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触探锤重不同:轻型动力触探锤重10kg。重型动力触探锤重63.5kg。
2,锤击数不同:轻型动力触探仪计每贯入30cm锤击数。重型动力触探仪计每贯入10cm锤击数。
3,落距不同:轻型动力触探仪落距500mm。重型动力触探仪落距760mm。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所达到的深度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扩展资料:
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方法如下:
1、地基承载力轻型触探检测试验方法:轻型动力触探锤重10kg,计每贯入30cm锤击数。落距500mm,探头直径40mm,锥角60度。计算每打入30公分的锤击数N,则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2、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
3、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4、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所达到的深度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扩展资料
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_200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C.0.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C.0.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C.0.5 试桩制作要求C.0.5.1 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对于预制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C.0.5.2 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C.0.5.3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C.0.6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d;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d。C.0.7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C.0.8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C.0.8.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C.0.8.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C.0.8.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C.0.8.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C.0.8.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C.0.9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C.0.9.4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Q-s,s-lgt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C.0.9.5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C.0.9.6 按第C.0.10条和第C.0.11条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C.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C.0.10.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C.0.10.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C.0.10.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公路路基承载力试验用地基(路基)承载力现场检测仪做。它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原位测试仪器,主要用于检验道路基础、坝基、桥基、隧道、涵洞及工民建的基础承载力、压缩模量和液性质数测定。地基(路基)承载力现场测试仪现场就地验槽、原位测试不用取土术,无扰动、对路基、隧道、水库电站、坝基、地基、检测其他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液性指数,探测深度为30公分、还可特殊要求加长杆测到1.5米。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扩展资料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有两种情况:一、在开挖后原天然持力层上做,二、在压实后再做。区别:前者,主要是地质复杂地勘单位对自己的地质勘察报告有估虑的时候做。作完后如果承载力够的情况下,再分层回填,每层确保压实系数大于0.97,这样就可以确定回填的部分足够保证承载力。后者是地勘单位对自己地质勘察很确定,为了保证施工单位在回填部分压实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能否满足地基承载力而作的检测。
300kpa地基承载力用重型动力触探仪。地基设计承载力为300Kpa。使用重型动力触探仪共检测6个点,检测结果分别为600Kpa、780Kpa、660Kpa、400Kpa、830Kpa和360Kpa,该部位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试验用地基承载力现场检测仪;工作原理用一个有一定质量的标准重锤锤击探杆顶部的活塞,通过钻杆将锥形探头压入土内。对于每次锤击,根据活塞内部传感器测得的冲击速度,电子记录器内计算器计算贯入的能量。同时,盒内另一记录器记录到锥形探头触入的深度。根据这两个数据,运用传统的荷兰人公式便可立即计算出锥形探头的动力阻力值。所有这些数据均可被储存在记录器内并可以在完成试验之后,被传输到PC计算机上,然后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
地基要求200kp承载力,重型触探锤击5下即可合格。1、只有地基是砾类土时才会采用重型触探,按照规定只需要锤击5下即可满足200kp承载力的要求。2、一般粘性土地基只需要使用轻型触探,需要锤击27下。3、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4、重型触探仪主要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主要由探头、触探杆及穿心锤3部分组成。主要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轻型触探仪要符合YS5219-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要求,并报现场监理确认。独立基础按基础每个基础都应布置探孔;条形基础一般按长度方向6-8m距离布置探孔,位置宜在外墙转角出、内外墙交接出、纵横墙交接处,但单栋房屋总探孔数不得少于6个。货物仓库每个独立基础都应布置不少于4个探孔。
扩展资料
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动力触探仪分为: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我们所选取的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10,R-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