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越窑、汝窑、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和龙泉窑。
官窑
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中国钧窑
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非同一般。
中国定窑
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越窑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吉州古窑
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该窑产品当年曾远销海外,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纷予珍藏。 1982年和平共处1984年,在吉州窑遗址上相继建立“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窑瓷厂”,研制和生产各种仿古瓷,行销国内外。 古窑遗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觉寺塔,塔高25米,六面九层,巍然耸立,与古朴的窑包和仿古园林式厂房交相辉映。
耀州窑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
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包括: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宋代唐三彩等。1、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六方形瓶体,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开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是乾降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纹。2、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揽,故此又称“橄揽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桃枝一枝,枝上绘有寿桃及盛开的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褐彩,寿桃施粉红彩,桃花施白彩。主题纹样选用寿桃,寓意多福多寿。3、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汝瓷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将器物迎着阳光看,隐约可见肉红色。器表开片密布细小,形成鱼鳞状,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晨星,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的风采。4、宋代唐三彩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如果是要选择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物品,那么必然是陶瓷。我国是陶瓷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陶瓷就是我国的象征,同时陶瓷文化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的坭兴陶、云南建水的紫陶和重庆的荣昌陶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陶,因为它们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工艺。
首先,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陶器。宜兴陶瓷历史悠久并且有上千个品种,其中以紫砂茶具最为著名。紫砂陶的魅力在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造型工艺,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喜欢将诗词画作雕刻在紫砂陶上,并且在外观造型和工艺方面不断创新,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砂陶独特的儒雅文化,使得紫砂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钦州坭兴陶有万年桂陶的美誉,是广西上万年的制陶文化传承至今的优秀产物,其独特窑变艺术和优美的造型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坭兴陶在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窑变,尽管不添加任何颜料,但其成品的颜色和花纹绚丽多彩,所以也被称为我国陶瓷中一绝。
其次,云南建水紫陶因成品呈赤紫色而闻名。建水紫陶距今有九百多年历史,由于无轴磨光的工艺,使得紫陶瓷器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后来距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云南建水早在3500多年前已经有制陶业,所以建水紫陶以不凡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四大名陶之一。荣昌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以工艺美术陶、园林艺术陶和日用陶为主。荣昌陶采用的泥土可塑性强,因此烧制而成的瓷器具有不渗透、保鲜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也有泥精的美誉。其次荣昌陶色泽天然,给人古朴的感觉,但敲击声清脆悦耳,所以经常会用来做茶具、酒具等日用品,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最后,在我国几千年的陶瓷艺术发展中,得益于匠人们倾尽血汗,使得我国陶瓷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有必要去了解我国辉煌的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
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
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再说白瓷,白瓷洁白如玉,色泽胜雪,从唐代瓷器中可见一斑 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华丽,而是喜其清洁如冰,进一步引申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无瑕,清洁不染,清凉无为。这点和后期崇尚繁琐奢侈的华而不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后世的玉,不是与传统精神相符的简洁明快,而是多为繁乱华丽的玉雕,过于强调人为修饰,从而忽略了玉质朴的天然本质。所以,从根本上说,玉和瓷器一样,已失掉了它原有精神与内涵。
扩展资料: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代瓷器
江苏宜兴“紫砂陶”最有名,宜兴窑承宋代而兴盛,多作茶具“紫砂壶”,有泡茶色纯,隔夜不馊,用久味永,泥色生辉的特点。陶色有赤褐、淡黄、紫黑等,由紫砂细泥、白泥、绿泥、大红泥等高温烧成。质地本色自然淳朴,以造型取胜,“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塑造精致。浅刻花卉、文字装饰。正德年间龚春从僧学艺制壶,人称“供春壶”、“栗色枒杶如古金铁,敦庞周正”。有“龚春树瘿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桃形紫砂杯”,整器呈暗红色,形为半剖的桃子,以长有小桃和嫩叶的桃枝作錾和足,造型新颖。器表镌“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诗句。杯托为后人配制,是一件紫砂器珍品。随后,有时朋、董瀚、赵梁、元畅称“四大家”,万历年间的时大彬,师承龚春极富巧思。“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用料常杂以砂硐土,烧成紫红中现白星,是其特色。宜兴窑还有“釉陶”,有天青、天蓝、云豆、茄皮、葡萄紫、月白等釉色。胎色有白有紫,釉厚有乳浊,开片细密,浑厚古丰人始自明中叶、后有欧子明在鼎山镇设窑,仿宋代官、哥、钧窑花盆、文房用具等,人称“宜钧”。
唐朝著名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至于你说的唐三彩它是属于陶器制品。唐三彩起源于汉代的,只不过在唐朝得到l额发展,它的颜色也不是不只有三种,只不过是以黄色绿色白色为主。所以称为唐三彩。但是说到瓷器唐朝还是青瓷和白瓷有名,当时有种说法是南青北白,南方的f青瓷比较有名就是浙江越窑,而北方有名的则是河北刑窑。但是要记住瓷器是由陶器演变过来的,所以有点说法就是陶瓷不分家。
青瓷是最初瓷器的样子,可以说是青瓷就是瓷器之母。白瓷也是从青瓷发展过来的,白瓷胎制比价细腻。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它有明显的的青瓷痕迹,当然这是早期的白瓷。白瓷的发明可以说是整个瓷器行的进步,因为人们可以创造出除了青瓷外另一种色泽,等于是打开了人们视界的大门。以后的青花瓷,五彩瓷,都是来源于白瓷。相对于青瓷来说白瓷也是更加有难度的,耗费时间也是更多的。
唐三彩我认为是非常好看的,它的色泽非常亮丽,以黄色绿色青色为主,给人的视觉效果是非常舒适的。唐三彩主要是分布在长安与洛阳,所以这两地出土的也比较多。唐三彩作为陪葬品不仅仅只是高官贵族。平民百姓也有这种习惯。它形状也是各异的,有人类,碗盘,家具,种类是比较丰富的。甚至于它还会刻画当时的风土人情。但是唐三彩不一定是要哪三种颜色的。
我国的历史文化是比较悠久的,所以先辈们给我们的东西也是比较丰富的。唐三彩和瓷器只是我们文化中一小部分的东西。
中国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1、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2、汝窑: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汝瓷在中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3、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4、定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5、哥窑:哥窑瓷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扩展资料中国五大名窑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纵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号召,推动五大名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以保护、传承、弘扬国粹艺术为己任,特邀五大名窑代表大师和著名陶瓷专家组成专业,经多次深入各窑口考察研究,历时三年精心甄选倾心研制,严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艺手工烧造,再现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绝世经典—!
釉陶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对研究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作用。釉陶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在皇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釉陶也不例外,不同等级使用不同颜色的釉陶。唐三彩是釉陶界的巅峰之作,除了这个,中国历史上还有多种釉陶类型,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吧。
一、 铅釉陶
铅釉陶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一种表面施铅釉的的陶器,在东汉时期非常流行,主要是以绿色较为流行。就如同它的名字所说,这种陶器是用铅的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700摄氏度左右就可以熔融,因此温度较低,属于低温釉陶。也正因为烧成温度低,所以发现的这类釉陶都被使用在墓葬明器上,没有实用器。
二、 北朝釉陶彩绘俑
北朝时期,釉陶工艺被引入建筑设计中,开始出现釉陶的建筑饰件,北朝釉陶彩绘俑就是北朝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三、 辽三彩
除了赫赫有名的唐三彩,辽代时也有一种釉陶叫辽三彩。辽三彩大多数用黄、绿、褐三种釉来烧制,也属于低温釉陶。辽三彩很有契丹族的风格,有鸡冠壶、筒式瓶等器型。与唐三彩不同的是,辽三彩的胎色是纯白的,而且胎含土量比较低;另外,它俩最大的区别是,辽三彩中没有蓝色,而唐三彩中含有蓝色。
四、 素三彩
介绍过了辽三彩,我国历史上还有一种素三彩。素三彩开始于明正德年间,康熙时期又重新烧制。它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其他颜色或许也会使用,但坚决不用红色。
釉陶种类还有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呢?欢迎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