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大的“赛克勒”展厅,首入眼帘的是巨幅的中国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它的“老家”是中国山西洪洞广胜寺,画中端坐着药师佛,十二神将陪伴左右,表现了药师如来及其随从所在的东方佛教净土的盛况。
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上党地区众多的文物胜迹中,宋、金、元木构古建筑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壁画,又成就了上党文物的蔚蔚大观。
由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作序,葛水平和木兵编著的地域文化图册《尘埃?上党寺观壁画》,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收录了长治、晋城两地寺观壁画照片121幅,涉及五代、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为古代上党地区各个历史阶段寺观壁画绘制的最高水准和代表作。其中所存的五代、宋、元壁画,堪称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之孤品和精品。这些珍贵的壁画,题材之广泛,画技之精湛,令人惊叹,被冯骥才誉为“上党的金墙玉壁”。
《尘埃?上党寺观壁画》系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图册中的壁画照片由晋城市摄影家阎法宝、程画梅夫妇摄制,从他们近年实地走访上党地区的156处寺庙拍摄的1600多幅图片资料中精选汇编而成。
这些珍贵的壁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古代上党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及风土人情,表现了不同时代画工们创作壁画的多种艺术风格,对于考证上党乃至中国的美术史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等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家葛水平在书中撰写的《上党壁画沉思录》,从文化角度对上党壁画的渊源、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究,同时也对上党壁画保护不力的现状感到深深忧虑,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加大保护力度,使精美绝伦的上党壁画焕发出闪耀的光彩。现选发书中部分文图以飨读者。
▲图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诸神屯留县姬村宝峰寺(元代)壁画
上党的金墙玉壁
/冯骥才/
01
山西上党地区的历代壁画遗存,是由当地著名摄影家程画梅、阎法宝及一些文化志愿者历经数年的艰辛跋涉,寻访、拍摄和记录集约而成的。
▲上党寺观壁画
山西的寺观壁画驰名于世,诸多名作亦曾拜谒,可是对上党整个地区的壁画却是头一遭看,然其存藏之丰,画艺之美,令人惊愕。于是,惹起了心中的一种文化的敬畏。
上党身在太行太岳的深处,山水雄奇,历史古远,文化醇厚;当历史的大鸟飞去,会不经意地把它美丽的羽毛遗落在山野之间,那就要看今人是否识得与珍惜了。记得十多年前发起全国文化遗产抢救时,鉴于山西与河北两省寺观多,壁画散布广,特别是乡野小庙的壁画大多没有列入文保单位,故将这两省的田野壁画列入抢救和保护之列。可是此事进行得并不如愿,河北的张北地区有人做,山西却一直没人做。
然而,中国毕竟是个文化古国,总有心怀文化的良心的人。一些摄影家和作家站了出来,默默地承担起这件事,终于将深藏在上党大地皱折里的这些壁画杰作采录和整理出来。
▲长子县大中汉村三嵕庙壁画(清)
02
中国的绘画,先画在建筑的粉壁上,后来才画在案头的绢素上。所以壁画更古老,更具源头性,应受特别的重视。
中国的壁画,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样式。先是具有鲜明中亚和西域特征的西域样式,继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的敦煌样式;进入中原后,最终形成了汉化的中土样式。山西壁画是中土样式的典范。那种与《八十七神仙图卷》和《朝元仙杖图》如出一辙的造型和画风,不只在永乐宫里可以看到,在上党地区高平上董峰村的万寿宫、沁水坪上村玉皇庙、高平南李村观音寺等处的壁画中,也都可以领略到这种中土样式特有的笔法、造型与神采。
可贵的是,上党地区保存的壁画上自五代,下及明清,完整地呈现着千年壁画各个朝代画风的嬗变。比如五代时期的简括浑朴(平顺实会村大云院),宋代的丰繁典雅(高平舍利山开化寺),元代的沉健雄劲(高平上董峰村万寿官),明代的雍容大气(沁县郭村大云院);清代画风的世俗化、乡土化,以及文人画法的介入,也鲜明地表现在这一时期上党各地的庙宇的壁画中。
一个并不太大的地区所保存的壁画,竟能如此完整和有序地拥有各个时代的画风,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幸运,也无疑是一宗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沁县郭村大云院壁画(明代)
03
在我国的画史上,往往出于一种文人画雄踞主流带来的偏见,壁画被排除在外。唐以后的画史很难再见到壁画作者的姓名。中国壁画史基本上是没有画工姓名的历史。虽然,壁画具有工具性,服务于宗教,但民间画工们的画艺并不在精英画家之下。画工们作画时必需面壁站立,立腕悬肘;每画长线,还要弯腰屈膝,一笔到底,画出的线条却流畅自如、随心所欲、精准传神。那些伏案作画的精英们有能力画出如此动辄数十平方米巨幅的壁画吗?
▲紫微大帝与西母娘娘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壁画的特征,民间画工们超绝的才华,全部十分精彩地体现在上党这些壁画中。特别是这里的宋元壁画,堪称中国壁画“国宝级”的力作;一些画面应是中国壁画乃至中国绘画的经典。
可是,随着时代流转,社会变迁,壁画失去了使用功能而离开我们的生活,成为历史。然而往往在这种时候,由于人们尚不能将其视为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大批遗产因之泯灭消亡。
我相信近二十年乡野壁画的消失是大量的,令人痛惜!为此,这个时代需要有人“先知先觉”,抢救历史,为了未来,勇于承担,就像上党这些文化的志愿者对壁画抢救性记录所付出的努力。
接下去要做的事便是编制数据库存、档案,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的研究了。
如果今天我们能够保护好这些彩墙画壁,待到明天就一定是上党人的金墙玉壁。
上党寺观壁画沉思录
(节选)
/ 葛水平 /
弥陀殿门外,树老时,叶子黄了,贴地的蔓草疯长,几只麻雀在廊檐下觅食,醉人的安静弥漫进骨缝里。一缕阳光的贴近,让我感受到了温软、易逝、短暂。寺庙唤醒了身体里的安睡,因为,寺庙里藏匿着时节带给我梦呓的欢愉。
是的,一个唯一可以对付时间的物种——手艺。
佛的脸上照着黄昏的夕阳,周遭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围着,佛关切地俯瞰着,四下里缄默无言,一切又显得那么生动,不加装饰。庙外,牛羊永远悠闲着一种姿态,庄稼轮回着节气,物质的世界醒着。庙内,手艺人把佛国恒永的快乐定格在墙壁上,任岁月风云变了又换,任人生来了又去,一概不惊,拈花微笑。
▲平顺县实会村大云院壁画(五代)
平顺大云院里最出名的那一方五代壁画少到令人触目惊心。难道传统的手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冲突、震荡、裂变的命运吗?五代,此时的画匠因袭了唐风,尽管他们不能摆脱宗教施主的命题,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顿悟反映到了他们的作品中。在灰暗的天光下,时间充满动感,充满 *** ,时间向世界显示着未来的光芒。此时,时间中人类的精神轨迹被一方墙框住了。
▲道教神祇图
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但这些历经千年的壁画却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那是连接眼前的神界与未来的俗世之间的桥梁,寻着桥梁,我们都将回到那个红尘纷扰的民间。
绘画是艺术创造过程,但是,艺术从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劳动。寺庙墙壁上的时间是稳定的,光明永在,时间的味觉,时间的停滞,时间作为第四度空间,让你在那个切近的空间中,告诉你万物有灵论,因为,世界是活着的,活着的万物,风和雾,雨和雪,所有东西都具有生命力。
民间手艺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或“画家”,他们只是当地以绘画为生的“画匠”,有些时候,庙宇建设资金多寡不一,僻于乡村难以引来高水平的画家。进庙里画画只是他们的谋生之道。文人画是一个应道时尚的标尺,它无形地影响着画匠们的绘画风格。绘画是艺术创造过程,但是,艺术从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劳动。
▲郊区石桥村二仙庙壁画(清代)
有什么样的时代,便有什么样的艺术。
曾经的时代,人民不仅信仰众多的神祗,也认同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使得民间始终生活于一个相互依赖的多重社会关系之中。
当下社会,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飞速,业已富裕起来的人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生命充满了生与死、爱与恨,充满感知又处在未知,在精神底蕴无比深刻的荒芜之上,生存之外,循迹攀升,能够找到声音的旋律,找到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找到解救、释放、安稳,然后进入神奇之境。
古代壁画主要绘制于宫殿、寺观、石窟寺、墓室等,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建筑为多,宫殿、寺庙毁坏严重,故壁画在墓葬中保持的相对较完整。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对墓葬的营建与装饰极为重视,故而产生了墓葬壁画艺术。
墓葬壁画与建筑壁画有直接的联系,从西周到清代,各时期墓葬中都发现了壁画。其中汉、唐最盛。唐代由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精神上的追求也趋于完美。王公贵族生前的身份、地位,往往决定着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数量及壁画的内容。
壁画作为墓葬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与墓葬形制、葬具、随葬品一样象征等级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艺术风尚等元素。现今唐墓壁画,以陕西发现最多,又集中在省会西安及附近地区。
扩展资料
唐代壁画的题材:
唐代高级贵族大型墓葬多由长斜坡墓道、多个天井、多个过洞、甬道、墓室组成,象征墓主人生前所居的豪华宫殿与院落。壁画绘制于墓葬各个壁面,内容因具体位置而异。
一般墓道多绘制青龙、白虎、出行、狩猎;过洞、天井多绘制列戟、内侍;甬道之内表示进入室内,多绘制女侍、女官、伎乐及装饰性屏风。壁画题材大致由四神、狩猎、仪仗、社会生活、农牧生产、建筑及星象七类组成:
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狩猎:驯豹、牵狗、架鹰、骑猎等。
仪仗、出行:步行仪仗队、骑马仪仗队、仪卫、列戟、备马、驾车、骆驼。
社会生活:马球、乐舞、杂技、男女侍从、庭院游乐、室内装饰。
生产:农耕、牧养。
建筑:佛寺、道观、阙、楼阁、斗拱、影作木构。
星象:金乌、蟾蜍、银河、星斗。
一、古时的壁画大多以绘画的方式直接完成于壁面进行创作。二、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二、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三、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四、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五、西方还有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一种壁画形式。六、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壁画可说是最原始的绘画型式。 画最早的壁画是在法国一个山洞中发现的,因此有时壁画也称洞穴画。壁画的历史发展到最后,变成建筑装饰,和室内装饰的一种。都市里面青少年反动性的涂鸦,也算是壁画之一,户外广告如果是用绘画的型式制作的,也是壁画。中文名中国壁画绘画型式最原始的类型艺术作品最早汉代作品快速导航历史沿革 制作方法 代表作品艺术特点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汉代壁画是汉代美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大型建筑物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反映了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盛行厚葬。魏晋以前,壁画多表现神话与世俗生活。佛教传入以后,宗教壁画迅速发展,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从北魏开始,大规模的凿窟建洞逐渐兴起,唐代形成石窟壁画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陕西许多唐墓,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壁画的风貌与艺术高度。其中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敦煌壁画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具色彩的当属美轮美奂的各种飞天神女像。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学者都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此外,唐王朝陵墓建设吸收前代样式,形成具有自己特殊概念的陵寝形制。墓葬内大量使用壁画,场面宏伟,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充分显示出运思之精巧与技艺之卓绝。中国壁画历史沿革石器时代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人物形象栩知栩如生,表情自然,画笔细腻,富有创造力。例如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中国壁画分为许多时期。例如,石器时代的壁画多为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等等;道秦汉时代的壁画以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内容为儒家题材如劝善故事和祥瑞图;魏晋时期的壁画为对世俗生活和专女性形象的描绘。;隋唐时期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属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壁画题材中,宗教影响增大,尤其是佛教。
1944年2月1日,敦煌艺术研究所于莫高窟正式成立。说起敦煌石窟的建筑艺术,人们往往立即会联想到绚烂的壁画。壁画曾经在古代的重大建筑中大量存在,成为许多建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壁画呢?首先,壁画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越是重要的建筑物,审美、象征等精神功能就越为突出。可是,就建筑本身而言,由于受到技术和材料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精神的表达远不及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那样来得自由和直接。这样,既美观而又生动的壁画就成为帮助建筑表达某些特殊意义和审美意趣的绝好工具。
其次,“精神功能”在宗庙、陵墓和宫殿等纪念性建筑物中的地位最为突出,这类建筑壁画的艺术成就也往往格外辉煌。就拿佛教建筑来说,宗教建筑的最重要功能当然是向教徒传播宗教经典了,可是佛教经典却往往抽象、生涩、难懂,规诫训导的功能仅仅只依靠建筑自身所创造的空间氛围是难以胜任的,而壁画却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主题鲜明又易于理解的壁画,使原本生硬的墙体成了“会讲故事”的建筑构件,建筑空间也因为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性而显得更加神圣且含义隽永。再次,宫殿建筑中的壁画也往往被用来营造宏大气势,以象征王权和宣扬功业。汉代甚至出现了一种被称作“画室”或者“画堂”的建筑,这种宫室殿阁有时整个墙面内外都画满了壁画。汉武帝绘诸神图于甘泉宫,汉宣帝画功臣像于麒麟阁,这些都是古人借助壁画的艺术感染力来突出建筑除遮风避雨之外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
然后,陵墓建筑中的壁画是特定墓葬文化的表达,象征性意味更加浓厚。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晚期朱村墓室建筑中,壁上不仅绘有宴饮等奢华生活场景,还描绘了遨游三界车马仪仗队出巡时的盛况。尽管墓室的建筑空间有限,可是借助壁画,人们巧妙地为逝者创造了无限宽广的想象世界——飞天升仙,恩泽后人。再者,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壁画本身对建筑空间和环境气氛的塑造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芬奇为意大利米兰圣母恩泽教堂所绘制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创造性地将建筑穹顶和门窗的透视线与画面的透视线巧妙地结合,使信徒一进入建筑,视线就自然落在画面中心的耶稣像上。壁画不仅利用建筑空间阐释了《圣经》故事,还反过来突出了建筑恢弘的空间和美丽的光影变化,成为建筑艺术的点睛之笔。
意大利米兰圣母恩泽教堂中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对于许多古典建筑而言,壁画与建筑在审美表现上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同时,不同的壁画主题与建筑功能相结合,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宗教、礼乐等文化内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壁画,这些经典建筑的文化艺术成就必将黯然失色。
敦煌壁画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它以内容多样、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寓意深刻而著称,被誉为“墙上的博物馆”。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唐代创作的壁画独特而精美。那么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呢?所谓敦煌壁画,是指画在敦煌莫高窟内壁上的画。莫高窟最早建立于魏晋南北朝的先秦时期,即公元4世纪中后期。当时佛教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辉煌。其中,乐尊和尚在悬崖上挖了第一个洞,作为修行和拜佛的地方。
敦煌壁画毕竟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当然遵循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所以想要了解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可以从线条、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解构和欣赏。
中国古代壁画中的色彩历经千年仍保持鲜艳,主要是因为矿物颜料——岩石色。色彩表现是唐代敦煌壁画最直观的语言形式。在色彩设置和表现手法上,既继承了过去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渐晕法,使壁画中的形象圆润立体,给画面带来绚丽的艺术效果。唐代敦煌壁画中大量使用矿物颜料来增强画面的质感,用底色来衬托画面,色彩多样。
色彩的组合,不同个性的线条,不同形状的色块,展现灵动沧桑之美。在大量的敦煌壁画中,中性色黑、白、灰的使用比例很大。它们在画面中有机地统一了互补色和冷暖对比色,使得画面的效果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又充满了变化。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丰富的技法使色彩更加厚重,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唐代敦煌壁画用墨与中原不同,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重墨轻色,给人一种拘束感。敦煌壁画墨色并重,大胆运用色彩对比,形成了敦煌壁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
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
国家邮政局2001年发行了《永乐宫壁画》邮票。
1、中国古代壁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墓室壁画、石窟寺壁画和寺观壁画。即将壁画绘制在墓室、石窟和寺庙道观的墙壁中,这也是古代壁画最常见的用途。2、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可以分为手绘和浮雕两大类别。3、根据壁画的材质不同,还可以分为干壁画、湿壁画、蛋彩画、蜡画、油画、丙烯画、镶嵌壁画、陶瓷壁画、壁雕等类型。壁画指的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是建筑物的附属部分,是装饰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唐代是我国壁画的兴盛时期,到了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现代以后又重新兴起,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经成为了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