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定义:物体比重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也叫密度。根据这个定义就可以知道以下几个事实:1、计算公式:比重=质量/体积 (因为定义要求的是单位体积),比如两立方米的水中两顿,那么水的比重就是2000Kg/2000m^3=1,这就是说水的密度是1Kg/m^3(1千克每立方米)。如果考虑水的气态和固态可以知道,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重是会变化的2、之所以说比重也是密度,是因为比重的概念放映的是体积内物体的质量,通俗地讲就是这个东西是不是“结实”,这个“实”就是密度的概念3、作为一个物体的性质,是可以用来区别于其他物体的,比重比重,就是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的(物理上表现为质量,因为在同一个重力场中,质量决定了重量)这么解释楼主总该满意了吧。
比重就是相对密度。液体和固体的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
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比重是无量纲量,即比重是无单位的值,一般情形下随温度、压力而变。
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比值。
矿物的化学成分中若含有原子量大的元素或者矿物的内部结构中原子或离子堆积比较紧密则比重较大,如果相反比重较小。
如果液体石油的API重力大于10时,它比水轻并漂浮在水上,如果低于10,它是较重。因此,API比重可视为液体石油和水的密度的相对密度。
物体的重量与物体体积的比值,有些国家是把比重规定为干燥物体完全密实的重量和同体积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比如:金子的比重是16.5,水银的比重是17.32。
物质单位体积的重量叫做该物质的比重。重量除以体积=比重。物质比重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比重”这一概念已经不常用。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质量除以体积=密度。物质密度不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铁匠观点未必正确。兼与马老师商榷。
比重就是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计算公式是ρ=m/V。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kg/m³。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其比值就是定值。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把一钢板切割成大小不同两块,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密度不变。
扩展资料
密度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因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物理量为压强和温度。
气体密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气体只给出标准状况下或者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其他状况下的密度可以通过气体的状态方程(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范德瓦尔斯方程)计算。
液体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组分,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但有时也不能忽略),很高的压强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比重也称为相对密度,固体或液体的比重=该物质的密度(完全密实状态下)/3.98℃时纯水的密度(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重是指该气体的密度与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的比值。比重有时也指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比重的释义比重一般有两种意思。常见的意思指 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比如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重也指物体的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或干燥物体完全密实(没有孔隙)的重量和同体积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比如,地质上矿物的重量与4℃时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称为矿物的比重。比如水银的比重是13.55,金子的比重是19.3。我国在有些书籍中,把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重量也译成比重。可用符号ω表示。ω和s.g.有所不同。ω和密度ρ之间的关系为ω=ρg,式中g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随地区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所以ω也随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