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是混凝土施工接合部位,也是防水最弱之处,所以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的留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1)墙板留设水平施工缝的位置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身上。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2)施工缝接缝形式1)企口缝:凸缝容易清理,当墙较厚时,宜采用此缝。凹缝:施工时难以将凹槽内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影响接缝质量,不宜采用。高低缝:是一种常用的形式2)平缝:平缝加止水钢板板,因钢板要求是封闲形式,又大又重,施工时很难处理,效果也不理想,现已较少应用。平缝加BW止水条。施工简便,效果好。(3)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的防水性能优劣,取决于接缝的处理方法得当、操作的精心细致与否。1)接缝处理:拆模后随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处刷毛。施工前清除浮动的石子、浮浆、杂物,扫刷干净,用水冲洗。2)立模:模板的下口要压紧不得有漏水泥浆的缝隙。要留活动模板,以利冲洗湿润接缝的水,排除杂物后封闭。3)铺设水泥砂浆层: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清洁潮湿而不积水的接缝上铺设厚度为25mm的1:2.5的水泥砂浆,砂浆所用水泥标号、品种要和防水混凝土相同。要随铺随浇筑混凝土,不要一次铺设过长,以免砂浆初凝影响质量。也可采用底层的混凝土,在相同配合比的条件减少1/2石子的混凝土。采用赶浆作业法,将水泥砂浆淌在前面,保持接缝质量。4)混凝土的浇筑:要控制接缝第一层混凝土的灌筑厚度不超过50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先振接缝深的部分,后振接缝深的部分,振动器的头不宜插到接缝底部的老混凝土上。以免影响质量。要有专人负责不得有漏振和少振的现象。不能丝毫疏忽,才能保证接缝处防水质量。5)膨胀止水条的设置混凝土施工缝接缝处理留平缝。居中抹平,两边用钢丝刷刷毛施工前处理洁净、浇水湿润表面,不积水为宜。将BW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粘贴在接缝的中心位置。搭接不小于50mm。即可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但振动器的头,不能触到止水条上。
(1)表面修补法。主要适用于缝较细长,常用的是沿同裂缝表面敷设薄膜材料,如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对于清水池,必须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根据引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2)充填法。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混凝土表面造成v型或u型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充填,也可使用抗渗砂浆或沥青等材料,表面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加强。同样在处理完毕后需等待7d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以免导致填充材料失效。(3)注入法。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设置注入用管,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
施工缝有哪些问题-施工缝问题的处理方法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施工缝问题的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⑵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⑶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⑷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⑸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⑹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⑺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5、梁施工缝受剪承载力验算
V≤0.85fA
V--作用在施工缝上的剪力值
f--施工缝截面纵筋强度设计值
A--与施工缝垂直相交的全部钢筋面积。
当梁施工缝受剪承载力不能满足上边公式时,在施工缝中增设插筋,其直径≥12mm,间距为200mm。插筋在缝两侧的锚固长度应为la。
;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处理要求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有以下处理方法:(1)施工缝的防水构造形式当采 用两种以上构造措施时可以进行有效组合。(2)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浮浆和杂物,再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等材料,然后铺30-50mm厚的1 : 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 混凝土。(3)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清理干净表面,再涂刷混 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需及时浇筑混 凝土。(4)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要保证接缝表面密贴。(5)遇水膨胀止水条(胶)的选用应具有缓胀性能,7天的 净膨胀率不宜超过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 于 220%。(6)选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要准确、牢靠 固定。
施工缝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在施工中的间歇时间没有超过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的话,在接下来混凝土继续浇筑的时候,就可以混入新的混凝土,将之前浇筑的混凝土盖满,之后采用振捣工具伸入新混凝土层,到达之前浇筑好的混凝土层,一般伸入老混凝土层5到10厘米,并且将两种混凝土捣实,成为一个整体。其次,如果再施工时,间歇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那么一定要等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大于等于1.1兆帕的时候才能够继续施工。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状况,例如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施工过程中间歇时间过长,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硬化,那么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还应该做另外一些处理,具体事项如下: (1)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将接缝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例如松散砂石等。(2)混凝土中裸露的刚劲表面锈迹也要清理干净。 (3)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之前的混凝土适当的凿毛。 (4)一定要用清水将之前的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使其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都保持着湿润。 (5)在浇筑新的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在接缝处的表面上先铺上一层1到1.5厘米厚度的水泥砂浆,若是水平面接缝的话,则要铺2到3厘米的水泥砂浆。 (6)一定要将施工缝及其附近的混凝土捣实。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
(3)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小于75%。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4)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集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5)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混凝土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分层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位置及间隔时间。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截面处;2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良好固结,必要时宜加设止水构造。施工缝处理方法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a.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b.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c.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4、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5、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6、做板的坚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Φ6~Φ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7、较大体积的结构之施工缝,例如毛厂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缝,应做成踏步式,阶长为阶高的2倍。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1施工缝留置的要求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施工缝是混凝土施工接合部位,也是防水最弱之处,所以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的留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1)墙板留设水平施工缝的位置 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壁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身上。 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 (2)施工缝接缝形式 1)企口缝:凸缝容易清理,当墙较厚时,宜采用此缝。凹缝:施工时难以将凹槽内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影响接缝质量,不宜采用。高低缝:是一种常用的形式 2)平缝:平缝加止水钢板板,因钢板要求是封闲形式,又大又重,施工时很难处理,效果也不理想,现已较少应用。平缝加BW止水条。施工简便,效果好。 (3)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的防水性能优劣,取决于接缝的处理方法得当、操作的精心细致与否。 1)接缝处理:拆模后随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处刷毛。施工前清除浮动的石子、浮浆、杂物,扫刷干净,用水冲洗。 2)立模:模板的下口要压紧不得有漏水泥浆的缝隙。要留活动模板,以利冲洗湿润接缝的水,排除杂物后封闭。 3)铺设水泥砂浆层: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清洁潮湿而不积水的接缝上铺设厚度为25mm的1: 2.5的水泥砂浆,砂浆所用水泥标号、品种要和防水混凝土相同。要随铺随浇筑混凝土,不要一次铺设过长,以免砂浆初凝影响质量。也可采用底层的混凝土,在相同配合比的条件减少1/2石子的混凝土。采用赶浆作业法,将水泥砂浆淌在前面,保持接缝质量。 4)混凝土的浇筑:要控制接缝第一层混凝土的灌筑厚度不超过50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先振接缝深的部分,后振接缝深的部分,振动器的头不宜插到接缝底部的老混凝土上。以免影响质量。要有专人负责不得有漏振和少振的现象。不能丝毫疏忽,才能保证接缝处防水质量。 5)膨胀止水条的设置 混凝土施工缝接缝处理留平缝。居中抹平,两边用钢丝刷刷毛施工前处理洁净、浇水湿润表面,不积水为宜。将BW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粘贴在接缝的中心位置。搭接不小于50mm。即可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但振动器的头,不能触到止水条上。
评论收起
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如下:1、若是对水平位置的施工缝进行处理的话,则应该先把施工缝内的垃圾、脏物等清理干净,并且还需要对旧混凝土进行凿毛,同时需要使用清水对其进行湿润。其次应该把钢筋位置调整好,并且也需要清洗干净。再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水平位置的施工缝处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保持在十毫米到十五毫米之间即可。2、若是因为结构设计的原因而导致的后浇缝的话,则可以使用膨胀混凝土对施工缝位置进行浇筑。若是对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梁柱之间所出现的施工缝进行处理的话,那么水平位置的缝隙应该干捻一些水泥砂浆,而竖直位置的施工缝则应该浇筑一些膨胀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