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

更新时间:02-09 装修 由 灭队 分享

它完全可以与罗马万神庙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相媲美。这个巨大的圆顶稳定地搁在四个拱形门上,圆顶的两侧有两个直径相等的半圆顶,这两个半圆顶又各有3个附属圆顶来做支撑。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怎样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在1997年就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更愿意称它为“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教堂较为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那饱满而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这种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媲美。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周围是四个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四个顶下的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整个教堂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

教堂改建成艺术馆后,进行了内部改建,通过展示近千幅图片和城市规划沙盘,反映了名城哈尔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不过改建后,原有的格局被改变,作为教堂的功能也已经消失了。

教堂前的广场有“广场鸽”,还设有大型音乐喷泉,有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与白天相比,教堂的夜景更美丽,每当夜幕降临时,在灯光的衬托下,教堂越发显得雄伟神秘,充满异国情调。而在冬季,漫天飘雪时,雪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宛如童话里的城堡,十分梦幻。

伊斯坦布尔——千年之城、世界之都

繁荣与贫穷,冲撞与热情。

从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到伊斯坦布尔,在这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 历史 长河中,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哪里会像伊斯坦布尔一样,历经2700年的政治、军事、宗教的争夺。在一切纷争归于平静,繁华褪尽后,伊斯坦布尔,以它惊人的自愈力,又成为一个超级活力又极具多元素、多文化包容的魅力城市。

提起伊斯坦布尔,你会想到什么?

是著名的地标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

还是独特的人文生活: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巴扎、红茶、烤肉、挂毯?

丰富多元的土耳其,相信去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它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所以伊斯坦布分不同角度去说说。

此篇先看看著名的地标性建筑,老城区的几个清真寺和新城区的独立大街与加拉太塔。

蓝色清真寺Sultan Ahemt Camil

它建于400多年以前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时期,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建筑内部使用了大量伊兹尼克蓝色瓷砖,蓝彩釉贴瓷,白色为底,刻有丰富的花纹图案,整个清真寺内部几乎都是蓝色渲染。蓝色清真寺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四周建有六座演礼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世界十大清真寺之一。

圣索菲亚大教堂

Hagia sophia Museum

穿过蓝色清真寺大门,便是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地标:圣索菲亚大教堂。

它是教堂出身, 一半清真,一半基督 。始建于公元532年,于15世纪,改为清真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收缴所有基督教圣物,并 用灰泥掩盖马赛克镶嵌画,从而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 。讽剌的是,这种做法反而在客观上保护了古老的壁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变成 历史 博物馆,许多被掩埋在灰泥下壁画得已重见天日。

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 历任拜占庭君主都在此加冕 ,教堂里恢弘的皇室之门、数不胜数的马赛克镶嵌画都昭示宗教的尊严和皇室的奢华, 是拜占庭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古典与中世纪两个时代的风格过渡 ,它传承了源自罗马时代的107根大理石柱,帝国时代的巨大穹顶;以及在拜占庭时代才开始大放异彩的细密镶嵌画,其中耶酥的祝福印在墙体上: 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之光。 始于虔诚,终于艺术。

地下水宫殿The Basilica Cistern

地下水宫殿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旁边,虽然在地下,但现在已经成为整座城市最神秘浪漫的地方之一。距今1500年 历史 ,前后花了200年建造,最初是为了缓解战争时期的饮水需求,据说它可以储水10万吨,供当时伊斯坦布尔全城人喝水一个月之久。

《但丁密码》、《007大破天幕杀机》、《特务迷城》等电影拍摄地,地下水宫殿布入其中,由336根高9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撑,加上巨大的拱顶结构,有着浓浓的电影探秘色彩。就如它里面的两根石柱,也是众说纷芸。一根是“美杜莎头像之柱”,一侧头像朝下,一个朝侧面,至今未解之谜;第二根是“泪柱”,顾名思义,有泪珠形状的柱子,花纹精美,上面有个石洞,传说将拇指伸入洞中完整旋转一周,就能实现许的愿望。(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同样被赋予了一样的解读,有很多人排队去许愿。我想说,其实传说就只是传说。)

托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宫殿,中国的故宫,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从15到19世纪,将近400年时间,这里是历任土耳其苏丹的主要居所和工作的地方。

托普卡帕宫由四个庭院及后宫等其它矮小建筑物构成,仿佛是一个城中城。位于第三庭院的“帝国宝库”是整个宫殿的精华,其中收藏的“托普卡帕之剑”镶嵌了3颗巨大的绿宝石。另外宝库里的有一颗86克拉的泪滴形钻石,是世界上第五大钻石,默罕默德四世曾带着这颗钻石参加登基大典。

苏莱曼清真寺asuleymaniye Mosque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俯瞰整个加拉塔大桥和美丽的海湾。500年的清真寺,有着苏莱曼王朝的故事。如果说圣索菲亚大教堂,站在教堂内部,震撼于它的恢弘;蓝色清真寺,多了些优雅高贵冷艳的气质;而苏莱曼清真寺,安静详和,宽广宏伟,站在教堂内部或坐在外面,三三两两的几个人,或许可以用心灵感知到它的 历史 ,甚至是这个民族的一些文化。

独立大街

被称作伊斯坦布尔的“香榭大道”,起始于加拉塔桥,结束于塔克辛广场。独立大街上百年建筑里进驻的却是 时尚 流行的品牌,甜品店、烤肉店、新鲜的水果摊、复古电车、各色教堂、各国领馆,来来往往的人潮接踵而至,热闹非凡。而主大街上旁边的那些小巷,却又有许多当地特色的板凳小店,2里拉一杯红茶、古老的糕店铺、小猫们悠然的躺在街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拐到何处,风格突变,遇见 时尚 先锋的音乐商店、书店、美术馆、剧院。或许新与旧的冲撞就是独立大街的迷人之处。

加拉太塔Galate Tower

加拉太塔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在507年修建的灯塔,最初用木头建造,后来在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直至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复生。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塔身兼数职:警卫塔、监狱、天文台。

现在,加拉太塔的观景台,由于可以不同角度俯瞰到整个伊斯坦布尔,尤其在傍晚时刻配着晚霞,是恋人们首选打卡的浪漫之处。正因如此,这个时间排队的游客队伍着实壮观。为了避免人多,我在午后上去,坐在塔上的咖啡馆中,俯瞰城市的风景,晒着太阳,光线折射进来,是另外一种慵懒和浪漫。

从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城市,融合了欧、亚、非不同民族、宗教、 历史 和文化,当地人们骨子里那热情似火的性情不停冲击着你,让你颠覆很多先入为主的观念......

伊斯坦布尔,它会让你一直沉浸于一种美与割裂之中。

这里有着如疾风骤雨般的爱与恨,

得到与失去,

沧桑与繁华,

热闹与静好,

在这交织的碰撞中让你明白生存的意义。

伊斯坦布尔,一个历经2700年的城市,所有的东西都留在宫廷的彩色玻璃上,街头巷尾的传闻中。

...THE END...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拿破仑

.简述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特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

圣索菲亚大教堂简介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 532-537 年,继续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意为“神圣智慧”)被设计为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大教堂,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圆顶的记录,直到 15 世纪大教堂在佛罗伦萨建成。此外,随着后来的建筑师在建造后来的教堂和 *** 寺时受到圆顶的启发,圣索菲亚大教堂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与设计 在 532 年的尼卡暴动摧毁了君士坦丁堡之前的大教堂之后,查士丁尼皇帝(527-565 年在位)试图建造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大教堂。他委托两位建筑师 Tralles 的 Anthemios 和米利都的 Isidore 建造一座堪比东罗马帝国首都的建筑。主要是数学家的建筑师利用新的建筑概念来建造拜占庭皇帝的建筑通缉。为了创造尽可能大的内部空间,他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中央圆顶,并使用一种称为悬垂的革命性建筑方法来支撑它。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四个三角形的悬垂物,使圆形穹顶的重量可以过渡到下方的方形支撑上层建筑,而不会有巨大的柱子或柱子打断内部空间。 巨大的圆顶采用革命性的施工方法支撑。 现存结构的尺寸显示圣索菲亚大教堂近乎方形:长 269 英尺(81 m),宽 240 英尺(73 m)。当前圆顶的圆顶盘旋在马赛克地板上方 180 英尺(55 m)处。557 年部分倒塌的结构和第一个圆顶于 537 年首次完工。第二个圆顶设计有结构肋和比前一个圆顶更大的弧度,由原始建筑师之一的侄子 Isidore the Younger 设计.Isidore the Younger 面临着修复导致原始圆顶倒塌的几个问题。首先,在最初的施工过程中,砌砖工粗心大意地使用了比砖还多的砂浆。此外,在匆忙完成原始圆顶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等一层砂浆凝固,就开始铺设下一层砖。这导致了结构问题,而这个问题只会因太浅的圆顶而加剧。当圆顶的弧度足够圆时,结构的重量和力会下降到支撑墩中。然而,原始圆顶的弧度太浅,因此向外推并迫使已经削弱的墙壁屈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sidore the Younger 增加了圆顶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弧度和深度,并增加了 40 根肋骨以提供支撑。 圆顶的描述 拜占庭作家和 20 世纪的建筑调查都知道这两代建筑师和两个独立圆顶的历史。9 世纪君士坦丁堡族长 Photios 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壮丽进行了几个世纪的记录: 就好像一个人踏进了天堂,任何时候都没有人挡路;一个人被各种美丽的光芒照亮和震撼,就像周围的星星一样闪耀。然后其他一切似乎都在狂喜中,教堂本身似乎在旋转。 在 20 世纪,许多建筑工程师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规模着迷,想知道它是如何设计、执行和建造的。为敦巴顿橡树园工作的罗伯特·范尼斯是 1930 年代第一位获准进入新世俗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方人。Van Nice 的结构分析随后于 1960 年代发表。 几何设计的美学品质是 20 世纪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作品最受关注的。由于美、和谐和数学的关联,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客观描述揭示了其设计的某种美感。例如,许多建于古罗马和晚期古董君士坦丁堡的建筑都是如此。正如安东尼卡特勒在 1950 年代所写,“早期拜占庭建筑的本质和明显特征,数学与结构力学之间的学科关系。” 例如,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利用悬垂作为一种美学选择,创造和谐与对称。根据卡特勒的说法,悬垂是工程问题的几何解决方案,同时创造了美学效果。几何与美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拜占庭式的理解和工程天才的特征。圆顶的设计象征着巨大而美丽的事物。 室内装饰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很有创意。内部衬有巨大的大理石板,可能是为了模仿流动的水而选择和设计的。中央穹顶漂浮在一圈窗户上,由两个半穹顶和两个拱形开口支撑。这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不间断的中殿。悬垂物上覆盖着巨大的六翼天使马赛克,称为六翼天使。两个拱形开口由一直下降到地板的巨大斑岩柱支撑。 最初,教堂中殿内衬错综复杂的拜占庭马赛克,描绘了福音书中的场景和人物。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后,这些基督教马赛克中的许多都被 *** 书法覆盖,直到 20 世纪土耳其世俗化后才被重新发现(当时它于 1935 年被改建为圣索非亚大教堂博物馆)。这包括主圆顶上的马赛克,这幅马赛克可能是 Christ Pantocrator(全能),它横跨整个天花板,现在覆盖着非凡的金色书法。在中殿的地板上,有 Omphalion(地球的肚脐),这是一块巨大的圆形大理石板,是罗马人拜占庭皇帝加冕。奥斯曼帝国苏丹为完成从基督教教堂到 *** *** 寺的过渡而最后增加的一项内容是在教堂中殿的柱子上悬挂着八枚巨大的奖章,上面刻有 *** 书法,上面刻有 *** 、先知 *** 、第一位先知 *** 的名字。Rashidun 哈里发的四个哈里发,以及先知的两个孙子。奥斯曼帝国还增加了一个米哈拉布、一个迷你吧和四个巨大的宣礼塔,以完成向皇家 *** 寺的过渡。 对后来建筑师的影响 6 世纪建筑师的大胆天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使用了悬垂和鼓膜。他们的创新技术使用包括砖骨料是更轻,比允许的圆顶创造西方不超过内部空间坚固的石头或混凝土多个塑料欧洲1000年。此外,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后:1453 年,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天才建筑师继续统治着征服的奥斯曼帝国,(www.Lishixinzhi.Com)他们利用 *** 寺的设计。奥斯曼帝国征服了这座城市,但拜占庭人的艺术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征服了奥斯曼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奉 *** 二世的命令征服者在征服后的几天内被改建为 *** 寺,以新的形式和时代保留了拜占庭建筑的遗产。 最著名的奥斯曼建筑师思南直接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其他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在苏莱曼一世 (Suleiman I the Magnificent) 时期工作,思南设计了许多皇家 *** 寺和其他结构,在平行的半圆顶和墙壁上具有相同的半球形圆顶支撑悬垂物。布局和设计肯定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启发。哈蒙德提出了思南最伟大的作品,即 1557 年完工的苏莱曼 *** 寺,它与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将其与当时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创新相结合。 后来的奥斯曼 *** 寺同样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影响。例如,蓝色 *** 寺保留了受圣索菲亚大教堂启发的布局,该布局建立在其悬垂和半圆顶的创新之上,以创造内部空间。此外, *** 教对几何形状和图案的使用,与在图标中使用的东正教图像相反,也发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庭在前面提到的神圣建筑中使用几何的连续性。事实上,在塞利姆二世统治期间,建造苏莱曼尼耶的同一个思南也致力于修复拥有千年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对奥斯曼建筑的影响外,几个世纪以来,它还启发和影响了希腊和俄罗斯东正教建筑。维多利亚·哈蒙德(Victoria Hammond)是《天堂 的愿景:欧洲建筑中的圆顶》的作者,特别指出莫斯科和基辅的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的灵感直接来自 10 世纪早期莫斯科人与君士坦丁堡的接触。 尽管随着基督教圣像的移除,从拜占庭到奥斯曼帝国的过渡已经结束,但圣索菲亚大教堂仍然作为一个名为 Aya Sofya 的 *** 寺继续其作为一个神圣空间的功能。即使在今天,圣索菲亚大教堂仍然保持着神圣空间的地位,尽管它目前是一个世俗博物馆,因为它激发了灵感、象征着什么,以及它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最初的建筑师将结构视为宗教和数学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它对观众的影响。作为回报,圣索菲亚大教堂对眼睛的影响决定了其持久的重要性和美丽。它的规模、象征意义和建筑材料的超越性证明了查士丁尼在 537 年首次完工时所说的话,“哦,所罗门,我胜过你!”

声明: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6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