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基础的建材产品,混凝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而言,我们说到混泥土指的都是一种用水泥沙子或者石头混合而成的产品,这也是混凝土名字的由来,它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可以保障坚固牢靠的建筑效果,并且也能够为大家提供多种多样的分类选择,包括根据密度进行划分的三种混凝土,以及根据使用功能或者时施工工艺进行划分的多种混凝土,总之大家能够参考这部分信息进行合适的选择,或者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下文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配置技巧。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
减水剂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 ×100%=βs
得:细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则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 1 : 2.80:4.21:0.26:0.021:0.62
三、沥青混凝土一方多少吨
准确计算的话,要依据试验室马歇尔试件的密度。通常集料的密度大时,混合料试件的密度也大,其每立方米的质量也会大。
不过,我国《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给定了细粒式的标准密度,是为了计算定额中细粒式的材料量,以及体积和重量的换算。《定额》规定,细粒式的标准密度为2.351g/cm³,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细粒沥青混凝土大概2.351吨。
以上为大家举例的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以及配置方面介绍和参数,它们告诉我们,混凝土是一种后期加工制作而成的产品,所以它根据沙子投入的多少或者是水和水泥的不同,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市面上的混凝土后期的质量表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有些可以用在屋顶的装饰或者是住宅外部的装饰过程中,还有一些则只能够用来加工成为工艺品,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不同的拌合设备分为两种:1、沥青用量:石子+矿粉+沥青=100%2、油石比:石子+矿粉=100% 沥青除外通常说:油石比5% 沥青用量=5/105=0.476=4.76%
AC-13C型普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最佳油石比(%)各矿料用量(%)1#料2#料3#料4#料矿粉5.328231133.54.5沥青砼的配合比有很多种,不同的用途不同的部位,配合比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要知道你的沥青砼是用来做什么的,在哪个部位上去用,才好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确定了上面几个问题以后,你可以去参考沥青砼的配合比有很多种,不同的用途不同的部位,配合比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要知道你的沥青砼是用来做什么的,在哪个部位上去用,才好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确定了上面几个问题以后,你可以去参考中国混凝土网查询
通常SMA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油石比约为5.5%~5.6%,A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油石比约为4.5%~6.01%。
油石比是指混合料中沥青和矿料用量的重量百分比 。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的检测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的重要检测手段,为此,常用的油石比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精度较低、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
扩展资料:
确定最佳油石比的经验公式:
沥青混合料设计国内外普遍采用体积设计法或体积分析法,可采用体积分析法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对与油石比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本文所指沥青混合料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可采用公式
计算。
式中:VM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不得小于规范规定最小矿料间隙率,在初算时可采用规范规定最小矿料间隙率代替,在明确沥青混合料的实际矿料间隙率后再用此公式算出。
Va——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规范规定为3~5%,在实际工程中可取为4%或其它定值。
Ra——沥青结合料相对密度,(25℃/25℃)。
Rsb——集料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式中P1,P2,P3~Pn为各种集料的配比,其和为100,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为R1,R2~Rn(石屑和矿粉采用表观相对密度)。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构成,可以认为,1体积混合料中有
体积的集料构成骨架;有预先希望的Va%体积空隙(即设计空隙率);所剩
体积均为沥青填充,此即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方法。
在实际配合比设计中通常采用的矿料间隙率较规范规定的最小矿料间隙率大1个百分点左右。为此,在给定工程中可将规范规定的最小矿料间隙率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最佳油石比的计算,即
M总=R*V=25121.9976t
m沥青=4.2%*M总=1055.1
m石=95.8*M总
M矿粉=m石*5%
M机制砂=m石*41%
M石灰石1=m石*20%
M石灰石2=m石*34%
体积为V=9921.8m3,密度为R=2.532t/m3,总质量M总=R*V=25121.9976t。
扩展资料:
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
其主要原因为:①计量标准向ISO国际标准靠近;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LH改为AC。
1.1 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
1.1.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9 或AC—13 形式出现
1.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16 或AC—19 形式出现
1.1.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
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 常以AC—26 或AC—31 形式出现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1.2 按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孔隙率大小分类
1.2.1 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3%~6%)
1.2.2 Ⅱ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4%~10%)
c、AM型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孔隙率为(大于10%)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渗。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须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根据不同的用料情况,结果差别是比较大的。AC-13一般用玄武岩,配合比包括两个指标:最佳油石比、标准密度。最佳油石比一般4~5%,标准密度约2.6g/cm3。
在沥青密度为1.028g/cm3、油石比4.5%的情况下,建议如下人工砂43%、4.75-9.5mm细骨料37%、9.5-12.5mm粗骨料20%。
某公路B1标段工程中,其桥挖空桩基础工程为C25砼。坍落度设计要求为90---110mm,水泥采用某水泥二厂生产的强度等级为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某石厂生产的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混凝土用砂采用某砂场生产的中砂,拌合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初步计算配合比.1、确定试配强度fcu。0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2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δ=5.0 则:fCU。k+1.645δ=30+1.645Χ5.0=33.23MPa2、确定水灰比W/Ca、计算水泥实际强度fce 所采用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暂时没有资料,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按常规取rc=1.13则fce=1.13Χ42.5=48.025MPa 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其回归系数按表取aa=0.46 aa=0.07W/C=(aa。fce)/(fcu)+aa。0ab。fce) =(0.46Х48.025)÷(33.23+0.46Х0.07Х48.025)=0.64 根据耐久性要求,取水灰比W/C=0.51
方法如下: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每个阶段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一是确定矿料的级配比例,二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这种设计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逐步深化,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真正将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
扩展资料:
1、生产配合比验证(生产配合比验证分为试拌、试铺两个阶段):
试拌是按确定的目标配合比所调试的皮带转速、流量进行冷料上料,按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比例及最佳沥青用量做为热料仓的进料比例。
经验证符合要求的生产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在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规格发生细微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冷料进料比例,使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规范规定。在不脱离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材料,灵活的进行配合比设计。
3、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和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条件;同时要严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始终控制在设计的最佳状态。
4、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关键,它对沥青混合料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特别注意原材料级配的变异性、颗粒形状、0.075mm颗粒含量及针片状含量等。
5、过程控制:将拌合楼每日生产的混合料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计算出沥青用量和各种材料用量与生产配合比及容许的波动范围相比较,评定是否符合要求。
要看石料才知道怎么配的,不同的石料筛分结果配合比也是不同的。再有就是AC-13也要看具体什么型号?是老规范的I型或者II型还是新规范的F型还是C型?我平常作出来的AC-13I的配合比是10-15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中砂:矿粉=27:22: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