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的构造图见下:
化粪池的原理: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 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 100~350mg/L,有机物浓度CODCr 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
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 化粪池指的是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化粪池是基本的污泥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它的作用表现在:
1、 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
2、 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蝇虫卵。
3、 临时性储存污泥,有机污泥进行厌氧腐化,熟化的有机污泥可作为农用肥料。
4、 生活污水的预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理。
钢筋混凝土和砖混三格化粪池厕所的主要结构 三格化粪池厕所是将粪便的收集、无害化处理在同一流程中进行。其效果取决于尽量不让鲜粪及粪渣进入第二、三池。粪便经三格化粪池储存、沉淀发酵,能较好地起到杀灭虫卵及细菌的作用。三格化粪池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两种结构。主要由便池蹲位、连通管和分成三个相互连通格室的密封粪池组成。其中第一池主要起截留粪渣、发酵和沉淀虫卵作用;第二池起继续发酵作用;第三池主要起发酵后粪液的贮存作用。根据三个小室的主要功能依次命名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再次发酵池和储粪池。三池由连通管相连通。连通管形式多样,有倒U形、倒L形及直接斜插连通管等形式。还有直接开孔形式。前三种杀卵灭菌效果较好。直接开孔建造简单,不易堵塞。但卫生效果差。连通管安装位置要得当。大三格化粪池可适当增加连通管数量,以防堵塞。连通管以水泥预制、陶管或PVC塑料管居多。在第一池和第三池上方分别设有清渣口和出粪口。自第三池出粪口流出的粪液已经基本上不含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可供农田直接使用。
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地下部分结构,由便器、进粪 口、过粪孔、三格化粪池、清渣口五部分组成。便器:由工厂加工生产或自行预制,便器采用直通式, 与进粪管连接,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不再安装进粪管。
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化粪池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化粪池的作用:
化粪池是基本的污泥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它的作用表现在:
1、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
2、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蝇虫卵。
3、临时性储存污泥,有机污泥进行厌氧腐化,熟化的有机污泥可作为农用肥料。
4、生活污水的预处理(一级处理),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理。
基本结构 (一)三格化粪池由相连的三个池子组成,各池容积比原则为2:1:3。中间通过两个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崩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和杀灭粪便中致病因子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无害化的优质生态农家肥。
基本结构 (二)化粪池检修口均有盖板密封,盖板须为玻璃钢或铸铁材质,承载力不低于500公斤,一、二池盖板须有一次成型的明显标志,标明有害,三池盖板应有一次成型的明显标注,标明无害。盖板与化粪池必须有一种以上锁闭装置,防止意外打开造成的事故。
基本结构 (三)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上下分体连接处须有凹凸式结构,组装时在凹槽内须加装防渗垫片或结构胶,确保不渗漏。螺丝应为304号以上不锈钢。
基本结构 (四)化粪池内部应有一次成型的凹槽,来置放隔板来将池体分为三格,凹槽应通体式无间隙保证三格之间不渗漏。隔板与池体连接处应有定位卡口,防止位移及渗漏,组装时上下凹槽内应打密封胶。
基本结构 (五)化粪池内部由过粪管连通,过粪管分别安装于2块隔板上,过粪管须由一次性成型的塑料件与隔板连接,连接处不得用金属构件。2根过粪管在同一水平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需左右错开,以延缓池中液体流动速度。
1,化粪池的构造图如下:
2,工艺原理: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 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100~350mg/L,有机物浓度CODCr 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
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
要求:化粪池 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8.4~4.8.7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宜采用12h~36h。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技术类型:
泥水混合: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消化降解。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气泡逸出后,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
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三相分离:
三相分离化粪池技术是在传统化粪池的基础上,保留了化粪池中泥水混合的优点,增加了“污水、污泥、消化气”三相分离的技术,在化粪池的出水端设置三相分离装置,使出水端的污泥、消化气与污水处理过程分离,避免气浮现象对污水处理的干扰。出水端的沉淀槽参照平流沉淀池技术标准,污水沉淀时间2小时之内。
技术对比:
化粪池的容积由污水容积和污泥容积构成,三相分离化粪池中污水停留时间4-6小时,相对于泥水混合化粪池中污水停留时间12-24小时,通过缩短污水停留时间而节省了有效容积,所节省有效容积能够存储更多的污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粪池
一、基本原理化粪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寄生虫卵的比重大于粪液混合液而产生的沉淀作用及粪便密闭氧发酵、液化、氨化、生物拮抗等原理除去和杀灭寄生虫卵及病菌,控制蚊蝇滋生,从而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效果。三格化粪池由相边的三个池子组成,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病菌的目的,第三池粪液成为优质化肥。
二、材质工艺以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要材料模压而成,耐酸碱,无渗漏,采用ansys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强度、钢度优化设计,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代替钢筋混凝土现浇、砖混结构的化粪池,施工简便,经济。
三、结构基本结构 (一)三格化粪池由相连的三个池子组成,各池容积比原则为2:1:3。中间通过两个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崩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和杀灭粪便中致病因子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无害化的优质生态农家肥。
基本结构 (二)化粪池检修口均有盖板密封,盖板须为玻璃钢或铸铁材质,承载力不低于500公斤,一、二池盖板须有一次成型的明显标志,标明有害,三池盖板应有一次成型的明显标注,标明无害。盖板与化粪池必须有一种以上锁闭装置,防止意外打开造成的事故。基本结构 (三)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上下分体连接处须有凹凸式结构,组装时在凹槽内须加装防渗垫片或结构胶,确保不渗漏。螺丝应为304号以上不锈钢。
基本结构 (四)化粪池内部应有一次成型的凹槽,来置放隔板来将池体分为三格,凹槽应通体式无间隙保证三格之间不渗漏。隔板与池体连接处应有定位卡口,防止位移及渗漏,组装时上下凹槽内应打密封胶。基本结构 (五)化粪池内部由过粪管连通,过粪管分别安装于2块隔板上,过粪管须由一次性成型的塑料件与隔板连接,连接处不得用金属构件。2根过粪管在同一水平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需左右错开,以延缓池中液体流动速度。
化粪池的构造图如下:
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地下部分结构,由便器、进粪 口、过粪孔、三格化粪池、清渣口五部分组成。
便器:由工厂加工生产或自行预制,便器采用直通式, 与进粪管连接,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不再安装进粪管。
1.三格化粪池第一池的结构与作用.作用:每天接纳新鲜粪便,厌氧发酵分解分层:上层粪皮中间粪液和底层粪渣,阻留沉淀寄生虫卵.
2.三格化粪池第二池的结构与作用.延续第一池的阻留沉淀寄生虫卵,深度厌氧发酵,游离氨浓度上升,杀菌杀卵.
3.三格化粪池第三池的结构与作用.流入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的病菌和虫卵已基本杀灭和除去,可作施肥之用。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粪作用。
工艺原理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 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 100~350mg/L,有机物浓度CODCr 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
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
要求:化粪池 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8.4~4.8.7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宜采用12h~36h。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扩展资料
主要构造
三格化粪池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 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化肥。
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第一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
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池内继续发酵。
流入第二池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厚度比第一池显著减少。流人第三他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
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地下部分结构由便器、进粪管、过粪管、三格化粪池、盖板五部分组成。便器:由工厂加工生产或白行预制,便器采用直通式,与进粪管联接,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不再安装近粪管。
进粪管:塑料、铸铁、水泥管均可,内壁光滑、防止结粪、内径为10cm,长度为30-50cm。过粪管:以塑料管为好,直径为10-15cm,1-2池间的过粪管长约70-75cm,2-3池间的过粪管长约50一55Cm。
三格池:用砖砌水泥粉壁面或水泥现浇,预制均可,以“目“字形为主要类型,若受地形限制,“品“形、“丁“个型摆都也可。容积达到贮粪2个月为宜。三格池有效深度应不少于1 cm ,1至3格容积比例一般为2:1:3。
盖板:可自行预制,要做到既密闭,又便于清渣和取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