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求告知建筑物超过多少米设置伸缩缝 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结构45米。都是现浇的,预制可以放宽。 问题二:高层建筑伸缩缝多少米设 同一高度的50m,有高低跨的,在高低跨处就要断开,缝一般留60-80就行 问题三:什么情况下设置伸缩缝、伸缩缝设置按要求多少米设置一道? 伸缩缝分结构不通要求不一样还有根据不通的施工措施也可以调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中规定室内现浇框架结构最大间距55米 剪力墙45米 露天35,30. 貌似你施工只需要按图施工就是了 设计都给你做好了 还是给你解释下吧 伸缩缝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情况导致的结构裂缝 同时伸缩分要满足防震缝的设置要求。 进行特殊处理可以适当放宽间距要求 例如设置后浇带 诱导缝 地下结构可以设置加强带 假如想知道更多最好找结构设计规范看一下 问题四: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米需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有三种: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沉降缝、防震缝间距不取决于房屋长度,无关本题,暂不答复; 伸缩缝间距:与结构型式及环境条件相关。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8.1.1。其中现浇框架结构室内环境时为55米。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见GB50003-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6.3.1。其中整体式或装配式无保温隔热屋盖时为45米。 问题五:钢结构大于多少米需要设置伸缩缝? 门式钢架大于40-50米,一般设置在突出部分,或者中断部分!例如转角,不要误会是屋脊! 土壤分层的地方!土质不同的地方! 问题六: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1. 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2.沉降缝:为防止因沉降差异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沉降缝: (1)。软弱地基,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2)。软弱地基,当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部位; (3)。软弱地基,当建筑物的长高比过大时; (4)。软弱地基,当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软弱地基,在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 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抗震缝 (1)。建筑物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规范的限值,又没有采取措施时; (2)。建筑物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建筑物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建筑物有较大错层时; 问题七:建筑物围墙的长度超过多少米需要设伸缩缝? 建筑砌体围墙设置变形缝,按一下原则: 1、一般不超过40米需设置,你60米设置,有可能会产生裂缝,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一般30米设置一道10-30mm镂空的伸缩缝(做法,第一种设两根柱,中间空隙30,第二种,隔条子,中间空隙20); 2、高低跨交界部位的围墙,要设置沉降缝; 3、地质基础不一样的地方,要设置沉降缝。
问题一:伸缩缝的设置 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建筑伸缩缝即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问题二:什么伸缩缝?它的宽度多少?设置在什么位置?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 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 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问题三:框剪结构怎样设伸缩缝?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45米为限。该表附注矗.明确框剪结构根据情况在45--55M间选取。 问题四:在房屋建筑里怎样设置伸缩缝 (1)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缝宽一般在20-40mm。 (2)设置要求需要根抚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来考虑。其中,建筑物长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积累的大小;结构类型和屋顶刚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是否容易传递并对结构的其他部分构成影响。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关系到结构直接受温度应力影响的程度。 (3)间距设置 (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减小。 欲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或甚至不设伸缩缝,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问题五:伸缩缝设置问题: 关于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规范规定用的都是“宜”(以前是“可”,详见条文说明) 第9章 构造规定9.1 伸缩缝 第9.1.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宜 符合表9.1.1的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里,更多的是少设或者不设缝(尤其是伸缩缝)。要设,也往往是和沉降缝、抗震缝等一并考虑后设置,间距往往超出规范规定。 工艺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缺少市场竞争,也不太追求使用功能,缝间距往往严格遵守规范,混凝土结构20、30m就设缝,对防水、建筑使用都是不利环节。 具体来说,你这个似乎不是民用建筑,300到1200的墙厚很夸张,尽管从你的描述上看还是个规则的纵横墙体系。应该说,缝不对齐、不是直线没有什么问题,但不应该跨越结构单元,在同一单元里,缝在个别位置打折不是什么问题。看样子你们的结构设计控制的缝间距是45m,位置适当平移是没有问题的。(直接在89m中间设一条缝也是好的,单从减少缝的角度说;可以增加后浇带) 原则:结构是为建筑服务,不能因为结构不好处理而影响建筑使用的功能实现。 不过建筑设计以什么做目标也是个问题,我崇尚简洁、适用、实用,结构或者其他专业的大的布置问题,应当也是建筑师综合考虑的职责。别像有的人,拿无知当个性 问题六:如何正确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 1、质量问题及现象1)衬砌有不规则环向裂纹或开裂破坏。2)衬砌局部挤碎、剥落。3)衬砌出现上下、左右错台。4)出现渗漏水等病害。2、原因分析1)在软硬地层交界处往往是衬砌结构类型、衬砌厚度变化处,因围岩压力、地基承载力、地基压缩变形性能与衬砌结构刚度及变形性能均有明显不同,不设沉降缝或设置不合理均会出现所述问题和现象。2)因衬砌施工温度与环境温度存在温度差,会引起衬砌收缩,如不设伸缩缝同样会出现上述问题。3、预防措施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软硬地层交界处、Ⅰ~Ⅱ类围岩距洞口50m范围内、衬砌结构及断面厚度变化处,衬砌时必须设置沉降缝。Ⅰ~Ⅱ类围岩距洞口50m范围内如围岩裂隙发育,较破碎而整体性差时,应每隔10m设置一道。2)在寒冷地区,整体式衬砌、锚喷衬砌或复合衬砌在洞口和易受冻害地段必须设置伸缩缝,一般每隔10-30m设置一道,洞口段采用小间距,洞内段采用大间距,洞口段如遇沉降缝可不再另设。3)沉降缝、伸缩缝一般宽2cm,宜用沥青马蹄脂填塞牢固,并应采用塑料或橡胶止水带密封。4、处理措施1)如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衬砌错台,应在低端一定长度内将衬砌凿毛吻合处理。2)如出现渗漏水应作注浆防水处理。 问题七:哪些地方应该设置伸缩缝 建筑长度大于50 m要设伸缩缝,沉降缝。高度不同的两个建筑相连时要设伸缩缝,沉降缝,因为重量不同,地基沉降量也不同。混凝土路面要设伸缩缝,否则会因为热胀冷缩而断裂供起。 问题八:建筑平面长宽都超过了55米,该怎么设置伸缩缝,用不用两个方向都设缝 伸缩缝区段最大值55米是针对内陆、室内环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规范规定,屋面无保温的、地下室挡墙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限制还要严格。 楼主所说情况,能两个方向都设缝就应两个方向都设,实在有困难或不便,至少应在77.529m方向恰当处设一缝,同时在64.080m方向中设置一后浇带。 对于伸缩缝设置,应详细查看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1节相关规定。
高层建筑伸缩缝多少米设 同一高度的50m,有高低跨的,在高低跨处就要断开,缝一般留60-80就行 高层住宅伸缩缝一般是设多少米 同一高度的50m,有高低跨的,在高低跨处就要断开,缝一般留60-80就行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长度超过多少时设缝 不大于50米 砖混结构多少米设一伸缩缝 第6.3.1条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3.1采用。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表6.3.1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顶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 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一般的话50米设一道伸缩缝 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1. 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2.沉降缝:为防止因沉降差异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沉降缝: (1)。软弱地基,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2)。软弱地基,当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部位; (3)。软弱地基,当建筑物的长高比过大时; (4)。软弱地基,当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软弱地基,在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 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抗震缝 (1)。建筑物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规范的限值,又没有采取措施时; (2)。建筑物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建筑物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建筑物有较大错层时; 房屋每隔多少设置一个伸缩缝? 如果超过了,就会出现裂缝的,也有不做伸缩缝,做后浇带的 在房屋建筑里怎样设置伸缩缝 (1)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缝宽一般在20-40mm。 (2)设置要求需要根抚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来考虑。其中,建筑物长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积累的大小;结构类型和屋顶刚度主要关系到温度应力是否容易传递并对结构的其他部分构成影响。有否设置温度或隔热层关系到结构直接受温度应力影响的程度。 (3)间距设置 (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少。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减小。 欲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或甚至不设伸缩缝,其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以及如何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 钢结构大于多少米需要设置伸缩缝? 门式钢架大于40-50米,一般设置在突出部分,或者中断部分!例如转角,不要误会是屋脊! 土壤分层的地方!土质不同的地方! 高层住宅单体长度超过多少米要设缝? 国内规定伸缩缝间距为30m 但到后期,由于加强带是近年来工程界尝试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伸缩缝间距上,留出1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宝鸡、沧州、济南等地采用这种方法后,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60~80m 建筑物多少米应设计变形缝? 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而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墙体结构可通过设置变形缝的方式分为各自独立的区段。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见 (1)变形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 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 伸海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 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变形缝的处理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 防震缝的宽度B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 (2)墙体变形缝构造见 伸缩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沉降变形,防震缝主要是防地震水平波的影响,但三种缝的构造基本相同。 构造要点: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变形缝应力求隐蔽,还应采取措施以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