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画赏析

更新时间:02-12 装修 由 念旧 分享

《岩间圣母》此画为祭坛画 ,达芬奇, 189.5X119.5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创造亚当》《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壁画1508年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其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播种者》《播种者》 米勒  1850年  101X82.5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国画家。1814年10月出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的一个耕农家庭,1875年1月卒于巴比松。他自幼参加田间劳动。此画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赶赴田间劳作的图景,构图线条分明,很好地反映出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简介: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该如何赏析-趣历史网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他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达芬奇代表作品赏析

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二、《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

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三、《抱银鼠的女子》

这幅精美肖像画,描绘了气质高贵沉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 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

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

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

四、《圣母子与圣安妮》

在这里,画家让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外祖母圣安妮虽然也很年轻,但仍感到圣母的身躯太大些,她难以承受如此重量。

可是圣安妮脸上展现的笑容,是对着眼前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耶稣(耶稣正从母亲的手中挣脱下来,想要骑在羔羊身上)而发出的,马利亚倒象坐在安乐椅上那样,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稣。这种情绪传递是不很协调的,人物尽管处理得紧凑,却并不显得自然生动。

圣家族这一类圣经题材,在宗教壁画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异,画家们各有自己的表现特色。达·芬奇在这一幅油画上的重点是放在圣安妮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绘她的脸部表情。

尽管这里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为达·芬奇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最高理想,他几乎象对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谜一样地去追求它。

达芬奇绘画风格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在达·芬奇看来,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同样“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是以最高贵的感觉——视觉为基础”,“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知觉”,“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

由此可见,达·芬奇对美的认识不仅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且带有先于笛卡尔“经验主义”认识论的某些性状,而这种美学思维,也使他在理性与经验中间作了准确的定位。

达芬奇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6000多页手稿和未完稿的《绘画论》中,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达芬奇名画赏析

对于名画和名诗词以及名曲的理解,只有靠自己去发掘和欣赏,不要听其他人故作高雅的评论与添枝加叶的解说,他们用最时尚最华丽的词藻想说明的无非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是有休养有素质的文雅志士并且毫不惭愧的以此自居。达芬奇是一个出色的画家,毫无疑问。但是《蒙娜丽莎》就那么好?----“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巨大魅力,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看看这些形容词,简直就把《蒙娜丽莎》说成是千古一画,可笑吗?当然,我不是在说楼上的朋友,他也可能是节选了一段评论,我是想回答关于《达芬奇名画赏析》这个问题,这就是我的答案:〈自己理解,别有洞天〉。

达芬奇自画像的作品赏析

《达·芬奇自画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画家作画的工具是一种红色粉笔,这幅画作于1513年左右,一般认为这可能是达·芬奇的最后一张作品,幅面约 33.3 x 21.3厘米。整幅画用笔流畅、洗炼。从这幅自画像上,我们看到这位巨匠晚年时的思考力,气质以及他那深邃的充满着智慧的目光。画家脸上披散着的长发与颌下的长须,其中每一根线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我们感觉到达·芬奇作为一个才智超群的老人的精神状态。他的鼻梁和嘴唇显示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与意志力。从这幅画上所展示的技艺来看,说明画家有无穷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幅素描现被保存在意大利的都灵图书馆内。

标签: # 达芬奇
声明:关于《达芬奇的画赏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5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