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锈钢标示方法:
美国钢铁学会是用三位数字来标示各种标准级的可锻不锈钢的。其中:
①奥氏体型不锈钢用200和300系列的数字标示,例如,某些较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是以201、304、316以及310为标记。
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
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是以410、420以及440C为标记。
④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通常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
扩展资料
国际不锈钢编号规则
①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本国的符号来表示化学成份,用阿拉伯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 如:中国、俄国 12CrNi3A
②用固定位数数字来表示钢类系列或数字;如:美国、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③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用SUS,比如SUS304,SUS316。还有用SST的,比如SST304,SST316L。不锈钢的英文是stainless steel ,也有说是SS的。希望您能有用。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
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不锈钢没有代号。
扩展资料: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还有用于压力容器用的专用不锈钢《GB24511_2009_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锈钢
不锈钢牌号中的“SUS”的全称是Steel Use Stainless不锈钢牌号中的“SUS”是日本JIS标准中不锈钢的代号的前缀,日本标准在发布时均带有起草说明,在说明的附表中列述了钢号设置的演变过程及标准中所列钢号的特性及用途。日本的钢号中若是从美国引进的牌号,则在三位数字前加前缀“SUS”(steel use stainless),但与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差别的是若日本自己研制的钢号则后缀“J”表示Japan。如“SUS 316J1”,区别于“SUS 316”。常用的不锈钢牌号有SUS303,SUS304等。
1、sus是不锈钢材质。sus指的是日本标准的不锈钢代号,通过不锈钢代号就可以了解不锈钢的品种和特性等重要因素。 2、日本不锈钢材料标准的表示方法就是sus加上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不锈钢类型。期中第一个字母s表示的含义是钢,第二个字母表示的含义是用途,第三个字母表示的含义是不锈。是一种常见的字母加数字组合而成表示牌号的方法,给人们进行区分不锈钢种类提供标准。
200系列不锈钢最初是作为300系列不锈钢的代用品而出现的,为了解决当时因战争原因,镍作为战略物资被各大国家严格控制,而生产出来的以锰代镍的奥氏体不锈钢新钢种系列。201不锈钢,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性能,密度高,抛光无气泡,无针孔,主要用作装饰管、工业管、一些浅拉伸的产品。
202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市政工程、公路护栏、宾馆设施、商场、玻璃扶手、公共设施等场所。
304不锈钢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适用于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波纹管、家庭用品、汽车配件、医疗器具、建材、食品工业、农业等。304不锈钢是国家认可的食品级不锈钢。
S30408属于奥氏体型不锈钢,对应中国新牌号:06Cr19Ni10,老牌号:0Cr18Ni9
执行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份
GB/T 24511-2017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GB/T 4237-2015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NB/T 47010-2017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S30408化学成分:
日本工业标准(jis)和美国钢铁协会(aisi)常使用三位数字来表示不同种类的不锈钢,其中2xx系为铬-镍-锰系奥氏体不锈钢,3xx系为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4xx系为铬系不锈钢,包括铁素体系和马氏体系。此外,在合金编号之后附加英文字母来表示同类钢种之特殊性质,其意义如下:(1)l表示低碳,如304l,316l等。(2)f表示具有切削性,如430f。(3)s表示性质特优,如310s,309s。(4)se表示添加se,如303se。(5)n表示添加n,如304n。(6)b表示在奥氏体钢中加si,来提高抗氧化性,如302b。(7)a、b、c表示在马氏体钢中含碳量不同,且依a、b、c的顺序增加,如440a、440b、440c。(8)jx表示日本加以改进的钢种,其中x为数字,表示改良种类,如301j1,420j2。(9)xm表示新推出之尚未编码的钢种,如xm21,xm15等。
C、Si、Mn、P分别代表的是碳、硅、锰、磷;
C代表有碳的成分;SI代表有硅的成分;Mn代表有锰德成分等,以此类推。
一般说来,含硌量Wcr大于12%的钢就具有了不锈钢的特点。不锈钢按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又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沉淀碳化不锈钢。
扩展资料:
奥氏体不锈钢是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对硝酸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铁素体不锈钢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炉外精炼技术(AOD或VOD)的应用可使碳、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因此使这类钢获得广泛应用。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
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