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餐具摆放

更新时间:02-09 装修 由 静谧 分享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古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而其中在用餐上更是非常的讲究,细致到餐具的摆放上面,礼仪知识也是非常之多的。

中式餐具的摆放礼仪

第一托:骨碟、勺垫、瓷勺;

第二托:葡葡酒杯、白酒杯;

第三托:筷架、筷子、公用餐碟、公用勺、公用筷和牙签桶;

第四托:叠好的餐巾花;

第五托:烟灰缸。

中餐具的主角——筷子,也有规则,筷架应放在骨碟的右侧,注意图案摆正,如果是动物图型,头一律朝左。将带筷套的筷子放在筷架上,筷子套的图案及文字要朝上对正。筷子末端距离桌边1厘米。公用碟、公用勺、公用筷应放置在正、副主人席的正前方,碟边距葡萄酒杯底托3厘米,碟内分别横放公用勺和公用筷,筷子放在靠桌心一侧,勺放在靠近客人一侧,勺柄朝左,筷柄朝右,成为对称型。公用勺和公用筷之间距离1厘米;筷子出餐碟部分两侧相等。

此外,中餐具里餐、酒具的摆放也有规则,摆骨碟时将餐具码好放在垫好餐巾的托盘内,左手端托盘,右手摆放。从正主人席位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摆放时要求花纹(字头、店徽)要对正,协调一致,碟与碟之间距离要相等,碟边距桌边1厘米。 摆勺垫、瓷勺时勺垫摆在骨碟前方,瓷勺摆在勺垫的中央,瓷勺柄朝右,勺垫距碟边1厘米。摆酒具时葡萄酒杯应对正骨碟中心,葡萄酒杯底边距勺垫 1厘米;白酒杯摆在葡萄酒杯的右侧,杯与杯上口处距离1厘米。酒具的花纹要正对客人;摆放时拿杯座,不能拿杯口。

中餐具摆放还有一些细枝末节不容忽视,牙签桶应摆在公用碟的右侧,不出筷柄末端,不出公用碟的外切线。将叠好的餐巾花插在水杯中,摆在葡萄酒杯的左侧,三套杯应横向成为一条直线,水杯的上口距离葡萄酒杯口1厘米。烟灰缸从正主人席位右侧开始,每隔两个座位摆放一个,烟缸前端应在水杯的外切线上。烟缸一般有三个架烟孔,其中一个架烟孔朝前桌心,另外两个朝向两侧的客人。把火柴摆放在靠桌心侧,火柴盒的封面朝上,火柴磷面向里。

中餐餐具如何使用和摆放

一、筷子筷子是中餐餐具中使用最多的,而且是直接用手接触的餐具。放筷子时,必须是成对的,拿筷子吃菜时,筷子不要碰到旁边的人,和别人说话时,要放下筷子,表示礼貌,筷子不要舔来舔去,也不要直立地插在碗中,更不能用筷子敲桌子或碗。二、盘子盘子一般比较大,是餐桌上盛放菜肴的餐具,除非餐具中间有玻璃转盘,否则盘子放在桌上不要挪来挪去,那样不礼貌三、碟子碟子型号比盘子小,是放在自己跟前的小碟,用来盛放从公用盘中夹过来自己吃的菜,小碟中的菜,吃多少取多少,不要浪费,鸡骨头鱼刺之类的残渣要放在小碟的前方,不要随意吐在桌上。四、饭碗饭碗是用来盛饭供自己吃的餐具,也有大小号之分,一般饭量大的用大号碗,饭量小的用小号碗,做客时,尽量不要回碗,吃饭时,可以用手端着碗吃,不要用嘴趴在桌上够着碗吃。

中餐礼仪有很多,中餐餐具的使用有哪些讲究

我们知道西方吃西餐时有很多的礼仪讲究,尤其是西餐的餐具,用餐的时候怎么用是非常有学问的。但是同样的,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餐礼仪也有很多,我们食用中餐时所用的中餐餐具也是有使用讲究的。只不过是我们用惯了中餐餐具,没有发觉我们一直在贯彻着一种礼仪罢了,因为习以为常就认为我们的中餐餐具在用餐时没有讲究,其实中餐餐具的讲究要比西餐餐具的讲究要多。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餐餐具在使用时的具体礼仪,相信大家在看介绍的过程中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这正是我们每天吃饭时都会做到的一些细节。

一、中餐餐具筷子的使用讲究

首先,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时用的主要餐具,筷子也是有使用讲究的。比如说准备吃饭时摆筷子,一定要将筷子夹取食物的那一段冲着餐桌中心,并且筷子放就是放一双。并且摆放筷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把筷子叉到饭碗中,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还有就是筷子只能用来夹取食物,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敲击碗盘,也不要拿着筷子和别人说话,吃完东西要把筷子整齐的放好。

二、中餐餐具勺子的使用讲究

中餐餐具勺子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勺子一般在中餐中主要是喝汤用的。一般小勺子是自己喝自己小碗里的汤用的。如果是一大碗汤放在餐桌上,一般主人会专门准备一把大汤勺,方便客人分盛。盛汤时一般不要盛太满,不要溢出勺子。

三、中餐餐具碗碟杯盏的使用讲究

中餐餐具碗碟杯盏也有一定的使用讲究,碗用来盛饭,盘子用来盛菜,碟子一般盛点心,而杯子只能盛水或者果汁,盛酒一定要用酒杯,这才是正确的用餐礼仪。

如果您对中餐餐具的使用讲究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积极留言同我们分享更多的观点。

中餐摆盘技巧有哪些

中餐摆盘与西式摆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掌握摆盘技巧是餐厅服务员必备技能之一。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中西摆盘差异及中餐摆盘注意事项。中西餐摆盘的区别:中餐与西餐最大的区别在于合餐制与分餐制,中国人注重团圆的家庭氛围,共享美味的形式与习惯也影响着菜品的摆盘,中餐多选用圆盘容器,也缘于此。此外,中餐菜品多暖色,热闹喜庆,要注意盘子颜色的选择,不可过于靠色。西餐摆盘灵活性大,会注重很多菜品以外的东西,如季节、餐厅风格、菜品主题等,没有固定模式,但是同一盘中不同食材的味道绝对不会互相影响,中餐则是注重传统习惯与色香味全面结合,随着中西交流,中餐的摆盘也逐渐多样化了。如今中餐厅的传统菜品也渐渐重视摆盘效果,说明摆盘的好坏直接影响客人的食欲,所以摆盘的技巧也是一名厨师所要必备的技能之一,不可懈怠。一、摆盘的基本形式混合摆盘:这种摆盘适用于不同颜色,不同食材的菜品,加调汁拌匀即可。 分隔摆盘:将不同味道的原料或菜品放在同一盘的不同隔断中,较常见。立体式摆盘:在西餐中很常见,如今中餐也经常使用,这种形式需要设计感和想象力,错落有致的立体形状可呈现时尚现代感。平面式摆盘:重叠平铺于容器之上,适用于片状冷餐,如冷肉品等。圆柱摆盘:与立体摆盘异曲同工,但它不需要复杂的造型设计,只要将食物放在盘中成圆柱形状,主体美观且整洁。放射状摆盘:有统一感,而且主次分明,放射开的图案更显整齐。二、摆盘Tips:1、选择餐具要符合食物特性2、餐盘大,易塑造菜品样式3、食材纹理和材质一般遵循软对硬、粗糙对顺滑、干燥对粘稠等4、食物摆放要整齐,不可超出盘子边线5、附加内容不要过多6、主体食物突出,忌喧宾夺主7、注意饮食卫生其实摆盘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要不断吸取新鲜事物、自我更新、掌握经验、记录不足,这样才能创造独特的摆盘风格,提升专业水平。

中式餐具摆放有什么讲究

■ 筷子:要求成双成对,不能单一使用;作用时不能舔筷子;不能用筷子插取食物或将它插在饭菜中;不能挥舞筷子;不能用筷子指向他人;不能用筷子敲击其他餐具;不能将筷子放在杯、碗的上面,应放在筷子托上。 

■ 汤匙:不要用汤匙取菜;不能将汤匙全部含在口中吸吮;不能将汤匙中剩余的汤汁再放回汤碗中;汤较热时,不能用汤匙搅拌。

 ■ 食盘:用来放从公用菜盘中取用的菜及进餐时的放弃物。食盘中的菜数量不宜过多,品种以一种为宜;将放弃食物放在食盘上距自己较远的一端,存放的放弃物较多时,可以请待者换一只干净的食盘。 

■ 饭碗:不能端起饭碗食用;除主食外,饭碗内只可放少量菜,不能盛放汤或其他食品及放弃物;倒扣饭碗是对主人的大不敬。 

■ 水盂:用于洗取食物的手指;只能轻轻涮洗手指。 

■ 牙签:只宜使用一次;不能用它扎取食物或挪作他用;不宜将牙签叨在口中。 

■ 湿毛巾:宴会开始时待者第一次送上的湿毛巾只能用来擦净手部,不能用来擦脸或擦嘴;宴会即将结束时,待者再次送上一条较第一次稍小的湿毛巾,专供擦嘴之用,不能用来擦脸或擦汗。

中餐餐桌上摆放哪些餐具

完整中餐餐具包括:筷子、勺子、碗、盘子、汤盅、水杯、牙签、餐巾餐具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筷子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筷子必须成双使用。中餐用餐礼仪中,用筷子用餐取菜时,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注意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挠...

中餐礼仪餐具摆放

餐具的摆放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直接关系到用餐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宴请活动中,更要注意摆台的礼仪,不能半点马虎。下面由我给大家带来的中餐礼仪餐具摆放,希望各位客官喜欢!

中餐礼仪餐具摆放1、工作台需要准备的物品

个人餐具:餐碟、毛巾碟、汤碗、勺、味碟、筷架、筷子、牙签、玻璃水杯和瓷器茶杯等。

公共餐具:两壶(酱油和醋)、三盅(牙签、盐、胡椒)、烟灰缸、花插、台卡等。

▶餐碟:又称骨碟,是宴会中吃冷、热菜和接骨、刺等的盘。一般选用直径为6in的圆盘。

▶味碟:专为客人剩放各种调味品的小碟子。

▶汤碗:专门用来盛汤或者吃其它带有汤汁的菜肴的小碗。

▶汤匙:用作喝汤、吃甜品或带有汤汁的菜肴

▶筷架:品种繁多,造型各异。主要作用是避免筷子与台布接触,保证用具清洁卫生。还可以提高宴会规格,增强宴会桌的气氛。

▶筷子 :种类很多,宴会一般用红木筷、象牙筷。

中餐礼仪餐具摆放2、餐具摆放流程

骨碟定位→摆放调味碟、汤碗汤匙→摆放筷架和筷子→摆放玻璃器皿→摆放公共餐具

中餐礼仪餐具摆放3、餐具定位

骨碟:定位,座位正中,距离桌边约1.5cm

味碟:摆在骨碟的正上方,相距1cm。

汤碗:摆放在味碟左侧1cm处,与味碟在一条水平线上,匙柄朝左。

筷架:摆在骨碟盘右侧,与味碟在一条直线上;筷子、长柄勺搁摆在筷架上,长柄勺距骨碟盘3cm;筷尾距餐桌沿1.5cm,筷套在筷架上方的部分约为5cm,筷套正面朝上。

茶碟:摆放在筷子右侧,距餐桌沿1.5cm,茶杯反扣在茶碟中,杯耳朝右与筷架平行

袋装牙签:摆在骨碟与筷子中间,底端距桌边1.5cm

葡萄酒杯:在味碟正上方2cm。

标签: # 中餐 # 餐具
声明:关于《中餐餐具摆放》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6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