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一层平面图里面可以找到散水,具体做法要看图纸里面的索引在哪个图号的节点详图上的。不过有可能就直接引用图集索引了。
1、防潮层位置错误,应该设在-0.06处。2、散水15厚水泥砂浆抹面未标注砂浆配比。3、散水70厚混凝土未标注混凝土强度。4、散水宽度未标注。5、勒脚做法未标注。6、室内外高差未标注。7、防潮层、保温层做法未标注。
散水一般标注在首层建筑平面图上,另有详图画出节点剖面,此外,有的建筑总说明也会有相关说明。墙体---绘制墙体----调整左宽,右宽楼梯其他----散水散水,指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雨水渗入的保护层。是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称为散水,这是保护房屋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建筑施工图中,对于房屋的一些细部(也称节点)的详细构造,如形状、层次、尺寸、材料和做法等,由于建筑平、立、剖面图采用的比例较小,无法表达清楚、完整。
因此,为满足施工的需要,除使用局部放大图外,还可以应用索引符号将一些部分从平、立、剖面图中索引出来,再将这些部位的构配件(如门、窗、楼梯、墙身等)或构造节点(如檐口、窗台、窗顶、勒脚、散水等)用较大比例画出,并详细标注其尺寸、材料及做法。这样的图样称为建筑详图,简称详图。
我写了一个相关的 不知道是不是、、、“散水”就是房屋的外墙外侧,用不透水材料作出一定宽度,带有向外倾斜的带状保护带,其外沿必须高于建筑外地坪。其作用是不让墙根处积水故为“散水”。
1、建筑标准构造详图是建筑施工中各种节点或细部的详细做法,有时是相同的细部可以有不同的几种做法来达到设计不同要求。详细做法包括用料、详细尺寸、先后次序等等;2、建筑标准构造详图中各个大样选用,是由施工图设计人指定的;3、所谓‘标准构造’是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规定的,由科研院或标准设计院编制经部级审批发文颁布实施的;4、建筑标准构造详图是为方便建筑专业设计选用的,而不是为方便结构设计专业选用的;5、例如楼地面、墙面、天棚、屋面、台阶、栏杆、扶手、天沟、散水、等等等的做法详图。
比如下面的那个哈,意思是建施图3,里的第2个构件,就是指的这个,而建施图3里表示的是上面是2下面是刚才的图纸标号,就对应了上面,也是图纸编号8和3里的第4.和4的构件然后你就找到了
散水的厚度根据建筑说明或节点详图集做法来确定。
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厚度一般是600mm—1000mm。散水的宽度利用图集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来确定。
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同时也要考虑到散水的必要性,建筑设计规范及给排水设计规范中都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设计散水沟,但是散水是必须做的。因为建筑需要散水来保护建筑的基础不被侵蚀,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1.内外墙节点、楼梯,电梯、厨房、卫生间等局部平面,要单独绘制大样和构造详图。2.室内外装饰方面的构造,线脚、图案,造型美观等,很多这方面造型都是由建筑师来创意的。3.特殊的或非标准门、窗、幕墙等也应有构造详图,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者,还要绘制立面分格图,对开启面积大小和开启方式,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预埋件、用料材质、颜色等要作出规定。4.其他凡在平、立、剖面或文字说明中无法交待或交待不清的建筑构配件和建筑构造,要表达出构造做法,尺寸,构配件相互关系和建筑材料等,就要引出大样,相对与平立剖而言,是一种辅助图样。5.对紧邻的原有建筑,应绘出其局部的平、立、剖面,并索引出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结合处的详图号。其实建筑设计的水平高低不仅体现在方案水平上,更体现在细节上。对于画什么比较好,比较合适,可以参考类似画得比较全而详细的施工图纸,还可以去问下施工人员,看哪些地方在图纸上没有表达清楚,没有表达好,下次可以改进,设计水平也就是这样在不断进步。对新手来说,很多东西没接触过,实在想象不出来,所以要和有经验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常交流多沟通,因为建筑师的作品是要经受施工检验的,多听取施工人员的意见,及时修改自己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使设计意图表达得更清晰更合理,去工地看看,增加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这才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