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城以明清文化最为著名,裕华路是保定市最繁华的街道,市区范围内90%以上的文物古迹都聚集在这条道路两侧。然而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古建都已不复存在。面对有历史不见历史风貌、有文化不见文化景观的尴尬,许多专家和市民都呼吁还原这条老街的历史风貌。裕华路已开始实施仿古改造,沿街各单位将全部清除现有广告牌匾,为改造施工创造条件。据介绍,此次街道景观整治改造西起恒祥大街,东至长城南大街,总长1600米。改造分三部分,西段(恒祥大街—直隶总督署)为商业服务特征区段,中段(直隶总督署—穿行楼街)为历史城市风貌特征区段,东段(穿行楼街—长城南大街)为复合休闲特征区段。
1 引 言中国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式传统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选用、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木结构在防火与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也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将就某工程实例对此种建筑的结构设计谈几点体会,能为同行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2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的一种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很早就实行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于建筑整体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还独创了斗拱的结构形式,并充分运用色彩的装饰手段,使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华丽。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屋顶形式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3.1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3.2 屋面造型要求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3.3 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4 工程实例4.1 工程概况唐山兴国寺大雄宝殿位于唐山市内,宏伟、气势非凡的唐代建筑,共十一开间,为钢筋砼仿唐建筑,该殿为双层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400m2,总高度25m,屋顶形式为庑殿顶,无铀光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4.2 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由于本软件自身没有考虑到斜板的作用,故同时用PMSAP进行分析,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由于大殿建成后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内抽掉了两根里金柱,使相临柱子间跨度18m。这么大的跨度在传统古建筑中是罕见的,而为了保持室内’露明造’的完整性,做了转换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4.3 屋面板的设计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是由望板和椽组成的,这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为T形,单向受力,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造型复杂,考虑到屋面板的举折模板铺设不好控制,我们采用控制板底标高的办法来控制高程。,对椽子采用预制椽子,上做砼现浇板的方法,设计时按叠合前和叠合后分阶段对T形板进行强度计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同时在内廊采用配重板的设施,大大的减少了檐檩的扭矩。对其他屋面部分采用120厚的防水砼板,双向双层配筋,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4.4 斗拱设计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纯装饰构件?采用木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就值得探讨了,本工程斗拱系统全部采用现浇斗拱),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样很容易的实现了对4.3米的出檐的处理,同时也大大的减少的撩檐檩的断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处理上,我们暗藏一根梁,同斗拱宽,这样也就实现了7.8米长梁的出挑。其中,现浇斗拱的做法,已经写成国家工法并得到批准。关于结构计算的详细细节,我会在博客上给大家慢慢道来。主要是解决层的问题和位移的控制问题。同时对受力斗拱的再认识问题。当然,受力斗拱在唐以前的建筑比较适用,毕竟他的斗口大,容易实现这些。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整体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风格,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有联想起“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 不但能够看到这座名城的街市景象,还可以从杭州“城”里看到“城”外,再从“城”外看到“城”里。山川城舍间,和风梳柳,丽日映花,车来人往,歌舞升平,一派祥和安适的江南古都春景。作品刻意表现贯通杭城南北的“天街”沿路的繁盛景象和春季里市民百姓的各种节庆风俗活动。天街两旁商铺林立,买卖热闹,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沿街酒楼约有近百家,茶肆、歌馆难以计数。天街周围则分布着各式商业集市,如药市、花市、灯市、米市、柴市、鱼市、珠子市……一派繁忙景象。全图共有三千五百多个当时装束的人物,他们个个穿戴有致,姿态万千,有货郎、小贩、渔翁、樵夫、郎中、看相等各业人物;更有勾栏杂剧、木偶戏、相扑、杂耍、踩高跷、舞蛮刀等卖艺人员,以及炫耀春风得意的状元骑马游市大出风头的场面,真可谓是画中有戏,戏中有画,让人愈看愈感到兴味盎然。城隍阁二楼用非凡的手笔,采用浙江温州著名的瓯塑工艺,布置了11幅大型壁塑,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与吴山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有著名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也有发生在近代的传奇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 三楼以上则以休闲、赏景、接待、品茗为主,曾接待了李瑞环、李岚清、乔石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国际友人。登上城隍阁凭栏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欢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蔼之中。倘若夜登城隍阁,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的皓月繁星相争辉,其情其景盖徐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道尽。
《中国名塔》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4年《吉林民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年《古建筑勘查与探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年《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北京出版社 1988年《中国古塔精粹》 科学出版社 1988年《中华古建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年《中国古建筑百问》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0年《中国塔》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山西·内蒙古》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年《中国城池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仿古建筑设计实例》机械工作出版社 2008年《中国古建筑散记》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
1、彩画因古建筑中使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为保护木材受潮受腐蚀,表面需要喷涂油漆,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彩画制度,令人叹为观止。木材的使用,耐火性差,使用周期短,在现代建筑中已经不太被认可,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2、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3、构件古建筑的主受力构件大体可分为:柱、梁、桁、檩、椽。传力方向为:屋面→椽→檩→桁→梁→柱;途径明确,受力简单。而古建中的梁均为简支梁,这对建筑物的抗震是很不利的,所以斗拱这一构件就诞生了。4、屋顶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然而仿古建筑并不是生搬硬套,传统文化,才是仿古建筑的灵魂。很多仿古建筑,将不同朝代的元素杂糅在一起,只能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御缮坊专注仿古建材的研发生产销售,采用高科技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生态环保,产品古朴大方,可展现古建之美。
1、对于阶基的灯光处理鉴于中国古建筑的布局、形态、色彩和用料均与现代建筑不同,因此在照明的用光、配色、灯具造型均应突出古建筑特征,力求准确地表现其特有的古建筑文化和艺术内涵。2、对于大型仿古建筑,要突出这些建筑物,主要应采用在屋檐四周布置LED灯带,勾勒出屋檐的轮廓及屋顶面一定的亮度,在屋檐下的内沿隐蔽处设黄色小型反射灯打出斗拱的形状每只斗拱分别用2~3只反射灯打亮,在屋檐下的内沿设紫色小型反射灯打出门窗的亮度。3、仿古建筑配置相当的景观亮化能显示其庄重、古朴之感,但沿河绿化带内的小型仿古建筑不宜使用轮廓照明,那样只能突出其外形轮廓,不能反映建筑物的外表特点,所以主要应采用泛光照明,对小型仿古建筑主要在邻近绿化带内设置投光灯,以打亮整个建筑。具体工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照度推荐值进行照度计算,得出每组泛光灯所需的安装功率。4、屋顶、檐角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古建筑的特征及风格往往反映在屋顶上,但由于高度的原因,照明处理较困难,一般可采用在邻近建筑物的隐蔽处,设泛光灯来照亮屋顶或在檐角下设来烘托古建筑的气氛。
1)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2)轴线布局这种古建筑的布局形式就是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者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太庙等很多古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