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对的,他叫杰昂·米罗,杰昂·米罗(J·Miro 1893-1983)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人们觉得比日常所见更为真实。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划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这是画的评析)其他直接搜这个人的百度百科就有,我就不一一复制了,希望能帮到你
抽象画不要太注重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要多思考其作品的装饰性,装饰的美感最重要。
同其他绘画作品一样,油画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应该从构图、色彩、形象刻画、气氛等基本绘画因素的。油画非常独特,从构图、色彩、氛围以及形象刻画上表现和欣赏。西方油画非常注重材料上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肌理上的变化和传递的情绪和思想、文化底蕴。
绘画作品在具象或者抽象上,都应该言之有物,记录和表达画家的感受和想法。它描绘的并不是某个东西,也不强求观者要看出它画的是什么,而是纯粹的欣赏画面的颜色和笔触、构图等美学因素。
抽象画一般没有明确的主题,人们可以理解它,解读抽象画的同时是在解读自我,理解自我。艺术在西方表现主义理论家所说,表达情绪是艺术的关键。而抽象艺术可以表达个人情绪,也可以表达美学研究。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
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
抽象艺术,特别是由抽象绘画是现代艺术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他完全打破了艺术原来强调主题写实再现的局限,把艺术基本要素,进行抽象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籓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
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于美术领域,便有了抽象性艺术、抽象主义、抽象派等概念。
初学者的话 是很难理解什么是抽象的。。 所以画出来的抽象画也是没意义的 建议 一步一步来 抽象画 看似 简单 乱画的 其实内在意义是非常博大的~~ 等你对油画 有所进步 有所了解的时候 你自然就会画抽象画了。 颜色“脏” 指的是 那种颜色在画面里不协调 。
可以画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球体。宇宙是由不同的星球组成的,在地球的四周画上大小不一的球体,球体外圆画一圈光环,再点缀上蓝色的星空即可。
在一些人看来抽象画就是乱画,其实不然,抽象画是画家个人的主观意识的外散表现。画抽象画时,要注意线条与色彩的运用,并在绘画中注意融入自己的思想和主观意识,不能不带思想的乱画。
抽象画的思想是由欧洲首先传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抽象画往往很难被我们普通大众所理解。在创作抽象画时,不能够以具体的客观形象化的出现在画纸上,抽象画讲究的是画家个人的自我主观思想的表现。在画抽象画时一定要融入情感表现,整夜正恰恰是所以的抽象画派的艺术家们一直认同的。
想要画好抽象画除了过硬的绘画技术以及丰富的美学知识储备之外,在画画过程中对于线条与色彩的把握也是一副抽象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画抽象画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要靠经验的积累以及自身的阅历来帮助作画。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尤其在绘画这一领域,巴勃罗·毕加索是闻名世界的大画家,他不仅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还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然而,无论是他还是梵高,到了职业生涯末期,都逐渐改变了画风,他们的笔触一步步脱离了“形”的阶段,向着事物本源进发。然而,这一境界却不是凡人能接触到的,就像那4幅价值过亿的抽象画一样,虽然看上去简单无比,甚至会一度怀疑出自小孩子之手,但实际上,其内容之丰富,却无一人能看懂。
第一幅,便是毕加索的《多拉·马尔与猫》。打眼看上去,这幅画的内容一点也不复杂,不外乎就是一个女人坐在椅子上,一只黑猫站在椅子的靠背上。不过,这个女人却是毕加索爱了8年的情人多拉·马尔,当时,毕加索正处于感情极度饱满的时期,而且他还刚刚独创了立体主义,他的画法已经不再拘泥于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将具象本身与表现抽象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传统的透视画法只能表达固有观点,而他则是通过最简单直接的画面表示一个人的所有部分。
2006年,《多拉·马尔与猫》拍出了9520万美元的天价,折合成人民币约为5亿,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价格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过,也有人说其实这幅画并不值5个亿,若画中之人并不是毕加索的情人,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珍贵了,因为在毕加索所有的画作中,这幅画还处于立体主义的萌芽时期,表现力还不是很成熟,最后能给出这个价格,有很大一部分是感情因素作祟。
第二幅,《No.5,1948》。这幅画是杰克逊·波洛克创作的,他这个人有些神经质,身边并没有谈得来的朋友,就连家人也对他敬而远之。不过,波洛克却创造了“滴画法”,相对于一笔一划地画,他更喜欢将颜料随意地滴在上面。奇怪的是,虽说这些线条看起来毫无规律,但专业人士却说,他的画代表了美国的自由主义……2006年,这幅画被拍出1.4亿美元的天价,而且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其价值也在缓慢上升。
第三幅,《No.17A,1948》。其实这幅画的画风和《1948年第五号》有些相似,都是由混乱的线条构成的,不但颜色丰富,表达的内容也隐晦无比,除了专业人士外,几乎没人能看懂。是冲破束缚?还是渴望自由?亦或是打破规则?没人能解释清楚。不过,这幅画的价格却在2015年达到了2亿美元,而杰克逊·波洛克的大名也响彻了整个艺术界。
最后一幅,威廉·德·库宁的《交换》,他认为抽象画的意义是留白,唯一的韵味是点到即止,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和绝对,所有的秩序都能被打破,天堂和地狱也只是一线之隔。受波洛克影响,他不到30岁时就改变了早期写实的手法,尝试用毕加索的抽象形式作人物画。可是到了后期,随着二战的爆发和美国文化的影响,他粗重、猛烈、躁动不安的抽象画法也逐渐形成,他的画作一度被推至神坛。
后来,《交换》被拍出了3亿美元的高价,据相关人士说,仅凭这幅画的色彩,就能提取出23种不同风格的表现方式,虽然没几个人能看懂,但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吧。
抽象画重点是“画”,“抽象”只是描述“画”的类型,对于飘忽不定的感觉只能用“抽象”这个手法去表达,为了画而抽象,而不是为了抽象而画比如你把草莓的味道画出来,画味道怎么画?而不是一顿乱画再冠以抽象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