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加热使得孔明灯里面的气体膨胀,密度变小产生了向上的推力,所以孔明灯会上升到高空。
你好朋友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由浮沉条件可知,只有满足:F浮》G总=G热空气+G灯即:G灯《F浮-G热空气时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壶燃料的重力)要很轻才能起飞,轻到什么程度呢?G灯《F浮-G热空气=ρ空气gV排-ρ热空气gV,G灯《(ρ空气-ρ热空气)gV排,m灯《(ρ空气-ρ热空气)V排, (1)空气的密度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把(2)式代入(1)式可得可见其能否起飞由灯质量和气温、热空气温度和孔明灯容积共同决定。具体数据估算如下:设当天气温:T空气=300K(27℃);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p=1.01325×105Pa;孔明灯容积: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热后的空气温度:T热空气=500K(227℃);?空气=0.029kg/mol.代入(3)式得:在上述条件下孔明灯总质量在9.44g时,当热空气温度升到227℃时上升。假设在上述条件下把孔明灯质量减轻成m灯=4g=4×10-3kg,由(3)式变形并代入数据得:即热空气温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灯即可上升。仍按上述条件,若孔明灯质量即m灯≥23.56g,则无论热空气温度升到多高也飞不起来。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灯要起飞,它的质量不能超过一定值,而且质量越小所需热空气温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飞。
灯里的空气点燃后受热膨胀,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小,就好像油比水的密度小一样,油滴到水里,自然会浮起来了. 确切的说就是灯所受到的空气压力差大于灯本身的自重,于是上升.
这是气压知识,常温下,孔明灯内外气压是一样的,点燃蜡烛以后,孔明灯里面的空气膨胀,气压减小,外面气压不变,内气压小于外气压,地球上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孔明灯内气压减小,自然就被外气压压迫向气压低的空中飞起了。
孔明灯是中国元宵节放飞的灯笼。月亮破晓时,被点燃的孔明灯升到空中1000多米,形成一片光的海洋,非常美丽壮观!
孔明灯是竹条和纸做成的,看起来像诸葛亮的帽子。它的嘴是椭圆形的,下侧用双十字丝线固定,中间可以点蜡烛。以前人们在元宵节发布孔明灯,祝福节日,祈求幸福!
相传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在平阳被魏军围困,战斗激烈至粮草枯竭。诸葛亮非常着急,但求救的信息无法传递。他别无选择,只能用一盏灯来召唤人们。他发明了一种灯,把求助的信息藏在灯里,骑在顺风的地方,然后利用烟雾向上的重力把灯发出去。
当灯飞至蜀寨时,守将姜维立即发兵救回。大军到了之后,打败了魏军,诸葛亮得以逃脱,平阳得以逃脱。蜀军以功德为名,将此灯命名为“孔明灯”。
相传在五代(907-960年),孔明灯也被用作军事交流工具。福建有个沈琦娘,帮老公打架。她用孔明灯传输军事联络信息,赢了。宋朝的杨六郎也利用孔明灯传递入侵信息,在守三关的关键时刻击败了辽军的入侵。
川滇黔的人经常被土匪抢劫。有一年,土匪来了,把人吓得躲到山里去了。正月十五,官兵打土匪,山民还不知道。于是山下的人出发孔明灯报了消息。于是人们回家了。此后,正月十五,人们就燃放孔明灯作为纪念。后来形成了一个习俗,每到元宵节,就燃放孔明灯,作为祈求幸福的愿望。
孔明灯的上升功率来自灯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当灯内的蜡烛点燃时,灯内半封闭空间的空气被加热升温,而温度高的空气密度比温度低的空气密度低,所以灯周围的冷空气将孔明灯向上推。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比如蜡烛的火焰向上飘,锅里的蒸汽向上飘,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成云。
孔明灯会飞起来是因为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
只要孔明灯所受重力足够小(即孔明灯所包含物质足够少),在点燃孔明灯的燃料后,孔明灯可以利用浮力与重力的差升空。
在忽略孔明灯体积变化的情况下,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不变化,加热灯内空气,使灯内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使灯内气体重力减小,使得灯的总重力小于所受的浮力,于是孔明灯就会上升。
燃放孔明灯的危害
孔明灯属于高空明火飞行物,落到树林、草坪、草堆以及加油站等重点防火地方,极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对森林防火造成极大隐患。同时,孔明灯飞行在半空中有可能挂到高压线上,极有可能导致电线短路,严重危及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行安全。
而由孔明灯、风筝、气球等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16年中秋之夜,一只孔明灯意外飞入深圳地铁3号线双龙站至龙城广场站方向的轨行区,造成线路短路并烧伤接触轨。
禁放孔明灯,应形成社会共识。用孔明灯来表达美好心愿并没有错,但由于孔明灯存在安全隐患,频频惹祸。孔明灯属于危险游戏,在郑州、杭州、兰州、西安、厦门、南京、三亚、长沙、武汉等城市,均已明令禁止销售、燃放孔明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明灯 (纸灯笼)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禁放孔明灯应成社会共识
孔明灯上升的主要原理是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不变化,加热灯内空气,使灯内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使灯内气体重力减小,使得灯的总重力小于所受的浮力,于是孔明灯就会上升。
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
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扩展资料
放飞孔明灯注意:
1、放之前检查孔明灯是否有破损,发现有破损,请用纸粘好。
2、避免燃放烧着灯体,应将折叠的孔明灯完全展开后再进行点火。
3、放时应该两到三人协助。
4、请不要在多草木树木的地方、城区楼区居民区、机场方圆5公里范围内、高压线附近、在仓库、军事禁区附近、加油站、油库等易燃物附近进行燃放。
5、风力过大导致热空气流失,孔明灯无法正常升空,风力大于4级以上请不要燃放。
建议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例如在海滩、江边、河边、湖边、大操场、运动场、郊外无树木地方放飞孔明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明灯 (纸灯笼)
简单来说就是孔明灯的质量很轻。路边只有朝下的一面开个口。点了蜡烛以后。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加上蜡烛烧尽了里面的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所以它质量很轻,慢慢的就会飞起来。但是一般化的只是上百米高空,不可能再高了。
1、孔明灯上升的主要原理是加热灯内空气,使灯内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使灯内气体重力减小,进而灯的总重力小于所受的浮力,于是孔明灯就会上升。 2、孔明灯上升的原理气体的浮力产生原因跟液体浮力产生原因一样。 3、从宏观上看,都可以认为是由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气体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平时所说大气压强是指在同一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并且在高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就不考虑这种压强差的存在,但在讨论气体的浮力时,这种压强差就不能忽略。 4、计算公式仍然用F=ρgV,其中ρ是气体的密度,V是物体排开气体的体积。也可用压力差法求气体浮力,F浮=下表面受压力-上表面受压力。
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一般升孔明灯时,开始需要人往上助力,使孔明灯有一个向上升的动能,抵消初期的势能。上去后,随着热空气越来越多,就可以走得更高。孔明灯最好的条件是有一定的微风,但不能风太大。否则倾斜后则会烧掉。
扩展资料: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