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价推算房价

更新时间:01-28 装修 由 孤魂 分享

就区域市场而言,商品住宅价格的上涨,可能是受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推动房价上行的作用力,到底都有哪些呢?1、宅地的成交楼板价住宅用地成交的楼板价,与房价的关系,就是面粉价与面包价的关系。一般而言,土地的成本约占房价的六成(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 年《房地产蓝皮书》显示,2017年土地价格与房价比值达到了0.68)。举个例子,如果某块宅地开发商拍下来的楼板单价为10000元/m²,那么后续建起来的商品房保本价格,需要维持在16666元/m²以上。如果开发商拿地的成本上涨,那么地块所在板块以及周边的辐射区域,未来新房市场的价格也将看多。这点,我们可以从地王(特别是单价地王)对周边房价的带动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下面,以上海大宁地王举例来说。2014年1月28日,方兴地产溢价率111.5%以101亿元的总价,摘得闸北区大宁路街道325 街坊地块,地块的成交楼板价为47609元/m²,这个项目建成后案名为大宁金茂府。拿地之时,周边的在售楼盘有明园森林都市等,售价约在3.5万元/m²左右;拿地之后,2014年8 月的大宁板块的销售均价就高达4.8万元/m²;待大宁金茂府入市发售,周边的房价就到了逾6万元/m²。所以,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也都是一体化考虑的。为了给土地市场降温,除了实行集中供地的机制,对于地块的溢价率,以及项目建成后发售价,也都有要求。此外,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在多重制约之下,房企拿地趋于理性,地价也在合理回归中。2、供需关系根据经济学原理,我们都知道,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简单的道理,当房地产市场的房源供不应求的时候,房价肯定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近些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步提升,加之城市旧日改工作的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持续释放,楼市热度居高不下。另外,在投资投机等炒作力量的推波助澜之下,房价一路高涨,居民置业成本不断上升。为稳房价,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限购、限售、租购同权、打击炒房潮、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等努力,让房住不炒的基调不断深入人心。加之房地产税的改革试点的推进,市场对于房价的预期,也愈发看平看稳。也有不少人,对后市房价的走势更是持保守态度。3、货币发行货币的供应量,也是能影响房价的一个因素。宽松的货币环境下,M2(广义货币供应量)逐步增长,假若经济总量没有同步出现增长,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在这种环境里面,钱的购买力面临一定的缩水,那么价格上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为抵消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两年不少国家都有施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操作也是引发不少地区房价看涨的一大诱因。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房价平均同比上涨7.3%,为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涨幅。其中,土耳其房价涨幅位居榜首,上涨32%;其次是加拿大,房价上涨22.1%。此外,美国房价涨幅位居第五,上涨13.2%,创下自2005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4、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大型房企的拿地布局和项目落地,对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价,是有拉升作用的。相对于县级、省级的区域型开发商,龙头房企一方面是不差钱的存在,拍地往往能接受较高的溢价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开发的经验、强有力的资金链、已成影响力的口碑效应、相应的物业等配套服务加持,让购房者们也更容易接受这些大型企业的项目,即使是其价格高于同类的本地项目。在这些大企业不断涌进,而且深耕布局之后,中小城市的房价也势必承受上涨的压力。5、交付的标准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新建商品房的交房,是按毛坯还是精装修交付给到购房者的。现在,不少地方对于交房的标准有明确的要求,让开发商向买房人提供装修过的房屋。精修的建材用料,人工成本等等,这些也都会摊到房价中。在这种要求之下,区域市场的房价有所上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6、中介和交易费用等房地产市场,也是需要打击垄断等破坏行业秩序的行为。假如居于寡头地位的中介们,对于房源的挂牌定价、佣金收取标准等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那么不排除不良中介为了自身利益的更大化,出现催涨房价的行为。这个现象,其实之前在中介的合并潮中,已上演过。所以,对于上海等地房管部门推出的买家卖家“手拉手“免中介的二手房交易网签新服务,市场也是一片看好。一是能节省经纪人佣金的成本;二是为中介市场引入新的竞正机制,推动行业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能让房屋成交价格的理性回归。7、 城市发展规划和基础配套建设利好对城市的产业布局,新增人口导入,以及招商引资等具有明显利好作用的发展规划,对当地的房价会有拉升效果。诸如自贸区、大湾区等概念的靴子落地,辐射区域的房价可以看到会出现一波上行的行情。另外,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开通,城市乐园(迪斯尼等)的规划和建成,大型商业中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等等,对于新房和二手房的价格都将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回答对你有帮助吗?如有请采纳

楼面价,楼板价,地价分别是什么概念

1、楼面价是指土地总价格除以该土地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每个土地在获得时,基本都有容积率规定,框定了该土地建筑的最大面积。 

计算公式:楼面价=土地总价格 / 建筑总面积。   

2、楼板价是指开发商将已列项的房产开发项目上的土地价值按所需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折换成一定价格后对外转让的价款。这个转让价格不包括房产的建筑工程造价,仅仅是土地的价值体现在要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上的一种形式。 

计算公式为:土地成交总价除以总建筑面积。 

3、 地面价是指土地价格除以土地面积,是拿地的单位面积成本,通常以亩计算。  

计算公式:  楼面地价=土地总价÷规划建筑面积 =土地单价÷规划容积率  规划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  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扩展资料:

我国目前由于土地不得买卖,“买卖”(具体称为出让和转让)的是有一定使用期限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们通常所讲的地价,是出让或都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房价中的楼面土地价格计算和两个指标有关系,一是土地本身的价格,二是规划容积率。土地价格就不用多说了,计算时要包括各种购买土地时所发生的费用;容积率就是用规划总建筑面积除以占地面积。

比如在一万平方的土地上建15000平方的房子,那么它的容积率就是1.5。假设一个小区土地价格为40万/亩,容积率为1.8的话,两种方式得出楼面价:楼面地价=400000*0.0015/1.8=334元/平方米(0.0015亩是1平方米)。楼面地价=400000/(666.6*1.8)=334元/平方米(一亩约666.7平方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板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面价

什么是楼板价楼板价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很多买房者在选房时只注重房价,却往往忽悠了另一个重要因素:楼板价。其实对于购房者来说,只有了解到是楼板价的计算公式,才能清楚开发商的实际成本,预算出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从而有效避免盲目的购房行为。那么,到底什么是楼板价,楼板价怎么算的呢?

一、什么是楼板价?

楼板价是指开发商将已列项的房产开发项目上的土地价值按所需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折换成一定价格后对外转让的价款。这个转让价格不包括房产的建筑工程造价,仅仅是土地的价值体现在要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上的一种形式。

在土地出让中,通常楼板单价也代表单位建筑面积所包含的土地成本价。

二、楼板价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楼板价=土地成交总价÷总建筑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比如土地价值3000万,上面有10000㎡的楼房,楼板价就是土地价值除以楼房面积,即3000元/㎡。这种价格一般是合伙开发时股东的内部价格。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容积率(地下建筑除地下车库外,只能通过垂直交通电梯、楼梯,进入地下室等条件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房价中的楼板价计算和两个指标有关系:

一是土地本身的价格,计算时要包括各种购买土地时所发生的费用。

二是规划容积率。容积率就是用规划总建筑面积除以土地面积,比如在10000平方的土地上建15000平方的房子,那么它的容积率就是1.5。举个例子来说明好了,假设一个小区土地价格为100万/亩,容积率为2.3的话,通过以上计算方式得出楼板价:

楼板价=1000000×0.0015÷2.3=652元.平方米(0.0015亩是1平方米)。

三、楼板价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信息?

楼板价是房屋建造的土地成本,房屋成本除了土地成本外,还有建安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财税成本等,根据这些成本费用,加上开发商的预期利润,我们基本上就可估算出一个项目的成本价格是多少,最终售价大约会在什么范围。

最终售价=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财税成本+预期利润。

综上,就是“什么是楼板价?楼板价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其实,楼板价和建筑安装成本都是相对透明的,购房之前,以你的预期价格与售楼部给出的房价做一个对比,就能更加明确该项目的房子是否值得购买。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8-04-1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开发商拿地价格8000一平,房价大概卖多少

这是一般城市,差不多建安成本得三千,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毛利,得一万五一平米。深圳北京上海的房子楼面价就要三万到五万,房价差不多得加上百分之三十,得四万到六万多一点了。鹤岗房价高吗?白菜价。但为了孩子的教育医疗和自己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福利,不得不选择一线城市经济圈。这次肺炎可看出一个城市的社会保障福利和应急服务的功能,控制染病流行最好的还是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国际大都市。买房是买城市股票,内涵是就业、人文、市政配套、社会福利和各种商业服务。农村小县城的房子数量占中国内地房子95%,太多了没人要。中国内地只有5%不到的房子有价值,面对现实,房价分化是趋势不可逆转

楼面价和楼板价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如下:

“楼板价”是指开发商将已列项的房产开发项目上的土地价值按所需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折换成一定价格后对外转让的价款。这个转让价格不包括房产的建筑工程造价,仅仅是土地的价值体现在要建造的房产建筑面积上的一种形式。

楼面地价 = 招拍挂成交价÷项目地上准建面积x1.03(契税)是8·31土地规范销售后的地价单位,标准是“元每平米”。比如XX地块:8亿÷102400平米x1.03≈8047元每平米。 避免了8·31以前按亩卖地,再由开发商申请容积率的

因为宗地楼面地价=地面地价÷容积率 而地面地价=宗地总地价÷宗地面积(红线面积,不包括代征地面积)难道楼板价是传说的俗称?

楼面价是指土地价格除以该土地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每个土地在获得时,基本都有容积率规定,框定了该土地建筑的最大面积。楼面价表明了该项目在销售时,单位售价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

地面价是指土地价格除以土地面积,是拿地的单位面积成本,通常以亩计算。

看你的资料,楼板价和楼面价是一个概念,只是名称略有不同。至于地面价按照亩计算,在开发商这里还是很流行的,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了。以后我也要听你的,改改算法,按照平方米计算了。

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楼面价=土地总价格 / 建筑总面积,其中建筑总面积=土地总面积*容积率。( 土地总面积*容积率这个只是地上部分算容积率的面积。总建筑面积还有地下和一些不算容积率的面积)

房价中的楼面 土地价格计算和两个指标有关系,一是土地本身的价格,二是规划容积率。 土地价格就不用多说了,计算时要包括各种购买土地时所发生的费用;容积率就是用用规划总建筑面积除以土地面积,比如在一万平方的土地上建15000平方的房子,那么它的容积率就是1.5。假设一个小区 土地价格为40万/亩,容积率为1.8的话,两种方式得出楼面价: 楼面地价=400000*0.0015/1.8=334元/平方米(0.0015亩是1平方米)。&楼面地价=400000/(666.6*1.8)=334元/平方米(一亩约666.7平方米)

楼板价是什么意思

楼板价的意思是,楼房所占用的土地,土地转让金,折合到楼房的面积上,产生的房价,不算楼房的工程量造价,比如土地价值3000万,上面有10000平米的楼房,楼板价就是土地价值除以楼房面积3000元\平米(举例),这种价格一般是合伙开发时股东内部的价格。

总建筑面积=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扩展资料: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其楼板整体性、耐久性、抗震性好,刚度大,能适应各种形状的建筑平面,设备留洞或设置预埋件都较方便,但模板消耗量大,施工周期长。按照构造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四种现浇楼板: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当承重墙的间距不大时,如住宅的厨房间、厕所间,钢筋混凝土楼板可直接搁置在墙上,不设梁和柱,板的跨度一般为2—3米,板厚度约为70—80mm。

钢筋混凝土肋型楼板:也称梁板式楼板,是现浇式楼板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由主板、次梁和主梁组成。主梁可以由柱和墙来支撑。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后,整体现浇而成。其一般跨度为1.7—2.5m,厚度为60—80 mm。

无梁楼板:其为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撑在带有柱帽的柱上,不设主梁和次梁。它的构造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便于安装管道和布置电线,在同样的净空条件下,可减小建筑物的高度。其缺点是刚度小,不利于承受大的集中荷载。

板式楼板:是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不设置梁),并直接支承在墙上的楼板。它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平面尺寸较小的房间(如混合结构住宅中的厨房和卫生间)以及公共建筑的走廊。板式楼板按周边支承情况及板平面长短边边长的比值,分为单向板、双向板、悬挑板等。

作用

1、楼层中的楼板主要是承受水平方向的竖直荷载。

2、楼板能在高度方向将建筑物分隔为若干层。

3、楼板是墙、柱水平方向的支撑及联系杆件,保持墙柱的稳定性,并能承受水平方向传来的荷载(如风载、地震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墙、柱,再由墙、柱传给基础。

4、有时还要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即围护功能。

5、 楼板还能起到隔声作用,以保持上下层互不干扰。

6、楼板还可以起到防火、防水、防潮等功能。

7、楼板在使用过程中若有重物不可将其集中在一点压在上面以避免造成楼板断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板价

标签: # 楼板 # 房价
声明:关于《楼板价推算房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6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