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退色测试:测试标准:不透光纸板遮住测试漆面的一半,UV light (波长2800-3000A,15w)照射72小时,灯管据测试面距离25cm.判定标准:不允许退色。2 附着力测试:测试标准:选择10m/m区域,百格刀划1mm^2;方格100个,使用3M600(20mm)附着牢固并90度迅速拉起。判定标准:不允许10%脱落,允许5%脱落3 耐磨测试:测试标准:1mm厚,1cm长棉布,加1000g力,行程30cm,摩擦500次。判定标准:不允许退色,脱落,水泡4 高温测试:测试标准:温度40+/-3°C,湿度90-95%,48小时。
环氧涂料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27806-2011《环氧沥青防腐涂料》。环氧涂层的粘度大于80.该试验按GB/T1723-1993的方法进行。细度由GB/T1724-1979(1989)测试。结果小于100um,干燥时间按GB/T1727-1979(1989)测试。干燥时间小于4小时,干燥时间小于24小时,按GB/T1731-1993方法测试附着力,结果小于2,耐冲击性按GB/T1732-1993测试方法。结果是50厘米。内窥镜液体环氧涂层的外观是表面光滑平滑,没有气泡和裂缝。环氧涂层表面不会被2H铅笔破裂,耐油性按GB/T1734-1993测试。结果是防腐层完好无损,没有气泡或脱落。据计算,它耐80摄氏度的高温。
油漆附着力测试,先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15°~30°)在油漆样本表面划10×10个1mm×1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350 g/cm2~400g/cm2的胶带(3M 600号胶纸或等同)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试验;结果判定: 要求附着力≥4B时为合格。5B-划线边缘光滑,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均无油漆脱落; 4B-在划线的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小于5%;3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5%~15%之间;2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15%~35%之间;1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35%~65%之间; 0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ISO等级:0=ASTM等级:5B,这代表了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切口边缘完全光滑。这是最高等级的附着力。
1、ISO等级:5=ASTM等级:0B,这代表油漆的剥落面积大于65%。
2、ISO等级:4=ASTM等级:1B,一些方格部分或者全部剥落,剥落面积大于35%-65%。
3、ISO等级:3=ASTM等级:2B,代表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大面积油漆剥落,甚至有的格子部分被整片剥落,面积超过15%-35%。
4、ISO等级:2=ASTM等级:3B,代表切口和相交处边缘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5、ISO等级:1=ASTM等级:4B,这代表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的油漆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小于或等于5%。
划圈法测定附着力
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
油漆膜与被涂物表面之间或涂层之间相互结合的能力。附着力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是漆膜具备一系列性能的前提。附着力好的漆膜经久耐用,具备使用要求的性能;油漆附着力差的漆膜容易开裂、脱落,无法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油漆附着力
油漆与底材简直的附着力是指油漆漆膜与底材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牢靠程度。涂层附着力是检验涂层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附着力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配套涂层的质量,油漆只有很好的与底材之间具备良好的附着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和装饰效果,才能达到涂装的目的。否则即使涂层具有很好的保护性和装饰性,但是由于附着力不好造成大片的脱落,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如何解决油漆与底材之间的附着力一直是涂装行业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加载失败,点击重试在塑料材质中(如PP、尼龙等)由于其表面能低,极性低,附着力性能差,油漆不能良好的附着力底材上,导致底材表面涂装出现掉漆等现象,在金属材质(如锌合金、不锈钢、铝合金等)其表面喷涂橡胶漆、普通色漆、PU漆、UV漆等同样的会由于表面附着力性能差,导致涂装不良掉漆问题。对于解决附着力问题在涂装行业中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电晕、火焰法、打磨等,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操作工艺较为复杂,经过实践由于证明,其效果也不稳定,而且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炅盛处理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解决塑料及金属等材质表面涂装附着力问题从传统过渡到了喷涂附着力促进剂的方式来解决,喷涂的方式简化了操作的工艺,对于不同的材质结构,使用的不同的附着力促进剂,保证效果的同时,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在环保严查的时代,像尼龙处理剂等也无卤,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那么除了对底材与油漆之间的附着力进行有效的解决之外,那么如何去测定表面涂装附着力的有效性及其测定的标准是怎样的也是我们应该去注重的一个问题,现行的漆膜附着力测试标准有3个及GB/T 1720-79(89)、GB/T 9286-1998、GB/T-5210-85,下面就来看看这三个标准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加载失败,点击重试一:GB/T 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这个方法是将固定在一个前后可以移动的平台上,在平台移动的同时,用作圆圈运动的唱针划透漆膜,并能划出重叠滚线的纹路,从圆滚线的纹路中观察漆膜的破坏位置,以判断附着力的级别。二: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等效采用ISO 2409-1992《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根据样板底材及漆膜厚度用不同间距的划格刀具对漆膜进行格阵图形切割,使其恰好穿透至底材,按漆膜从划格区域底材上脱落的面积来判断附着力的级别。三:GB/T 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 拉开法》采用国际标准ISO 4624-1978《色漆和清漆 附着力的拉开试验法》所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度下,在试样的涂层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间或涂层与底材间附着力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
油漆检测国家标准:
AOAC 974.02-1976油漆中铅的测定
AS 4049.2-2005油漆和相关材料马路标志材料第2部分:热塑性马路标准材料
AS 1580.481.0-2003油漆材料测试方法第481.0部分:防腐蚀风化操作指南
AS 1580.481.5-2004油漆材料测试方法第481.5部分:测定长久浸泡在水下的涂料的抗腐蚀性能
AQ 5205-2008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
AS 3894.14-2002保护涂层的场地测试第14部分:检测报告每日油漆
AS/NZS 1580.101.1-1999油漆及类似材料测试方法方法101.1:条件测试温度
油漆检测范围:
环保油漆,地坪油漆,防腐油漆,汽车油漆,ppg油漆,环氧油漆,水性油漆,阻燃油漆等。
油漆检测项目:
厚度检测,粘度检测,涂层厚度检测,附着力检测,硬度检测,成分检测,固含量检测,细度检测,质量检测,亮度检测,外观检测,环保检测,防腐检测,灰分检测,浓度检测,光泽度检测,成分分析,配方检测,成分检测等。
油漆是一种能够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装饰、保护、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油漆是一种化工加工品类,它的全名为油基树脂漆,由油,树脂,溶剂,颜料,填料和一些助剂组成,可用于建材,也可用于金属的表面。随油和树脂种类的不同功能也不同,油起到涂膜干燥的作用。按状态的不同,油漆可分为水性漆和油性漆,乳胶漆是主要的水性漆、聚酯氨漆,硝基漆等属于油性漆。
资料: \x0d\x0a 油漆测定附着力的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扭开法及美国ASTM中的划X法等数种,其中应用最简便的是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现场最为常用的是划格法。\x0d\x0a\x0d\x0a (1)、划圈法测定附着力\x0d\x0a \x0d\x0a 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x0d\x0a (a )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x0d\x0a (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x0d\x0a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x0d\x0a (2)、划格法测定附着力\x0d\x0a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将试样涂于样板上,干燥16小时后,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切痕同样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对于软底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等级;而对于硬质底材,先清扫,之后贴上胶带(一般使用3M胶带),且要保证胶带与实验区全面接触,可以用手指来回摩擦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使用目视或者放大镜对照标准与说明附图进行对比定级。其分级的标准描述为:\x0d\x0a 级别描述\x0d\x0a 0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x0d\x0a 1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受影响面积不能明显大于5%\x0d\x0a 2在切口交叉处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影响面积为5%-15%\x0d\x0a 3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面积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在15%-35%\x0d\x0a 5沿边缘整条脱落,有些格子部分或全部脱落,受影响面积35%-65%\x0d\x0a 6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 \x0d\x0a 在划格法测定附着力时,可以最高测定250μm厚度的涂膜。根据涂层厚度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划格间距,一般为涂层小于60μm,硬质底材间距1mm,软质底材间距为2mm;涂层厚度为60-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均为2mm;涂层厚度大于120μm,软硬质底材间距选择3mm。在ISO12944中规定,附着力需要达到1级才能认定为合格;在GB中,附着力达到1-2级时认定为合格。\x0d\x0a 划圈法与划格不同处在于,划圈交叉所形成部位的面积是递增的,评级考察的是不受损区域所处的位置,而划格法每一个划格面积是固定的,评级采用受损面积比率。\x0d\x0a (3)、拉开法测定附着力\x0d\x0a 拉开法测定的附着力是指在规定的速率下,在试样的胶结面上施加垂直、均匀的拉力,以测定涂层或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破坏时所需的力,以Mpa表示。此方法不仅可检验涂层与底材的粘接程度,也可检测涂层之间的层间附着力;考察涂料的配套性是否合理,全面评价涂层的整体附着效果。拉开法测试的相关标准有ISO4624-2004(最新版标准)、ASTMD-4514、GB5210等。\x0d\x0a 国外常用测定拉开法的仪器是Elcometer附着力试验仪。此仪器较小,可用于现场检测。但有些时候,类似Elcometer-106手动拉开测试仪由于手工操作是不稳定性而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在有些国家的行业内不再使用,Elcometer试验是将一铝制试验拉头粘在涂层上,采用有刻度的机械拉力试验机将拉头拉脱,从标尺刻度读出拉去铝头的拉力。一般在金属基体上进行拉开试验可能发现三种失效类型:\x0d\x0a (a) 粘接失效,即受拉力后,胶层从涂层或试验拉头上拉断或其自身内部拉断,认为是胶粘剂的失效。涂层与基材或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均回超过些值。\x0d\x0a (b)附着力失效,即涂层与基体在拉力下分离,此值为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x0d\x0a (c)内聚力破坏,即涂层本身被拉断,此值作为层间附着力的数值,涂层与底材的附着力超过这一数值。对于每一种涂料都有规定拉开法测定数值,一般要求大于2Mpa,环氧双组分涂料大于4MPA。\x0d\x0a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Elcometer试验仪测定的拉开法附着力数据与国标规定的拉力实验机测定的数值有一定的差距。多次实验的经验,Elcometer试验仪数据乘以3-3.5倍与拉力机测定的数值相近。因此,每种测试方法的试验数据,只能同类比较,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在填写检测报告时,也要注明使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x0d\x0a 对于附着力的要求,ISO12944-6中对于涂层体系(干膜厚度大于250μm)的附着力要求为按照ISO4624拉开法附着力测试,至少要达到5Mpa。对于旧涂层参考数值为2 \x0d\x0a Mpa,如果低于2 Mpa要将旧涂层予以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