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是四时的节日的意思。
时节:
详细解释
1. 四时的节日。
《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时节为务。” 高诱 注:“四时之节。”
2. 节令;季节。
《管子·君臣下》:“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
造句:
1、盛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一派娇艳美好的景象。
2、在鸟语花香的时节,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3、初春时节,天气还很冷,迎春花已经悄悄地开放了。
4、清明时节,气候温和湿润,草木抽出新芽。
5、现在已经进入霜降时节,我们要注意添衣保暖。
近义词 :
1.时令 shí lìng 季节;节令。
2. 季节 jì jié一年中有特点的时期秋收季节。
3.季候 jì hòu 时节;季节。
4. 节令 jié lìng 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
节令,节气时令,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在各地方会把一部分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也会因为民族差异把不同的节令当作节日来过。1、节气时令;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元吴弘道《斗鹌鹑》套曲:“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2、蝉的别称。蝉的别名节令”,鲁东南一般叫节令。幼虫又叫“节令龟”。
农时节令是中国古代表达农业气候季节状况的一种方式,即根据农业气候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划分时段,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由于它能简明而客观地反映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历来广为应用。主要有二十四节气、伏、九、梅等。
按划分的依据,农时节令大致可分两种。
一种是根据日地关系,即太阳高度而划分的。太阳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也不一样,因而农业气候各异,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另一种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根据较重要的农业气候现象出现的时间,经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而制定的,如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后九九寒尽、芒种后逢丙日入梅等。
农时的意义:
中国民间在农业生产中,每种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农耕季节和一定的耕作时间,这个时节是二期水稻插秧的好时机,所以田区所需要的水量会增加,如果在这时候发生干旱缺水的情形,就会迫使农夫们休耕。
相反的,如果台风来袭带来过多的雨水,就会毁掉农夫们辛苦栽种的作物。所以才会有“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谚语,表示大暑时节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节令 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节令的含义: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回暖,万物将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寒冷的冬天开始,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有关节令的古诗:元宵节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重阳节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节令口诀古人将24个节气用音韵组成4句口诀,以便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时令
【解释】季节;指时令病。
【拼音】[shí lìng ]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示例】对不起,现在没有这种菜,不合时令。
近义词
季节、节令、季候、时节
时节
【拼音】
【解释】季节;节令;时候。
【出处】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
【示例】秋收时节,我到二姨家去帮忙。
就是24节气。节气: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节令:节气时令.陆游有《《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诗. 24节气有一首歌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一次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二节令如下: 正月立春,二月惊蜇,三月清明,四月立夏,五月芒种,六月小暑,七月立秋,八月白露,九月寒露,十月立冬,十一月大雪,十二月小寒。 十二支配十二月,称为月建。建,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农历的月份即由此而定。农历正月斗柄指寅,以寅始,即以农历正月为岁首,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至于什么意思就不太明白了,应该是阴历的一种划分方法
我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其题跋上的时令称谓也非常丰富,有月令、季令、节令之分月令,是对每一个月份称谓。一月通常称:正月、端月、初月;二月通常称:仲春、仲阳、如月;三月通常称:暮春、末春、晚春;四月通常称:孟夏、首夏、初夏;五月通常称:仲夏、超夏;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七月通常称:孟秋、初秋、新秋;八月通常称:仲秋、正秋;九月通常称:季秋、晚秋、墓秋;十月通常称:孟冬、初冬、上冬;十一月通常称:仲冬、中冬;十二月通常称:季冬、严冬、残冬。季令,是对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称谓。春季通常称: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夏季通常称:三夏、九夏、朱夏、朱明;秋季通常称:金秋、素秋、商秋、三秋、九秋;冬季通常称:寒冬、三冬、九冬、玄英、安宁。节令,是对各种节气的称谓。正月初一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春等;正月十五称:元宵、元夕、元夜、灯节、上元等;二月初一称:中和日;三月初三称: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等,五月初五称:端午、午日、蒲节;六月初六称:天贶节;七月初七称:七夕、星节;八月十五称:中秋节;九月初九称:重阳、重九、菊花节;十月十五日称:下元;十二月三十称:除夕、守岁。
1、时令,犹月令。古时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
近义词:节令
造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2、方言,时令病。
造句:闹时令。
3、学术解释
时令:时下的流行。
扩展资料
时令在现实中的例子
时令河,又称作季节河、歇性河流,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这类河流通常发源于海拔较高的山脉地区,源头及上游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在枯水期因蒸发、下渗严重,导致河水断流。
雨季因暴雨、高纬度地区春季因融雪可引发的洪峰很大,是年径流量分布最不均匀的河流。
我国最著名的时令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及其上游支流叶尔羌河、和田河。我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下游弱水东西两支尾闾,西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查干木伦河、教来河、乌力吉木伦河,嫩江支流霍林河等也是时令河。
我国的时令河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和内蒙高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