材和钢材是可以达到25年的使用年限的。结构胶目前出具的10年质量保证书只是商业上的举措,并不是指结构胶的实际使用寿命。国外已有结构胶超过30年仍然工作良好的实例。从结构胶的 耐老化试验中可以看出,结构胶使用年限达到25年是可能的,国内一些结构胶生产厂家已考虑出具25年使用寿命的文件。二、术语、符号(一)更明确幕墙的概念玻璃幕墙这几年形式多样,新体系层出不穷,原有的规范对幕墙的定义已不适应当前幕墙多样 化的趋势。因此2003版本修订时规定了幕墙的几个特征:1、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2、相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3、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的荷载和作用。而且玻璃幕墙除作为外围护结构外,还可以作为装饰性结构。(二)对幕墙进行更细致的分类1、幕墙指对地面倾角在75°~115°范围内的墙体。竖直的为一般幕墙,其它为斜幕墙(内倾为75°~90°,外倾为90°~115°)。在此范围外,统称为采光顶、雨棚等,按规范分工的约定不由本规范管理。2、玻璃幕墙按其结构类型划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幕墙点支承玻璃幕墙其中,框支承玻璃幕墙按其形式可分为:明框、隐框和半隐框幕墙;按其施工安装方法可分为构件式幕墙和单元式幕墙。一些厂家所称的小单元幕墙,其玻璃板带挂钩,在现场单片安装,实际上是构件式幕墙的一种,所以不单独分类。三、材料(一)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中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钢型材除热浸锌处理外,还可以用无机富锌涂料或采用其它的有效防腐措施(例如用聚氨酯涂料、氟碳喷涂等)。铝型材除阳极氧化外,还可以采用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或氟碳喷涂等。(二)铝合金型材1、铝合金型材的型号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型号:6061、6063、6063A等。2、增加了断热铝型材的规定,其中强调了隔热条应采用尼龙66。3、给出了各种表面处理时,处理层的厚度要求(规范中的表3.2.2)。(三)钢型材1、增加了钢材的新品种,如耐候结构钢、钢绞线等。2、增补了有关支承装置(吊夹、钢爪等)和张拉索杆中锚固件的规定。3、具体规定了氟碳喷涂和聚氨酯喷涂的表面处理层厚度的要求。(四)玻璃1、调整了幕墙用玻璃的品种,取消了夹丝玻璃;增加了低幅射玻璃、防火玻璃、彩釉玻璃。2、强调了钢化后的二次热处理和倒棱磨边工序,减少玻璃的自爆。3、对防火玻璃的应用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强调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及其制品。四、建筑设计(一)开启扇的开启面积原规范从节省能源,保障人身和开启扇自身安全的考虑,规定开启扇总面积不大于墙面面积15%。非典过后,普遍要求加强自然通风,增设开启扇。因此本次修订时取消了开启扇最大面积的规定,开启扇设置根据使用要求由建筑设计确定。(二)控制反射玻璃的反射比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和低幅射玻璃都反射阳光,反射率过高、反射光过强容易对周围产生光反射干扰,因此在建筑设计这一章中,规定了玻璃的反射比不大于0.3。(三)关于安全玻璃的使用安全玻璃指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钢化玻璃制成品。采用安全玻璃既要考最大限度保证人员安全,也要考虑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加工最大尺寸的限制。在2003修订版本中规定:1、支承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2、玻幕墙:玻璃肋不宜采用单片钢化玻璃, 驳接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3、点支承幕墙:面板应采用钢化玻璃及其制品,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框支承幕墙目前尚有工程采用半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因此规定“宜采用安全玻璃”。全玻幕墙玻璃肋是重要支承结构,如采用单片钢化玻璃,一旦由于自爆或撞击而粉碎,面玻璃将失去支承会坍落,严重影响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夹层和钢化玻璃受设备最大加工尺寸限制,高的全玻幕墙只能用大尺寸浮法玻璃,因此没有规定全玻幕墙一定要采用安全玻璃。目前有些工程,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幕墙全部采用夹层玻璃,虽然避免了玻璃粉碎 后落下产生的人身伤害,但一旦发生火灾将使消防人员无法进入室内施救,也无法帮助室内人员逃生,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所以采用夹层玻璃时,必须留出采用钢化玻璃的抢救口和逃生口,并设明显的指示标志。(四)防火玻璃的应用1、幕墙的防火玻璃应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及其制品,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单片铯钾玻璃及其制品。不应采用充填防火液的复合玻璃。2、幕墙的下列部位应采用防火玻璃:透明的层间隔烟封堵;防火墙左右两侧的竖向透明防火带;无窗下实体墙或实体墙高度不足时,楼板上下两侧的透明水平防火带;划分防火分区的透明防火墙;其它透明防火隔断、透明楼板。3、支承防火玻璃的设施或支承结构不应采用铝结构,应采用钢结构。五、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规范2003版本将原来结构设计一章细分为基本规定、框支承幕墙、全玻幕墙、点支承幕墙的结构设计等四章。本章主要叙述各种玻璃幕墙结构设计的共同问题,包括一般规定;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和作用;效应的组合;连接设计;硅酮结构胶设计。(一)一般规定1、更改了原规范幕墙立柱应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的规定。原规定是根据当时幕墙为框支承的条件制定的。由于现在许多大跨度、复杂类型的支承钢结构是下端支承在主体结构上的,而张拉索杆体系更是张拉在主体结构上,不能一概采用悬挂支承的形式。因此,改为在第6章增加框支承幕墙宜采用悬挂立柱的条文。2、原规范要求立柱与主体结构采用弹性活动连接,这一概念不很明确,到底怎样才算弹性活动连接,容易产生争议。本规范规定了幕墙应相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这个位移能力可以通过各种胶缝和空隙、各种长圆孔、上下立柱的滑动接头、上下立柱间的留空、左右梁之间的留空等方式实现。大跨度钢结构还可以通过铰接摇臂机构和弹簧机构等充分满足大位移的要求。因此本次修订中不再强调每一处连接都必须采用螺栓连接,也不排除部分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际建成的玻璃幕墙工程中,许多是采用部分连接为焊接(包括立柱的角码与预埋件用焊接的工程),有些已经经历了多次十二级台风的吹袭;焊接连接的幕墙,多次经历9度以上振动台试验仍安全无损。实践表明,在幕墙连接中完全禁止采用焊接是不合理的,有些场合往往也是难以做到的,具体工程要作具体分析。3、明确了要考虑的荷载与作用,取消了温度应力计算修订后的条文取消了温度应力计算。从几年来工程设计表明,满足装配空隙构造要求和缝宽要求后,温度应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所以不再计算以简化设计。4、引入重要性系数 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这是结构设计的基本系数,用以调整结构设计的安全度, 用于无抗震效应的组合, 用于有地震效应的组合。为保持与结构设计规范表达一致,本规范在内力、应力控制总表达式中,引入这两个系数。在玻璃幕墙设计时,这两个系数均可取为1.0,并不增加设计工作量。5、采用各个方向分别验算和控制挠度的方法玻璃幕墙中风荷载和自重一般情况下作用于不同方向,地震作用力很小,所以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挠度控制,采用风荷载标准值和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控制的方法。当横梁双向受力时,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分别控制挠度。作为围护结构和装饰性结构,这种控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也简化了设计工作量。6、提示考虑荷载偏心产生的扭转影响在框支承幕墙的横梁上,玻璃的重力是偏心施加的,会使梁产生扭转,当采用中空、夹层中空玻璃或偏心距较大时,梁受到的扭矩会较大,设计中要加以考虑。(二)材料力学性能1、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分为三档原规范玻璃的强度设计值按其厚度分为两档,由于级差过大,会出现玻璃加厚后承载力反而降低的不合理现象。现在将强度设计值按厚度分为三档,可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2、明确玻璃侧面强度的概念。侧面是指玻璃切割后所形成的断面,其宽度等于玻璃的厚度。侧面强度低于大面强度,常用于螺栓或其它连接件产生的玻璃平面内受拉承载力计算和玻璃肋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等。3、给出不锈钢的强度设计值取用方法,即按屈服强度 除以系数1.15后得到。4、张拉索杆结构中,拉杆和拉索长期处于拉力状态下,宜有较高的安全度。拉杆强度设计值按屈服强度 除以系数1.4后取用;拉索的强度设计值按抗拉强度 除以系数1.8后取用。5、在附录中列出了耐候钢的强度设计值和螺栓、焊缝、铆钉连接的强度设计值。(三)荷载与地震作用1、风荷载计算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执行。基本风压 按50年重现期采用。200m以上高度的幕墙、体型复杂及风环境复杂的幕墙宜进行风洞试验来决定风荷载取值。2、地震作用计算时,动力系数 取值为5.0。并增加了两个地面加速度等级的地震系数(对应于7度半和8度半的烈度)。(四)荷载和作用效应的组合度1、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为1.2。当重力荷载效应有利时(如下端支承玻璃肋受弯计算时,自重产生轴压力与风荷载产生受弯的拉应力组合), 取为1.0;当重力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如下端支承的受压钢柱,自重与风荷载组合),尚应考虑 为1.35的组合,相应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取为0.6。2、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 取为0.5。3、在验算幕墙构件的挠度时,只验算风荷载标准值或重力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挠度值,两者不进行组合(验算雨棚和采光顶构件时,应考虑风荷载和自重两者的共同作用,但这已超出本规范的范围)。(五)连接设计1、要求采用预埋件连接,预埋钢板和预埋槽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放入并固定其位置。在附录中列出了预埋钢板的设计方法。2、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时,可用后加锚栓固定连接件。后加锚栓应采用机械式锚栓或化学锚栓,在条文中还提出了后加锚栓应用中应遵守的事项。3、砌体墙平面外承载力低,且连接件难以固定。所以条文中作出了增设钢或混凝土连接梁、柱的要求。(六)密封胶1、结构密封胶承载力设计公式采用了强度设计值,与其它部分的设计表达式一致。2、在密封胶厚度计算时,对变位承受能力 的取值作出规定,采用应力为0.14MPa时的延伸率,这个数值可由厂家提供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玻璃面板的位移 取为 ,明确 为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此时胶缝的应力不会超过0.14MPa)。必要时 还应考虑温度的作用。六、框支承幕墙的设计(一)玻璃面板设计1、增加了玻璃最小厚度和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前后片玻璃最大厚度差的规定。2、在玻璃的应力和挠度计算中,考虑了玻璃大挠度工作状态,对计算值予以折减,引入了折减系数 。3、挠度限值规定为短边边长的1/60。由于幕墙玻璃的挠度主要为风荷载产生,因此在计算挠度时可采用风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4、给出了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计算方法。原规范中对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等效厚度 的有关规定,只适用于两片等厚度、同类型玻璃的特例。一般情况下,外加荷载在两片玻璃上应按其刚度D比例分配,亦即按 或 比例分配。考虑到中空玻璃中前后片玻璃挠度有差异,将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前玻璃所分配的荷载加大10%。(二)横梁设计1、合理规定横梁截面最小厚度的要求。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最小厚度由三个条件决定:板件的宽厚比b / t;铝型材采用螺纹直接受力连接时的局部厚度不小于螺钉直径;铝型材跨度不大于1.2m时,最小2mm;跨度大于1.2m时,最小2.5mm。钢型材最小壁厚2.5mm。截面中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部分,在截面设计时不予考虑。2、提示横梁应进行受弯和受剪设计。当横梁 采用开口截面时,还应考虑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抗扭计算。3、取消了原规范对横梁绝对挠度值的限值规定。原规定限值适用于跨度不大的梁。目前幕墙形式多样,梁的跨度变化很大,采用单一数值限制有时会很不合理。由相对挠度加以控制符合结构设计的一般习惯。所以本次修订将铝合金型材的挠度控制为跨度的1/180;钢型材控制为跨度的1/250。(三)立柱设计1、立柱截面最小厚度的控制原则与横梁类似。板件宽厚比和铝型材螺纹连接局部厚度要求与横梁相同。有差别的是规定铝型材截面开口部分最小壁厚为3mm,箱形部分最小壁厚为2.5mm;钢型材最小壁厚为3mm。截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部分,进行截面设计时不予考虑。2、根据工程的实践经验,并考虑到上、下柱连接处即使插芯加长,也难以作为连续截面进行计算,所以闭口型材的插芯长度按250mm取用;开口型材可采用适当的型材或钢板连接。上、下柱连接构造可单边(上柱或下柱)用螺栓或焊缝固定,另一边为滑动配合。3、立柱可以为拉弯构件,也有可能为压弯构件。两者均须进行承载力计算,压弯柱还须进行稳定性计算。规范第6.3.7条文中“轴压力”一词“压”字为误加,应删去,公式6.3.7同样适用于拉弯柱的计算。4、横梁与立柱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所以条文中采用“可采用螺栓连接”的表述,并不排除钢横梁与钢立柱采用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的可能性。七、全玻幕墙设计本章是新增加的。全玻幕墙包括整根玻璃肋、靠胶缝传力的一般全玻幕墙;也包括驳接玻璃肋,用支承装置传力的点支承全玻幕墙。(一)一般规定1、更合理地规定玻璃的最大支承高度。底部支承大玻璃的稳定、平面外变形都与玻璃的厚度有关,原规范规定玻璃高度4.5m以上均须吊挂过于笼统,不尽合理。本规范按其不同厚度规定了不同的最大支承高度,比较合理。2、全玻幕墙玻璃破裂的事例时有发生,多数情况下是玻璃被结构或装修夹持,变形受限所致。因此强调玻璃与周围的结构、装修和上、下槽口的空隙不小于8mm、支承垫块厚度不小于10mm,使玻璃有足够的变形、位移空间。(二)面板1、面板按支承情况分别按对边简支板或多点支承板进行应力和挠度计算,并考虑折减系数 。2、面板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挠度可按其跨度(点支承时为点支承沿长边间距)的1/60控制。(三)玻璃肋1、玻璃肋是全玻幕墙的主要支承结构,如果采用单片钢化玻璃,一旦自爆,难以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全玻幕墙会有倒塌的危险。有些工程已发生过类似的险情。因此,用胶缝传力的全玻幕墙宁愿用浮法玻璃肋,也不采用单片钢化玻璃肋。2、点支承全玻幕墙的驳接玻璃肋在连接处会产生高的应力,应采用夹层钢化玻璃。驳接接头应能承受玻璃肋作为偏心受拉(受压)构件所产生的内力。连接钢夹板厚度不应小于6mm,螺栓直径不应小于8mm。3、玻璃肋高度大于8m时,应考虑玻璃肋的整体稳定问题;高度大于12m时,应采取措施对玻璃肋支撑或拉结,防止侧向失稳。4、玻璃肋在风荷载标准作用下,挠度不宜大于跨度的1/200。公式7.3.3-2中,系数5/16应改为5/64。八、点支承玻璃幕墙设计原规范不包含对于点支承幕墙的规定。近几年来,点支承幕墙广泛应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本规范新增加了点支承玻璃幕墙结构设计一章。(一)玻璃面板1、点支承面板在支承点附近产生高的集中应力,应采用强度较高的钢化玻璃及其制成品。2、采用支承钢爪时,玻璃要打孔,沉头式支承开锥形孔,由孔壁承力,玻璃应有较大的厚度,所以厚度不应小于8mm;浮头式支承由玻璃大面受力,可采用6mm玻璃。3、点支承玻璃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10mm,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耐候胶嵌缝,无须密封的装饰性点支承玻璃之间可不用嵌缝。4、点支承玻璃按多点支承受弯板计算应力和 挠度,规范给出了四点支承板的计算用表。计算可考虑折减系数 。5、点支承玻璃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挠度不宜大于点支承之间的长边间距的1/60。(二)点支承装置1、点支承装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支承装置要能适应玻璃变形的要求(例如支承钢爪设置球铰、支承夹板加垫层等)。夹板式支承应设置托板支承玻璃的自重。2、支承装置只用于支承幕墙玻璃的荷载,不应兼作其它的用途(如悬挂其它重物等)。(三)支承结构1、用于点支承玻璃幕墙的支承结构,除少量采用接驳玻璃肋外,大量采用各种形式的钢结构。支承钢结构可以采用刚性结构(如单根构件、梁系、桁架、网架、网壳等),柔性结构(张拉索杆体系、索网等)以及刚柔混合结构。2、支承钢结构单独承受玻璃面板传来的荷载和作用,不考虑面板玻璃与支承钢结构的共同工作。3、一般情况下支承钢结构宜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柔性结构体系宜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简单的支承结构允许采用手算方法。4、支承钢结构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进行设计。5、支承钢结构必须保持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张拉索杆体系还应在正反两个方向都形成可以承受风荷载的稳定结构体系。单根构件应符合长细比的要求,受压构件的无支承长度应满足λ不大于150、受拉构件应满足λ不大于250的要求。6、拉杆和拉索应施加预拉力,预拉力要能使得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和作用下,拉杆与拉索能保持一定的拉力,不应出现压力。九、小结综上所述,《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对102-96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玻璃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反映了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它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幕墙工程提供更充分的技术依据,进一步促进幕墙工程技术的发展。 四.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1.钢材:表面热浸镀锌处理或无机富锌涂料处理2.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电咏涂漆、粉末喷涂或氟碳漆喷涂3 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与铝型材粘结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幕墙和点支承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时,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4. 穿条工艺隔热铝型材的隔热材料:聚酰胺+玻璃纤维浇注工艺隔热铝型材的隔热材料:聚氨基甲酸乙酯5. 玻璃幕墙用不锈钢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含镍量不应小于8%6. 玻璃幕墙用中空玻璃:气体层厚度≥9mm,应采用双道密封,一道用丁基热熔密封胶,二道用硅酮密封胶7. 玻璃幕墙用夹层玻璃:夹片宜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8. 玻璃幕墙的橡胶制品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及硅橡胶9. 幕墙开启扇角度不宜大于30度,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高度超过40米应设置清洗设备。10. 有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要求时,玻璃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3级11. 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的幕墙玻璃,对有采光要求的玻璃幕墙的采光折减系数不宜低于0.212.有保温要求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13.玻璃幕墙的非承重胶缝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开启扇的周边缝隙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或硅橡胶密封14.幕墙玻璃间的拼接胶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玻璃与建筑内、外装饰物之间的缝隙不宜小于5mm15.框支承宜采用安全玻璃,点支承应采用钢化玻璃,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容易受到撞击部位应采用安全玻璃16.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与楼板、隔墙外沿缝隙用岩棉或石棉封堵时,厚度不应小于100mm17.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7mm,厚度≥6mm,宽度宜大于厚度,但不宜大于2倍,隐框玻璃幕墙厚度不应大于12mm]21.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它刚性材料(收口槽壁、玻璃肋)直接接触,空隙≥8mm,且应用密封胶密封22.全玻幕墙玻璃肋厚度≥12mm,截面高度≥100mm,面板玻璃≥10mm,夹层玻璃≥8mm23.采用胶缝传力的全玻幕墙,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24.点支承玻璃幕墙:玻璃厚度≥6mm(浮头式连接件),玻璃厚度≥8mm(沉头式连接件),玻璃之间空隙宽度≥10mm,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嵌缝25.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不宜作为硅酮建筑密封胶使用一、幕墙的防火设计 幕墙的防火,设计要先行,设计是前提是基础。所以防火设计应做到: (1)明确设计责任。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应考虑幕墙工程的防火、防雷、光环境污染和连接预埋件的结构安全等因素,并对建筑幕墙工程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负相应的设计责任。幕墙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资质,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及制度对幕墙防火方面的选材、节点、细部构造进行设计。 (2)建筑幕墙的设置、层数、长度、面积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建筑幕墙的防火节点的耐火极限要求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建筑幕墙作为外围护构件要求密封性好,尤其是玻璃幕墙其开启部分面积要求不宜大于幕培墙面面积的15%:且开启部分宜采用上悬结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45度。所以,以建筑幕墙为外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基本上是属于封闭性建筑物,防火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立足自防自救,幕墙防火措施要与建筑主体的消防系统结合考虑。 (4)设计幕墙分格时要力求杆件与柱、梁、墙、楼板位置一致,避免交叉。一般地,幕墙立挺与柱要重合,幕墙横梁与建筑物楼板或主框梁、防火墙裙要吻合,避免一玻璃跨越两个防火分区,这样幕墙的主杆件才可以与建筑物主体可靠连接,防火区才得以封闭。 (5)个别情况下,幕墙横梁与楼面标高不一致时,应在楼面外沿设置水平放置的铝型材填充,铝型材用透明结构胶与玻璃粘结。 (6)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7)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楼;或在幕墙内侧每层设间距《=2m的自动喷水喷头。 (8)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培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楼板和隔墙处形成水平或垂直防火带。 (9)防火层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来决定。防火层应采用隔离措施。防火层的板应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不得采用铝板。防火层的密封材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百科“玻璃幕墙规范JGJ102-2003”链接 : http://wenku.baidu.com/view/cb9c35d9ad51f01dc281f1fe.html
玻璃幕墙上下楼之间之所以不隔音,是因为每一层的楼板与幕墙之间不是接触在一起的,而是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只要将这些空隙封堵严密即可起到隔音效果。
一般采用的是灌发泡胶的方式封堵这些缝隙,但是由于发泡胶密度极小极轻,隔音效果并不明显。
静音宝的声学工程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会采用静音宝隔音毡包裹高密度吸音棉的方式将这些空隙封堵。这种方式的隔音效果远远高于发泡胶,能够满足私密性和避免噪音干扰的需求。
1、可以采取一个石膏板的隔断的,比如之间夹着一层静音宝隔音毡的,这样更好的吸收音波的、 2、也可以考虑就是在石膏板还有龙骨的层间中增加一个填充的吸音棉的,这样的结构更稳定而且可以超过一般的砖体的。
显示器边框略微突出于玻璃幕墙,显示屏边框和玻璃幕墙中间的缝隙小于10,mm的话可以用矽酮耐候胶进行密封。缝隙过大的话建议先用发泡胶填充,发泡胶干后再用矽酮耐候胶抹平。
耐候结构密封胶
楼板的厚度一般80-120mm,土建一楼顶面到二楼地面的厚度如果是结构面的话(没装修)为80-120mm,如果是建筑面的话(装修后)一般是130mm-200mm。
那玩意都是按平方算的 ~还得有隔音 坑风等等 考虑到高度 施工难度等等 一平估计得500靠上~这还是普通的 ~~~
各种处理方法:举几个例子
1.5mm镀锌板+防火岩棉+1.5mm镀锌板封修
4mm铝塑板
2.5或者3mm铝单板
10mm矽酸钙板
如果是内装处理的话,一般愿意用细木工板之类的 也可以
玻璃安装时总需要其它构件来固定,隐框幕墙固定玻璃的就是副框——玻璃用结构胶贴上在副框上,副框通过构件连线在主框上。从室外看所有窗框都隐藏在玻璃后面,所以叫隐框幕墙。副框不能少。
执行标准: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新的《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已经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与原规范JGJ102-96相比,修订和增加了不少内容,以下对其设计部分作一简要的介绍。 2003年版本首先区分了强制性条文和一般性条文。强制性条文用黑体字印刷,相应采用了“应”、“必须”;“不应”、“严禁”等最严格的限定词。强制性条文应当执行。 非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允许甲乙方在双方签定的合同中另作专门的约定。 引入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建筑结构有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幕墙属于可以更换的围护结构,所以在规范第12章中提出了幕墙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在说明中指出该年限一般为不少于25年。玻璃、铝型材和钢材是可以达到25年的使用年限的。结构胶目前出具的10年质量保证书只是商业上的举措,并不是指结构胶的实际使用寿命。国外已有结构胶超过30年仍然工作良好的例项。从结构胶的耐老化试验中可以看出,结构胶使用年限达到25年是可能的,国内一些结构胶生产厂家已考虑出具25年使用寿命的档案。 术语、符号: (一)更明确幕墙的概念 玻璃幕墙这几年形式多样,新体系层出不穷,原有的规范对幕墙的定义已不适应当前幕墙多样化的趋势。因此2003版本修订时规定了幕墙的几个特征: 1、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 2、相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 3、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的荷载和作用。 而且玻璃幕墙除作为外围护结构外,还可以作为装饰性结构。 (二)对幕墙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1、幕墙指对地面倾角在75°~115°范围内的墙体。竖直的为一般幕墙,其它为斜幕墙(内倾为75°~90°,外倾为90°~115°)。在此范围外,统称为采光顶、雨棚等,按规范分工的约定不由本规范管理。 2、玻璃幕墙按其结构型别划分为: 框支承玻璃幕墙; 全玻幕墙; 点支承玻璃幕墙; 其中,框支承玻璃幕墙按其形式可分为:明框、隐框和半隐框幕墙;按其施工安装方法可分为构件式幕墙和单元式幕墙。一些厂家所称的小单元幕墙,其玻璃板带挂钩,在现场单片安装,实际上是构件式幕墙的一种,所以不单独分类。 材料: (一)一般规定 一般规定中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钢型材除热浸锌处理外,还可以用无机富锌涂料或采用其它的有效防腐措施(例如用聚氨酯涂料、氟碳喷涂等)。铝型材除阳极氧化外,还可以采用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或氟碳喷涂等。 (二)铝合金型材 1、铝合金型材的型号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型号:6061、6063、6063A等。 2、增加了断热铝型材的规定,其中强调了隔热条应采用尼龙66。 3、给出了各种表面处理时,处理层的厚度要求(规范中的表3.2.2)。 (三)钢型材 1、增加了钢材的新品种,如耐候结构钢、钢绞线等。 2、增补了有关支承装置(吊夹、钢爪等)和张拉索杆中锚韧体的规定。 3、具体规定了氟碳喷涂和聚氨酯喷涂的表面处理层厚度的要求。 (四)玻璃 1、调整了幕墙用玻璃的品种,取消了夹丝玻璃;增加了低幅射玻璃、防火玻璃、彩釉玻璃。 2、强调了钢化后的二次热处理和倒棱磨边工序,减少玻璃的自爆。 3、对防火玻璃的应用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强调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及其制品。 建筑设计: (一)开启扇的开启面积 原规范从节省能源,保障人身和开启扇自身安全的考虑,规定开启扇总面积不大于墙面面积15%。 非典过后,普遍要求加强自然通风,增设开启扇。因此本次修订时取消了开启扇最大面积的规定,开启扇设定根据使用要求由建筑设计确定。 (二)控制反射玻璃的反射比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和低幅射玻璃都反射阳光,反射率过高、反射光过强容易对周围产生光反射干扰,因此在建筑设计这一章中,规定了玻璃的反射比不大于0.3。 (三)关于安全玻璃的使用 安全玻璃指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钢化玻璃制成品。采用安全玻璃既要考最大限度保证人员安全,也要考虑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加工最大尺寸的限制。在2003修订版本中规定: 1、支承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 2、玻幕墙:玻璃肋不宜采用单片钢化玻璃,驳接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3、点支承幕墙:面板应采用钢化玻璃及其制品,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框支承幕墙目前尚有工程采用半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因此规定“宜采用安全玻璃”。全玻幕墙玻璃肋是重要支承结构,如采用单片钢化玻璃,一旦由于自爆或撞击而粉碎,面玻璃将失去支承会坍落,严重影响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夹层和钢化玻璃受装置最大加工尺寸限制,高的全玻幕墙只能用大尺寸浮法玻璃,因此没有规定全玻幕墙一定要采用安全玻璃。 目前有些工程,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幕墙全部采用夹层玻璃,虽然避免了玻璃粉碎后落下产生的人身伤害,但一旦发生火灾将使消防人员无法进入室内施救,也无法帮助室内人员逃生,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所以采用夹层玻璃时,必须留出采用钢化玻璃的抢救口和逃生口,并设明显的指示标志。 (四)防火玻璃的应用 1、幕墙的防火玻璃应采用单片防火玻璃及其制品,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单片铯钾玻璃及其制品。不应采用充填防火液的复合玻璃。 2、幕墙的下列部位应采用防火玻璃: 透明的层间隔烟封堵; 防火墙左右两侧的竖向透明防火带; 无窗下实体墙或实体墙高度不足时,楼板上下两侧的透明水平防火带; 划分防火分割槽的透明防火墙; 其它透明防火隔断、透明楼板。 3、支承防火玻璃的设施或支承结构不应采用铝结构,应采用钢结构。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规范2003版本将原来结构设计一章细分为基本规定、框支承幕墙、全玻幕墙、点支承幕墙的结构设计等四章。 本章主要叙述各种玻璃幕墙结构设计的共同问题,包括一般规定;材料力学效能;荷载和作用;效应的组合;连线设计;矽酮结构胶设计。 (一)一般规定 1、更改了原规范幕墙立柱应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的规定。原规定是根据当时幕墙为框支承的条件制定的。由于现在许多大跨度、复杂型别的支承钢结构是下端支承在主体结构上的,而张拉索杆体系更是张拉在主体结构上,不能一概采用悬挂支承的形式。因此,改为在第6章增加框支承幕墙宜采用悬挂立柱的条文。 2、原规范要求立柱与主体结构采用弹性活动连线,这一概念不很明确,到底怎样才算弹性活动连线,容易产生争议。本规范规定了幕墙应相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这个位移能力可以通过各种胶缝和空隙、各种长圆孔、上下立柱的滑动接头、上下立柱间的留空、左右梁之间的留空等方式实现。大跨度钢结构还可以通过铰接摇臂机构和弹簧机构等充分满足大位移的要求。因此本次修订中不再强调每一处连线都必须采用螺栓连线,也不排除部分连线采用焊接的方式。 实际建成的玻璃幕墙工程中,许多是采用部分连线为焊接(包括立柱的角码与预埋件用焊接的工程),有些已经经历了多次十二级台风的吹袭;焊接连线的幕墙,多次经历9度以上振动台试验仍安全无损。实践表明,在幕墙连线中完全禁止采用焊接是不合理的,有些场合往往也是难以做到的,具体工程要作具体分析。 3、明确了要考虑的荷载与作用,取消了温度应力计算 修订后的条文取消了温度应力计算。从几年来工程设计表明,满足装配空隙构造要求和缝宽要求后,温度应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所以不再计算以简化设计。 4、引入重要性系数 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这是结构设计的基本系数,用以调整结构设计的安全度, 用于无抗震效应的组合, 用于有地震效应的组合。为保持与结构设计规范表达一致,本规范在内力、应力控制总表示式中,引入这两个系数。在玻璃幕墙设计时,这两个系数均可取为1.0,并不增加设计工作量。 5、采用各个方向分别验算和控制挠度的方法 玻璃幕墙中风荷载和自重一般情况下作用于不同方向,地震作用力很小,所以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挠度控制,采用风荷载标准值和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控制的方法。当横梁双向受力时,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分别控制挠度。作为围护结构和装饰性结构,这种控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也简化了设计工作量。 6、提示考虑荷载偏心产生的扭转影响 在框支承幕墙的横梁上,玻璃的重力是偏心施加的,会使梁产生扭转,当采用中空、夹层中空玻璃或偏心距较大时,梁受到的扭矩会较大,设计中要加以考虑。 (二)材料力学效能 1、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分为三档,原规范玻璃的强度设计值按其厚度分为两档,由于级差过大,会出现玻璃加厚后承载力反而降低的不合理现象。现在将强度设计值按厚度分为三档,可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2、明确玻璃侧面强度的概念。侧面是指玻璃切割后所形成的断面,其宽度等于玻璃的厚度。侧面强度低于大面强度,常用于螺栓或其它连线件产生的玻璃平面内受拉承载力计算和玻璃肋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等。 3、给出不锈钢的强度设计值取用方法,即按屈服强度 除以系数1.15后得到。 4、张拉索杆结构中,拉杆和拉索长期处于拉力状态下,宜有较高的安全度。拉杆强度设计值按屈服强度 除以系数1.4后取用;拉索的强度设计值按抗拉强度 除以系数1.8后取用。 5、在附录中列出了耐候钢的强度设计值和螺栓、焊缝、铆钉连线的强度设计值。 (三)荷载与地震作用 1、风荷载计算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执行。基本风压 按50年重现期采用。200m以上高度的幕墙、体型复杂及风环境复杂的幕墙宜进行风洞试验来决定风荷载取值。 2、地震作用计算时,动力系数 取值为5.0。并增加了两个地面加速度等级的地震系数(对应于7度半和8度半的烈度)。 (四)荷载和作用效应的组合度 1、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为1.2。当重力荷载效应有利时(如下端支承玻璃肋受弯计算时,自重产生轴压力与风荷载产生受弯的拉应力组合), 取为1.0;当重力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如下端支承的受压钢柱,自重与风荷载组合),尚应考虑 为1.35的组合,相应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取为0.6。 2、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 取为0.5。 3、在验算幕墙构件的挠度时,只验算风荷载标准值或重力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挠度值,两者不进行组合(验算雨棚和采光顶构件时,应考虑风荷载和自重两者的共同作用,但这已超出本规范的范围)。 (五)连线设计 1、要求采用预埋件连线,预埋钢板和预埋槽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放入并固定其位置。在附录中列出了预埋钢板的设计方法。 2、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时,可用后加锚栓固定连线件。后加锚栓应采用机械式锚栓或化学锚栓,在条文中还提出了后加锚栓应用中应遵守的事项。 3、砌体墙平面外承载力低,且连线件难以固定。所以条文中作出了增设钢或混凝土连线梁、柱的要求。 (六)密封胶 1、结构密封胶承载力设计公式采用了强度设计值,与其它部分的设计表示式一致。 2、在密封胶厚度计算时,对变位承受能力 的取值作出规定,采用应力为0.14MPa时的延伸率,这个数值可由厂家提供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玻璃面板的位移 取为 ,明确 为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此时胶缝的应力不会超过0.14MPa)。必要时 还应考虑温度的作用。 框支承幕墙的设计: (一)玻璃面板设计 1、增加了玻璃最小厚度和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前后片玻璃最大厚度差的规定。 2、在玻璃的应力和挠度计算中,考虑了玻璃大挠度工作状态,对计算值予以折减,引入了折减系数 。 3、挠度限值规定为短边边长的1/60。由于幕墙玻璃的挠度主要为风荷载产生,因此在计算挠度时可采用风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 4、给出了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计算方法。原规范中对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等效厚度 的有关规定,只适用于两片等厚度、同类型玻璃的特例。一般情况下,外加荷载在两片玻璃上应按其刚度D比例分配,亦即按 或 比例分配。考虑到中空玻璃中前后片玻璃挠度有差异,将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前玻璃所分配的荷载加大10%。 (二)横梁设计 1、合理规定横梁截面最小厚度的要求。截面主要受力部分的最小厚度由三个条件决定:板件的宽厚比b / t;铝型材采用螺纹直接受力连线时的区域性厚度不小于螺钉直径;铝型材跨度不大于1.2m时,最小2mm;跨度大于1.2m时,最小2.5mm。钢型材最小壁厚2.5mm。 截面中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部分,在截面设计时不予考虑。 2、提示横梁应进行受弯和受剪设计。当横梁采用开口截面时,还应考虑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抗扭计算。 3、取消了原规范对横梁绝对挠度值的限值规定。原规定限值适用于跨度不大的梁。目前幕墙形式多样,梁的跨度变化很大,采用单一数值限制有时会很不合理。由相对挠度加以控制符合结构设计的一般习惯。所以本次修订将铝合金型材的挠度控制为跨度的1/180;钢型材控制为跨度的1/250。 (三)立柱设计 1、立柱截面最小厚度的控制原则与横梁类似。板件宽厚比和铝型材螺纹连线区域性厚度要求与横梁相同。有差别的是规定铝型材截面开口部分最小壁厚为3mm,箱形部分最小壁厚为2.5mm;钢型材最小壁厚为3mm。
玻璃幕墙隔热效果挺好的。
玻璃幕墙新规范、工程检验标准的探讨和介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设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李 承 伟山东省建设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作为我省的专职建筑幕墙检测单位,同时也作为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指定检测单位,近年来,对我省建筑幕墙工程进行了长期的测试和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我省建筑幕墙工程制造质量和施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比国内先进企业的技术水平,我省幕墙企业不仅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对建筑幕墙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手段上也存在一定的距离,重点反映在对规范的理解和贯彻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下面,就针对建筑幕墙的设计、计算及对规范的理解等方面,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一、《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修订内容概述《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同时废止。JGJ102-2003修订内容较大,不仅增加了强制性条款、而且还增加了全玻幕墙及点支承幕墙内容、对其他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一)增加的强制性条款:1、硅酮结构密封胶在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中使用,其玻璃与铝型材的粘结必须采用中型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应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下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具有商检报告。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2、结构件应按规定验算承载力和挠度并达到规范要求。立柱主要受力部位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厚度尚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横梁主要受力部位铝合金型材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横梁跨度大于1.2 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钢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3、人员流动密度大、青少年或幼儿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及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其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对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尚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二)全玻幕墙的主要内容:面板玻璃的厚度不宜小于10mm,当面板玻璃为夹层玻璃时,其单片厚度不应小于8 mm。玻璃肋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而且,该条为强制性条款。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玻璃肋的挠度限值宜取其计算跨度的1/200。采用浮头式连接件的幕墙玻璃厚度不应小于6 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的幕墙玻璃厚度不应小于8 mm。玻璃之间的空隙宽度不应小于10 mm,且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嵌缝。该部分为强制性条款。点支承玻璃幕墙的支承结构宜单独进行计算。无论单根型钢或钢管作为支承结构、采用桁架或空腹桁架作为支承结构,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其挠度极限宜取其跨度的1/250。张拉杆索体系应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形成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的稳定结构体系,连接件、受压杆或拉杆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杆件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索钢绞线直径不宜小于8 mm。拉杆不宜采用焊接,拉索不应采用焊接。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其挠度极限宜取其跨度的1/200。张拉杆索体系的预拉力最小值,应使拉杆或拉索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保持一定的预拉力储备。(三)其他内容的修订:1、幕墙材料:对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层的厚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表面阳极氧化膜厚度不低于AA15级,即平均膜厚t≥15um, 局部膜厚 t≥12um。当使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采用氟碳漆喷涂或聚氨酯漆喷涂时,涂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5um;在空气污染严重及海滨地区,涂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5um。幕墙玻璃应进行机械磨边处理,磨轮的目数应在180目以上,倒棱宽度不宜小于1 mm。因此,幕墙玻璃不宜使用砂带磨边机磨边倒角。中空玻璃气体层的厚度不应小于9 mm,中空玻璃应采用丁基热熔密封胶和硅酮结构密封胶两道密封,而且,第二道密封应采用专用打胶机进行混合、打胶,即应使用双组分结构胶。其镀膜面应朝向中空气体层。2、建筑设计:幕墙抗风压性能应满足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其变形不超过规定值,并且不发生任何损坏。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3级,其所对应的性能参数是固定缝部位空气渗透性能0.05<q≤0.10m3/m·h,可开启缝部位空气渗透性能1.5<q≤2.5m3/m·h。与JGJ102-96要求相同。玻璃幕墙的水密性能在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的地区固定部位水密性不宜小于1000Pa,其他地区固定部位水密性不宜小于700Pa,开启部位水密性等级宜与固定部位相同。因此,可以为开启部位水密性不小于150Pa即可。该要求较JGJ102-96“玻璃幕墙开启部分的雨水渗透压力应1大于250Pa。”有所降低。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胶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小于JGJ102-96中15 mm的要求。框支承玻璃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但,必须首先满足强制条款的要求。玻璃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当采用岩棉或矿棉封堵,其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宜采用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3、结构设计:半钢化玻璃强度设计值可取浮法玻璃强度设计值的2倍。风荷载标准值所使用参数、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并且不应小于1.0kN/m2。因此,无论风荷载标准值无论多小,都不应小于1.0kN/m2。幕墙与主体采用后置锚栓连接时:每个连接节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锚栓直径不小于10mm,且应通过计算确定,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极限承载力的50%,应进行现场试验,必要时进行极限拉拔试验。幕墙与砌块结构连接时,宜在主体结构上增设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梁、柱。轻质填充墙不应作为幕墙的支承结构。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不应小于7mm,且不应大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6mm。单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6mm。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四边支承玻璃的挠度限值宜取其短边边长的1/60。上、下立柱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缝隙,闭口型材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0mm的芯柱连接。立柱与主体之间每个受力连接部位的连接螺栓不应少于2个,直径不宜小于10mm。二、建筑幕墙风荷载计算方法三个规范的比较对比和统计分析《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在该规范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中各系数的采用与JGJ102-96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在条文说明中,对各系数又提出了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不同的要求。下面对按照GB50009-2001、JGJ102-2003、JGJ102-96三个规范计算风荷载标准值时,采用系数的不同作以比较。对由此影响而导致的计算结果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一)按照GB50009-2001规范:对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围护结构时wk=βgzμsμzw0式中:βgz —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 —基本风压1、阵风系数βgz可按公式确定,也可按照规范中数据表取值。βgz=k(1+2μf)=k(1+2×0.5×351.8(α-0.16)(z/10)-α,在式中: k —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α—地面粗糙度指数,z —计算位置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2、体型系数μs 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外表面正压区按表采用,一般为0.8~1.0;负压区,对墙面取-1.0;对墙角边取-1.8,墙角边的作用宽度为房屋宽度的0.1倍或房屋平均高度的0.4倍,取小者,但不小于1.5m。3、高度变化系数μz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确定,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可简略地以房屋2km半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h来划分,当h≥18m(相当于6层楼高)为D类,当9m<h≤18m为C类,当h<9m为B类。对于C类μcz=0.616(z/10)0.44。4、基本风压w0为当地50年一遇的最大风压。(二)按照JGJ102-2003规范:虽然计算公式与GB50009-2001相同,且各项系数要求按照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但在JGJ102-2003条文说明中有附加规定如下。1、体型系数μs:由于围护结构大多有开启窗,所以还应考虑室内压,因此,对于墙面可取-1.2。对于墙角部位可取-2.0。2、JGJ102-2003规范中规定风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1.0kN/m2。(三)按照JGJ102-96规范:1、阵风系数βZ为瞬时风压阵风系数,取为2.25。2、体型系数μs对于竖直幕墙外表面按±1.5取用。3、高度变化系数μz同样根据地面粗糙度确定,但地面粗糙度分为A、B、C三类。对于C类μcz=0.713(z/10)0.40。4、基本风压w0为当地30年一遇的风压,在条文说明中提出基本风压w0可由设计人员自行决定乘以放大系数1.1转为50年一遇的风压值。同时为了保证幕墙的抗风安全性,风荷载标准值至少取为1.0kN/m2。(四)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基本风压w0=0.45kN/m2(济南市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C及转D类,建筑幕墙计算高度z=60m为例,计算数据如下表:计算项目GB50009-2001JGJ102-2003JGJ102-96C类地区D类地区阵风系数βgz1.691.691.942.25体型系数μs-1.0-1.2-1.2±1.5高度变化系数μz1.351.350.931.46基本风压w0,kN/m20.450.450.450.35风荷载标准值Wk, kN/m2-1.027-1.232- 0.97≈ -1.0±1.725墙 角 部 位体型系数μs-1.8-2.0-2.0±1.5风荷载标准值Wk, kN/m2-1.848-2.053-1.624±1.725仅 考 虑 正 风 压体型系数μs0.8~1.00.8~1.00.8~1.0±1.5风荷载标准值Wk, KN/m20.821~1.0271.0~1.0211.0±1.72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墙面负风荷载标准值,按GB50009-2001计算结果约为JGJ102-96计算结果的59.5%;按JGJ102-2003计算结果约为JGJ102-96计算结果的71.4%;墙角负风荷载标准值,按JGJ102-2003计算结果最大,约为JGJ102-96计算结果的119%;当仅考虑正风压作用时,按GB50009-2001和JGJ102-2003计算结果远远低于按JGJ102-96计算的结果,约为JGJ102-96计算结果的58%。《/SP
有,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 建标38号
二、进一步强化新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措施
(一)新建玻璃幕墙要综合考虑城市景观、周边环境以及建筑性质和使用功能等因素,按照建筑安全、环保和节能等要求,合理控制玻璃幕墙的类型、形状和面积。鼓励使用轻质节能的外墙装饰材料,从源头上减少玻璃幕墙安全隐患。
(二)新建住宅、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不得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
(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场所,临近道路、广场及下部为出入口、人员通道的建筑,严禁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以上建筑在二层及以上安装玻璃幕墙的,应在幕墙下方周边区域合理设置绿化带或裙房等缓冲区域,也可采用挑檐、防冲击雨篷等防护设施。
(四)玻璃幕墙宜采用夹层玻璃、均质钢化玻璃或超白玻璃。采用钢化玻璃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JG/T455的规定。
(五)新建玻璃幕墙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论证,并在竣工前进行专项验收。
扩展资料:
框玻璃幕墙工法特点
1、 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定在副框上,副框再用机械夹持的方法固定到主框格(立柱、横梁)上。结构玻璃装配组件与主框格完全分离,这是隐框玻璃幕墙构件式施工的最大特点之一。
2、结构玻璃装配组件在专业的生产车间制作,注胶质量、加工精度有保证,节约硅酮结构密封胶。
3、立柱、横梁在生产厂家下料,加工精度高、材料浪费少。
4、施工现场减少结构玻璃装配组件制作这一关键工序,工期缩短、施工机具减少。
5、立柱、横梁、玻璃板材现场逐件安装,安装方便,调整容易。
6、施工简便,工艺流程清晰易懂,操作工人易于掌握,但对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统筹能力要求较高。
1、密封材料玻璃与玻璃之间采用耐候硅酮胶密封,玻璃与金属结构之间采用结构硅酮胶粘结。建筑点式玻璃技术中密封胶只起密封作用,不必进行强度计算。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胶与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性能检测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质量。2、玻璃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0的幕墙玻璃,对有采光功能要求的玻璃幕墙,其采光折减系数不宜低于0.20。框支承玻璃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贴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3、金属钢材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当采用热浸镀锌处理时,其膜厚应大于45μm;当采用静电喷涂时,其膜厚应大于40μm。不同金属材料之间应有绝缘措施,防止异质金属间电化学腐蚀。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2003年11月14日发布,2004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