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C时 铜的电阻率是1.7X10-8 欧米。
电阻公式: R=p*l/s(p—电阻率查表求;l—电阻长度;s—与电流垂直的电阻截面面积)。铜的电阻率p=0.01851 Ω·mm2/m,这是常温下得,但是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金属的电阻和它的长度(L表示,单位:米)、截面积(用S表示吧!单位:平方米)、温度等有关系。理论上,均匀金属物质的电阻(R表示,单位:欧姆)为:R= ρ L/S (Ω),式中,ρ是物质的电阻率,单位是:Ω. m。实际上我们常说的某金属的电阻率,说的是它在常温下的电阻率。是不够严谨的,更学术的定义应该考虑温度系数,而金属的温度系数的定义是:设该金属在 0℃ 时的电阻率为 ρo,100℃时的电阻率为 ρ100,则0℃到100℃之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αo ...100 =(ρ100—ρo)/100ρo。
铜线电阻率就是指铜线电阻特性的物理量,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铜线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铜线电阻率。许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不多,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涨涨知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于铜线电阻率的相关信息。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在这里要纠正下电阻率和电阻,它们是有所区别的。电阻也是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们的区别在于:电阻是具有电荷阻力的一类东西总称。电阻率是恒量电阻阻力大小的量。那么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来说说铜线电阻率吧
一、铜线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1、含铜量(铜丝一般含铜量在99%以上,无氧铜含铜量更高),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所以含杂质(性能一般比铜差)越多,电阻率越大。
2、铜线本身退火程度(退火程度好,电阻率低)。
3、铜线本身保存状态(如铜线氧化,电阻率会变大)。
4、如果不考虑折算回温度为20度时的电阻率的话,那温度也会影响电阻率(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
二、铜线电阻率的公式:
1、铜线电阻率的第一种计算方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m2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2、铜线电阻率的第二种计算方式:
电阻率的另一计算公式为:ρ=E/J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m2/m
E为电场强度——常用单位N/C
J为电流密度——常用单位A/m2
(E,J可以为矢量)
三、铜线电阻率和电流的关系:
1、如果按照电线的载荷能力来算一平方毫米的铜线的载流量为6安,铝线为4安,低压电器在-5%~10%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运行,也就是说导线上的电压降不能大于电源电压的5%,220伏电压下为11伏。按铜线来算20度时铜的电阻率为0.01756欧姆·平方毫米/米,一平方毫米100米的导线的电阻为0.01756*100=1.756欧,导线电阻为1.765欧允许电压降为11伏,电流可以用电压除以电流11/1.765=6.23。也就是说,按照国家标准100米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的额定电流为6.23安以下,铝的电阻率是0.028一百米导线的电阻就事2.8欧,11/2.8=3.9安100米1平方毫米的铝导线的额定电流为3.9安以下。
2、标准/规范的导线颜色:A线用黄色,B线用蓝色,C线用红色,N线用褐色,PE线用黄绿色N线代表的事零线PE线是保护地线,也叫安全线,是专门用于接到诸如设备外壳等保证用电安全之用的。
3、镀锡圆铜线:主要性能指标如镀层的连续性、附着力和电阻率等都与镀层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增加镀层厚度,有利于达到连续性、附着力和可焊性指标。但是增加厚度不仅受到工艺方法、材料耗用量的限制,特别还受到电阻率要求的限制。通过分析找出镀层厚度和电阻率以及其他指标间的内在连系,可以作为制定合理的产品性能指标以及工艺要求的参考。另外,目前镀锡铜线电阻率测试方法规定,要在恒温油槽内测出镀锡铜线的电阻,然后换算出电阻率。
文章最后小编给大家补充点生活常识,目前我国地下电缆电线供电中主要采用铜线电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铜线电缆在电缆供电中,特别是地下电缆供电领域,具有地下具有事故率低、耐腐蚀、可靠性高、施工维护方便等突出的优势。
查表可得不同温度下铜的电阻率:0 0.0165欧姆平方毫米/米10 0.0172欧姆平方毫米/米20 0.0178欧姆平方毫米/米30 0.0185欧姆平方毫米/米35 0.0188欧姆平方毫米/米40 0.0192欧姆平方毫米/米50 0.0200欧姆平方毫米/米60 0.0206欧姆平方毫米/米70 0.0212欧姆平方毫米/米75 0.0216欧姆平方毫米/米80 0.0219欧姆平方毫米/米90 0.0226欧姆平方毫米/米100 0.0233欧姆平方毫米/米
横截面积1mm^2;1m长的铜线,电阻是0.017欧姆 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纯铜的电阻率0.0175Ω/m.1.13mm的纯铜丝横截面积为1.00平方毫米, 所以其电阻为0.0175Ω.
电阻=电阻率X电阻长度/电阻截面积电阻=1.7x 10exp(- -8)x 50/16=5.31 X 10exp(-8)欧姆即5.31 X 10-8次方欧姆分清楚单位米对米,平方毫米对平方毫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电阻值与长度 成正比粗细越粗,电阻越小。与截面 积成反比。铜的电阻率p= 0.017 Q . mn2/m=0.017欧姆*平方毫米/米=1.7x 10-8 Q . m2/m=1.7x 10-8欧姆*平方米/米
常用产品铜导体电阻参照表如下:
铜线的电阻可以根据公式电阻=电阻率乘以长度/横截面积,只要从相关资料上查到铜导线的电阻率就可以算出电阻值了!铜的电阻率在20和100摄氏度的时候,电阻率分别在0.0175和0.0228。铜线的质量=密度乘以体积(体积=横截面积乘以长度,铜的密度8.9g/c3)长度为/的铜线电阻R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R是导体电阻,单位:欧姆
L是导体长度,单位:米
ρ是导体电阻率(又称比电阻)
A是截面积,单位:平方毫米
T是常数
d是线材标称直径,单位:毫米
电阻率ρ:
电阻率(又称比电阻)是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强弱的物理量。电阻率越低,电荷越容易通过导体。铜线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
电阻温度系数:
线材电阻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温度,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可用电阻温度系数ā来表示。在温度T时,线圈电阻或线材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α是电阻温度系数
R是温度T时的线圈或线材电阻
R20是温度20C时的线圈或线材电阻
(1)铜电阻率(20℃时)为0.0175Ω·mm2/m,也就是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长度为1米的铜导线电阻是0.0175Ω。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会有些差别,电阻率有一个温度系数。(2)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
0.017欧姆平方毫米/米。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影响。
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扩展资料:
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作线性变化。
即ρ=ρ0(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有些合金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常用来作标准电阻。
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故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V,40W”电灯灯丝的电阻,正常发光时是1210Ω,未通电时只有100欧左右。
铜电阻率ρ=0.0175Ω.m/㎜²。文中导体截面积1平方亳米,2米长,0.0175×2=0.035Ω(欧)。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补充常用电阻率材料电阻率(Ωm)(1)银1.65×10^-8(2)铜1.75×10^-8(3)金2.40×10^-8(4)铝2.8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