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痰湿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 【环境护理】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饮食护理】饮食清谈为主,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多点晒太阳,坚持运动。宜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白果、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紫菜、香菇、海带、冬瓜,芥菜、韭菜、包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荸荠、白果、扁豆、红小豆、山药、蚕豆、栗子,粳米、小米、薏苡仁、玉米、芡实、豇豆、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槟榔、佛手、鹌鹑、栗子、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忌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枇杷、砂糖,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油腻、酸涩,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限制食盐的摄入。李子 其味甘酸,酸性能收敛。《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石榴 味酸,《日用本草》:“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医林纂要》:“多食生痰。柿子 《本草经疏》云:“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皆忌之。”大枣 性温味甘,能补气养血,但易助痰湿,敛外邪,故风热感冒者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凡温热、暑湿诸病前后,……并忌之。”《本草经疏》:“患痰热者不宜食。”柚子 痰湿体质多体虚怕寒食,而柚子性寒,虽然有化痰之功,但气虚体弱之人不适宜吃。枇杷 性凉味甘酸,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泄者忌之。”痰湿体质者不宜吃。甲鱼 痰湿体质者多气虚、脾虚,甲鱼不适宜吃。《本草从新》:“脾虚者大忌。”《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未净者,切忌之。”还应少食或忌食田螺、螺蛳、鸭肉、蚌肉、牡蛎肉、梨子、山楂、甜菜、枸杞子,忌食海鲜、甜饮料、砂糖、饴糖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药膳指导】①白扁豆250克,猪腿肉15克,香葱适量,煲汤。②薏苡仁200克,糖水适量。先将薏苡仁洗净,浸泡两小时,后煮半小时,再用焖烧锅焖五小时即可。③鲈鱼一条,香菇50克,砂仁6克,陈皮6克,生姜少许,焖熟可食。1.黄芪山药薏苡仁粥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心安神。材料:黄芪、山药、麦冬、薏苡仁、竹茹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黄芪、麦冬、白术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2.菊花苡仁粥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软坚。材料:枇杷叶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制作:将前2味药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和适量水,煮粥服用。3.菖蒲薏苡仁粥功效:清热化痰、祛湿解暑之功效。材料:菖蒲15克,佛手10克,云苓30克,薏苡仁6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制作:把薏苡仁、大米洗净,将浸泡好的陈皮、菖蒲、云苓入净布包起,煮粥,待熟后加入冰糖,拌匀即可食用。这也是一道平日可吃的保健粥。4.化痰袪湿消暑汤功效:清热化痰、祛暑利湿。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米、佛手、菖蒲、莲子各等分适量。制作:将上述材料加入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宜,用盐调味食用。原料:韭菜250 克,鲜虾仁100 克。制作方法:用油锅先将韭菜炒好,然后将鲜虾仁100 克放入,再炒片刻,加少许胡椒粉(0.2 克左右)即成。养生功效:壮肾阳,温中散寒,健胃提神,消肿止痛,活血化淤,下乳汁,解毒等。原料:虾仁20 克,海马10 克,童子鸡1 只。制作方法:将虾仁与海马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后放在已洗干净的子公鸡上,加少许葱与姜,蒸熟到烂。虾仁、海马、鸡肉并汤都可吃完。养生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活血去痰湿。药膳指导: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本品可健脾,益气,利湿。赤豆鲤鱼汤:将活鲤鱼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本品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1、田螺性寒,味甘咸。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蚌肉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2、枸杞子性平,味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甘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3、山楂又叫棠株、山里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4、梨子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5、鸭肉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6、甲鱼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7、牡蛎肉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8、螺蛳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总的来说,脾虚之人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常吃食物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反应果或纤维素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宜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鸭肉:能滋阴养胃。《本草汇》:“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猪肉皮:猪肉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所以适宜阴虚体质者,猪皮效果更好。鸡蛋: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咸鸭蛋:性味甘,咸;微寒;归心,脾,肺经;有滋阴清热,清肺火,降虚火的功效,特别适合阴虚火旺者适宜食用。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其中钙、铁含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牛奶: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甲鱼: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甲鱼“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龟肉: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干贝:又称江珧柱、马甲柱,为一种海鲜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本草求真》:“滋真阴”。《本草从新》:“疗消渴”。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高蛋白食品,故阴虚之人宜常用干贝炖汤,最为有益。海参:有滋阴、补血、益精、润燥的作用。《药性考》:“降火滋肾”。《食物宜忌》:“海参补肾精,益髓”。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海参能“滋阴,补血,润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补益,又能滋阴,阴虚体质宜常食之。蛤蜊:能滋阴、化痰、软坚。古代医家认为“蛤蜊功同蚌蚬,滋阴明目”。明·缪希雍曾经指出:“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可见阴虚体质或阴虚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结核病以及肿瘤病等,食之颇宜。
脾虚,是生活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头晕脑胀,特别不舒服,也许就是脾虚在作怪,那么男人脾虚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1、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2、螺蛳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3、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4、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5、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6、牡蛎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7、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上期随息居系列我们跟着王士雄老先生学习了药食同源、具有祛暑湿、健脾止泻功效的白扁豆。目前,仍在四之气太阴湿土,阴阳交感化生的季节,阴阳相交则生变化、生湿,故此季雷阵雨、台风等气象较多,农作物在此季节开始结果,等待着秋天成熟收获。此季仍以预防湿气致病为主,因此,顾护脾胃至关重要。一方面避免进食生冷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湿气,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来保健 养生 。
我们今天就继续跟着王士雄老先生学习一味健脾祛湿功效卓著的食物——薏苡仁,看看《随息居饮食谱》中对薏苡仁是如何阐述的。
《随息居饮食谱》云:“苡米,甘平。健脾, 益胃, 补肺, 缓肝, 清热, 息风, 杀虫, 胜湿。故治筋急拘挛, 风湿痿痹, 水肿, 消渴, 肺痿吐脓, 咳嗽血溢,肺、胃、肠痈, 疝气, 五淋, 干湿脚气, 便泻, 霍乱, 黄疸, 蛔虫诸病。并煮汤饮, 亦可蒸食, 煮粥煮饭, 无不宜之。脾约便坚, 不宜多食。性专达下, 孕妇忌之”。
王士雄老先生说,薏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补肺、缓肝急、清热、息风、杀虫、祛湿的功效。主治手脚抽筋、风湿关节痛、水肿、消渴(糖尿病、甲亢之类)、肺脓肿、咳血、疝气、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下肢无力、腹泻、霍乱、黄疸、蛔虫等病症。薏米食用方法没有限制,可以煮汤喝、蒸熟吃、煮粥煮饭都是非常合适的。但是有大便干结的这种人不应该多吃薏米,而且薏米的药势是往下走的,有造成堕胎的风险,孕妇是要禁忌的。
所以在这种湿气重的季节,我们平时可以适当煮食薏米,这里推荐煮薏米粥、薏米莲子桂花汤,也根据个人的喜好添加白扁豆、红豆等加强祛湿作用。薏米饭不建议大家尝试,那个口感会很粗糙难以下咽。
除了上面说的孕妇不能吃薏米外,还有平时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的人应该尽量少吃薏米,因为这类人大多有较严重的阴虚、津液不足,倘若再吃多了薏米这类祛湿、利水的食物或药物,导致伤了阴液,津液更加不足,进而导致身体损害,得不偿失。还是那句话,药物食物没有贵贱,只有适不适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道!
关注小中医,教你家常中医防病治病、 养生 知识,转发让更多人获益。
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由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有什么表现】 脾虚则水谷稍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儒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搪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 【】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食疗参考方】 ①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②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③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
脾胃虚弱会影响一个人的食欲和身体健康问题,因为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以大家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这也跟吃饭不规律,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当感觉脾胃不好的时候可以采用食疗法,但是有些食物会导致脾胃虚弱加重。 鸭肉,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甲鱼,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田螺,田螺的性寒,有着清热解暑的作用。但是就是因为它的性质大凉,所以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来吃。,《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蚌肉,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牡蛎肉,性质微寒,虽然有着滋阴养血的功效。但如果吃的多了就会导致脾胃虚寒。加重了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的病情,所以因为脾胃虚导致的慢性胃炎、肠胃炎、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人少吃牡蛎肉。生梨性凉,脾虚切忌。 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脾虚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脾虚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疾病原因,都会造成脾虚的情况出现,如果出现了脾虚的话,那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所吃的食物,那么脾虚的人不宜食用的食物到底都有哪些呢?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下面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介绍说明。
1、鸭肉
鸭肉是属于寒凉的肉类,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对于脾虚的人来说,是不太适合食用的,否则的话会伤及脾胃。这在古代就有记载,《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2、甲鱼
甲鱼的滋补功效确实非常的显著,具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但是甲鱼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是不适合食用的,脾胃虚弱的人,吃甲鱼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平时要忌口甲鱼。
3、田螺
田螺性寒,虽有清热解暑作用,但是对于脾胃健康并没有好处。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4、螺蛳
螺蛳吃起来口感非常的鲜美,但是对于脾胃有一定的影响,体虚的人平时要忌口这种食材。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5、蚌肉
吃蚌肉可以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适合多吃,否则会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因此如果自己存在脾虚的情况,那么要避免食用。
上文介绍的这些食物是比较美味的,但是对于脾虚的人来说,确实不适合使用的,所以脾虚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在平时生活中,对于这类食物尽量做到不吃,因为如果这些食物是属于寒凉性的食物,脾虚的人吃这些食物只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健康的人群吃这些食物也要注意适量,不可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