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雕塑

更新时间:02-05 装修 由 心蛊 分享

17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它极大地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面临衰落的罗马教会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同罗马贵族一起成了艺术的保护人。教皇西克斯特五世将罗马市政做了一次根本性的改造,建起了数量众多的新教堂,许多地方还装设了喷泉。西克斯特五世的计划宏伟庞大,他召集了欧洲许多著名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到罗马。在这样的形势下,雕刻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巴洛克雕塑也随之萌芽。

巴洛克艺术的雕塑巨匠是谁

乔凡尼·洛伦茨·伯尼尼,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大师。他出生于1598年,在82岁生日之后去世。伯尼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全能天才类似,也是一位多面手,除了雕塑以为,还精通建筑、绘画、制图、舞美与烟火,甚至还是剧作家。他的雕塑手法除了造型准确并充满力度和动感之外,尤其擅长表现完美的质感,从皮肤的柔软到衣料的顺滑无不纤毫毕至、栩栩如生。

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巴洛克建筑绘画与雕塑各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艺术特色: 首先是一种昭示君主强大权利的艺术,具有无限扩张的运动感和能量及动力的意识显现。 巴洛克是感性与激情的艺术。巴洛克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情感,运动,多样性的表现。 巴洛克特色着重于一时整体的协调性,绘画雕刻和建筑成一个综合体。通过壮观的视觉效果,达到既完美的和谐。 在建筑上 : 柱子特别粗大,屋顶布满雕刻。 椭圆形空间的使用和双弧线的应用,完美的波浪形曲线构成了建筑面, 透过戏剧化的光影达到富丽堂皇和生动活泼。 巴洛克艺术在建筑上着重于广大的面积及多元化角度的广场庭院规划设计,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圣彼得大教堂的拱形广场和凡尔赛的花园喷泉及宫殿。 在雕刻上: 艺术家善于从较柔软流畅的角度进行创作,经常用多种材料的组合来界定特性。 皱着阴影浓烈,姿态夸张。 青铜与着色大理石的运用, 复杂的精细的构架,强烈与执着的 情绪表现 无论从感官或情感上都强烈的吸引着观者 这时期最好的作品是 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的狂喜》 在绘画上: 采用斜线或角线的构图,色彩华丽富于变化 明暗对比深刻, 线条极尽曲折,人物丰满健壮 有极度夸张之感。 高度运用自然主义的错觉艺术手法, 强烈的光影对比和戏剧化的明暗对比 ,制造出一种不协调的张力能量以及结构变化。 画家热衷于把视线扩大到画面之外, 通过对光的大胆运用和紧张的透视效果, 表达无限的概念。 一般来说, 巴洛克的风格特色是 喜好扭曲变化的缠绕线条, 创造出反复的装饰和堆积之美,以追求强烈的律动感。 与巴洛克有关的特质是 壮丽的 赋予感官刺激的,戏剧性的 充满活力的 运动的 情绪愉悦的 煽情的等。 给你总结不易啊 全是我一字一字打上来的........

巴洛克风格雕塑艺术家贝尼尼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艺术时代,它的影响渗透到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它的奢华与贵气、动感与夸张,冲掉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和谐、简约、理性、安静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奔放、高贵华丽、繁复精美,充满激情,且带有神秘和奢华之调。这一时期,以贝尼尼为代表的巴洛克艺术家把绘画效果运用于雕刻上,把光与影调入石头,把动作调入身体,使得人物脸上表现出思想和情感。他们创造了动感的艺术作品,比古典主义艺术作品更能引起人心灵的亢奋。在艺术风格演变的过程中,艺术作品本身也更贴近了真实,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突破。在巴洛克时期,贝尼尼被尊称为“最为卓绝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罗马度过的,当时的罗马城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贝尼尼为罗马而创作,罗马为贝尼尼而扬名。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贝尼尼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的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贝尼尼多才多艺,能文善画,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贝尼尼一生中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镌刻着浓郁的巴洛克艺术符号,这些典型的元素在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尤为显著。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既热情奔放,又充满戏剧性,他作品中所凝聚的旋风般的力量,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贝尼尼雕刻技巧精湛娴熟,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往往光洁而精致,富有贵族气派。他还善于把雕塑与装饰性的背景相结合,利用自然光线使它们融为一体。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根据题材和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具有巴洛克艺术典型特征、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题材内容,如:《圣德列萨的狂喜》;二、富有奢华富贵气息的题材内容。如:圣彼得大教堂的“华盖”天顶、罗马圣彼得广场的设计及圣安德烈教堂等。三、表现人物运动感与充沛情感的题材内容,如:以《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四、大型雕塑和教堂组雕等综合性题材内容,如:《四条河喷泉》、《人鱼喷水池》及圣玛利亚教堂科尔纳罗礼堂等作品。    人文世界充满着生命的跳动,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创造。有生命的精神世界活动只能用精神科学的方法去理解说明。理性活动不能囊括人类全部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漫长的艺术史中,非理性被遮蔽、压抑、扭曲、异化。到了17 世纪,由于人本主义的发展和各种激烈的社会矛盾,处于焦躁和郁闷中的艺术家们极度渴望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表现手法去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危机,他们无法掩饰跳动不安的生命情怀,艺术家有了新的自我发现,进而唤起的是非理性的揭示。 贝尼尼把雕塑和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有机结合,化为思想和灵魂。在的他的系列雕塑作品中,更多的是人物情绪的宣泄,而非人物或动作本身的美丑展现。贝尼尼的作品打破了古典主义静态的艺术风格,减弱了理性,强调激烈的情感,在人物造型上也不讲究科学性,注重形象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仔细感受、分析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品中涌动着的蓬勃的生命气息。     

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雕塑代表作及其艺术特征

古罗马斗兽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的东南面,是古罗马帝国和罗马城的象征,是罗马古迹中最卓越、最著名的代表,是当今世界八大名胜之一。 斗兽场又名竞技场,也有人称它为露天大剧场。称它为斗兽场,是因为这里曾是古罗马角斗士与猛兽搏斗、厮杀以博取皇帝、王公、贵族一笑的地方。称之为竞技场,是因为场中可以竞技、比赛、歌舞和阅兵。斗兽场的全称叫“科洛塞奥大斗兽场”。“科洛塞奥”,语出意大利文,为“高大”、“巨大”之意。当年这里是罗马帝国暴君尼禄的御花园,斗兽场建在一个小湖之中,因为湖边建有高120英尺的尼禄镀金铜像,罗马人叫它巨大金像,斗兽场因此而得名“科洛塞奥”。当年的花园、草坪和小湖早已踪迹渺然,但我们还可从周围的萋萋芳草、行行绿树和低洼地势之中寻觅和察知一些历史遗迹。 从建筑时间来看,罗马斗兽场历史悠久,它是欧洲也是全世界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最宏伟的斗兽场、竞技场。斗兽场建于古罗马佛拉维奥王朝。公元72年,维斯巴西安皇帝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修建,由他的儿子蒂托利揭幕。公元80年落成,工程历时8年。公元3世纪和5世纪重新修缮。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大兴土木,斗兽场的许多石块被挖去建造宫殿和教堂。此后又经过多次修整,才使这座古老而雄伟的建筑得以保留至今。斗兽场从始建至如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该建筑为4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关押猛兽和角斗士。角斗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一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场内看台共可容纳观众5万多人,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斗兽场的建筑师究为何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有人认为可能是后来建筑多米斯亚诺宫的建筑师拉比利奥,但已无从查考。 公元80年斗兽场工程竣工之时,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古罗马统治者组织、驱使5000头猛兽与3000名奴隶、战俘、罪犯上场“表演”、殴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血腥大厮杀居然持续了100天,直到这5000头猛兽和3000条人命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无怪乎有人说,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当年,古罗马著名的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就是一名角斗士,他最初率领78个角斗士起义,很快发展到 10多万人,在罗马各地坚持战斗达2年之久。这次奴隶起义给了罗马奴隶制沉重的打击,马克思曾赞誉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位于斗兽场西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以它为蓝本加以设计、构建的。这座凯旋门是在公元315年,为了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在城北米尔维奥桥击败暴君马克森提而建立。凯旋门为三拱式,门高21米,宽度超过25米,中拱高而大,侧拱矮而小,均以哥林多式石柱作为框饰,同时还将以前古罗马纪念门上的雕像和浅浮雕装饰在此门上。在靠近拱门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圈,据说这里曾有一个建于公元1世纪的名叫麦达苏丹特的锥形喷泉。于今旧迹犹存,但喷泉早已干涸 2.罗马斗兽场(Colosseum),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由维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斗兽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罗马斗兽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公元217年斗兽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斗兽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但是却没有历史证据显示确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意大利巴洛克风格雕塑艺术家贝尼尼的作品有何特点

乔•洛•贝尼尼(G,L,Bernini,1598—1680)是为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雕塑与建筑作出特殊贡献的艺术家。贝尼尼的雕塑吸收了许多绘画的表现技巧,强调激情与动感,他善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感情。追求富于激情、优美的造型姿态。他自诩在自己的艺术里将“米开朗琪罗的造型风格和提香的绘画风格结合为为”。他善于运用凸面与凹面上强烈交替的光线所造成的动感效果,并善于使用豪华的材料和道具,加上装饰背景。增加雕塑的感染力。贝尼尼的创作中也有不少矛盾性的因素。在他精心创作的一些肖像雕刻中他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有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他崇拜古典艺术的鲜明、宏伟和简朴的形式。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极力追求受人赞赏情美。他的作品具有令人震惊的表现力,在形式加工上表现出高度的技巧。他善于将大胆生动的节奏同写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确立了巴洛克风格的规范。可以这样讲,17世纪意大利的雕刻大师是贝尼尼,他的雕塑风格影响了整个意大利,而且波及欧洲各国。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开创者——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 他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活跃在建筑雕塑和绘画领域。 一讲到贝尼尼就跟巴洛克联系在了一起, 可以说他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开创者,被后人称作巴洛克艺术之父。 巴洛克艺术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又一个艺术巅峰,它的特点就是打破古典艺术的严肃性,然后变得更富丽堂皇、更具有动感和变化。 巴洛克这个词被誉为“不规则的珍珠”,好像是来源于葡萄牙,从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韵味。 1598年贝尼尼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里,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从小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八岁时就可以随手画出一个老人的肖像。 在十七世纪的罗马,艺术家还是比较抢手的,对于教廷和权贵来说艺术和金钱同样重要,贝尼尼当时的艺术天赋受到了教廷的推崇。 1621年他为一个红衣教主私人庭院创作了一些雕塑作品,其中有一件是比较出名的,也是和贝尼尼这个名字挂钩的,一想到贝尼尼就会想到这个作品,这个雕塑作品就是 《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 这是一个古罗马神话故事,讲的是冥神普鲁托看上了谷物女神色列斯的女儿,他把她掠到冥界中并改名为普洛塞尔皮娜的故事。这件作品出名不仅仅在于故事,还在于雕塑本身,在雕塑中手指陷入肉里的那种质感,居然能用坚硬的大理石表现出柔软的效果,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和做到的,所以这件作品让他一下子有了名气。 有一次给教皇画画的时候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教皇还帮他捡笔,后来基本上教皇就成了他的靠山,慢慢地他开始有点狂傲、不可一世。 中间还因为一些感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从此他的人设开始慢慢地崩塌了,后来为他撑腰的教皇也去世了。 接下来才是他人生没落的转折点,真正的断送了他的前程。 那转折点是什么呢?是由于他自负,想在圣彼得堡大教堂改造工程中大显身手,圣彼得堡里面还有很多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由于他太急于大显身手,座椅所以基石没打好,差点毁了教堂,从此之后他就彻底的跌入谷底了。 多年之后他又创作了一件让自己翻身的雕塑作品—— 《特蕾莎的沉迷》, 表现的是一个西班牙修女可以和上帝对话,并书写了天使用剑刺进她心脏的故事。第一张图比较细看的清楚一点,第二张图他为了引导这种奇幻的镜像,在雕塑上方安装了很多参差不齐的镀金的铜管,然后当灯光照射下来之后,铜管反射的那种光有种舞台剧的效果。 凭借着这尊雕像贝尼尼卷土重来,后来把这尊雕像设置成了教科书式的标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也延续至今。

巴洛克时期法国的雕塑家有哪些及其代表作

我只知道,让-巴蒂斯·卡尔波,(1827年5月11日-1875年10月12日)是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家和画家。 他出生于巴黎南郊的库伯瓦,早年追随法国雕塑家吕德学习雕塑。1854年获得去罗马的奖学金,在罗马学习直到1861年,学习巴洛克的风格比较成熟。1861年他为玛德琳公主制作了一个半身雕像,得到了拿破仑三世的赏识,接受几个委任,为巴黎歌剧院装饰,1869年他创作的群像《舞蹈》放在歌剧院门前右面,受到许多卫道者的非议 他的最後一件作品是放在朱里安广场的《地球四极》喷泉,由象征亚洲、欧洲、北美和非洲的四个人像托起地球,完成主要题材後即去世,後来由其他雕塑家继承完成,增加了8匹奔马和海龟、海豚等

为什么说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充分诠释了巴洛克雕塑艺术的灵魂

运动——是巴洛克的灵魂。贝尼尼的雕塑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之中。大理石在他的手中好像失去了重量。《普路同劫掠珀尔基福涅》(作于1621—1622)是贝尼尼的早期杰作。这件雕刻高243.8厘米,取材于希腊神话,描写的是冥王抢劫一位少女作冥后的激烈斗争的情形。普路同粗暴地抱起珀尔基福涅,少女极力挣扎,凄楚地喊叫。群雕充满恐怖、痛苦、悲哀的情绪。狂暴的劫掠和极力地挣扎形成强烈的对比,富有动人心弦的戏剧性。雕刻家的构思奔放不羁,两个人物的动势富于外张力,更加强了作品的动势。

贝尼尼《普路同劫掠珀尔基福涅》

群雕《阿波罗和达芙娜》(1622—1625,现藏罗马波尔盖美术馆)是贝尼尼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件大理石雕刻高243厘米,表现的是罗马神话中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阿波罗即将追上达芙妮一瞬间,惊恐的少女向她的父亲求救,河神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贝尼尼运用戏剧化的手法,巧妙地将达芙娜瞬间化树的悲抑情状刻画入微。这件雕刻吸引人之处在于贝尼尼运用他杰出的技巧,表现出达芙娜美丽的身体化为月桂树的神奇景象。在雕塑的构图中两个人的手臂伸展成了一条斜线,构成奔跑的动势,又同他们脚的动作协调统一起来。他们身体优美的曲线也通过身姿的动态充分表现出来。阿波罗和达芙娜的身体塑造得轻盈优美,细腻光滑。贝尼尼的这件作品完成后轰动了整个罗马,人们称赞这件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又充满了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感和激情。

贝尼尼《阿波罗和达芙娜》

声明:关于《巴洛克时期雕塑》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4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