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汽车智能技术、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医学检验技、通信软件技术。学院依托华为技术优势,面向科技前沿办学,定位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内设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新技术开展应用研发与成果转化。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位于中国西部职教城,永川,是具有独立颁发普通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如果各位有实力的话,国内最顶尖的TOP2绝对是最值得考的啦,当然除了清北还有很多优秀的学校,比如答主的母校北邮啦~
首先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工科类专业,肯定要找工科比较强的学校,这里答主介绍几个工科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浙大、上交、北航、北邮、西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这几所里面TOP2肯定处于第一梯队啦,浙大和上交处于第二梯队,剩下几所里面北航、北邮和西交要优于另外两所。
因为答主是北邮的,所以先介绍下熟悉的母校,北邮近几年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而且变成了大类招生,也就是在读完大学一年级以后才会细分专业,到时候大家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想学的专业,据我所知北邮的郭军组实验室非常火爆,做模式识别方向很厉害,据说组里最后也都是阿里和微软大佬(找工作愁到秃头的小垃圾膜拜大佬),现在大部分同学也都会读研,所以尽早关注一下研究生实验室的情况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其次是北航,北航现在在搞医工结合,就是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推动医学影响技术的发展,学校非常重视这项工程,也投入了很多,所以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北航,北航的综合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学校可以继续追问~
江西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专业代码:085410专业名称:人工智能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61电路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编,高教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阎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加试参考书目: 1.《微型计算机原理》(第四版),姚燕南、薛钧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陈伯时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研究方向:01 机器学习技术及应用 02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03智能机器人 04机器人视觉智能技术及应用 05人机物协同控制及智能制造系统 06自主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本硕士点依托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该学科 2011 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授予权。该学科被列入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和博士点支撑学科。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仪器仪表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覆盖了电子信息相关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22日,在教育部最新工作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并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后,引起了众多网民们的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这些专业刚刚开设,其专业底蕴不深,因此推荐高考生不要报考;也有部分网民认为这些专业是按照国家战略发展所设置的特色专业,可以说极具前景。那么以下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讲讲这些专业中哪些专业值得报考。
一、智能飞行器技术在新增的工科专业中,笔者认为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值得报考。因为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正在与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交通融合,而飞行器则是其中一个行业,目前飞行器还主要是以人工驾驶为主,而未来在飞行器上一定会有众多仪器实现人工智能操作,因此,若报考智能飞行器专业极具前景,而在这个专业上可以考虑的高校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气象技术与工程在新增的理科专业内,气象技术与工程则可以考虑报考,实际上气象专业在过去十余年来一直都是冷门专业,但是当前因为我国气候变化较大,因此进行气候预测、气候预防将会是未来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在气象方面我国也一定会加大投入,该专业可考虑报考的学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在开设的公安技术类专业中,笔者认为可以报考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它所对应的其实就是公安部门之中的食药环部门,而现在针对食品、药品以及环境安全,我国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因此此类专业可以报考。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设计功底、又有专业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是以智能设计、自动化、机器人等学科飞速发展为基础而孕育产生的交叉学科专业。
培养学生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能力、以智能工程为中心的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结合信息产业和社会需求设计与开发智能产品的创新能力。本专业强调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全球范围内的世界知名企业实习项目。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大学有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经过查找“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有以下排名(根据学校该学科整体水平得分排名,同一等级内排名不分前后):
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B+: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B: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该排名仅供参考)
智能感知工程是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专业。本专业主要解决工业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医疗、智能环保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社会发展中迫切需求的新一代信息获取技术。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2 天津大学 5★
3 山东大学 5★
4 吉林大学 5★
5 同济大学 5★
6 合肥工业大学 5★
7 江苏大学 5★-
8 北京工业大学 5★-
9 北京理工大学 5★-
10 华南理工大学 5★-
11 中国矿业大学 5★-
12 东北大学 5★-
13 南京理工大学 4★
14 武汉科技大学 4★
15 上海大学 4★
16 浙江理工大学 4★
17 西安工业大学 4★
18 河北工业大学 4★
19 山东科技大学 4★
20 武汉理工大学 4★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Java)》、《智能制造信息系》、《工业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