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图片

更新时间:01-23 装修 由 毒盅 分享

拱券结构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樗,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source=hp&q=%E6%8B%B1%E5%88%B8%E7%BB%93%E6%9E%84&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gbv=2&aq=f&oq=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罗曼式 哥特式 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最好34句话回答 谢谢

古代埃及美术特色:1)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歌颂王权,强调国家的政权和等级制度。2)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是为死者服务的,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3)埃及艺术的形式,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古希腊建筑最突出: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1) 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俭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2) 古风时期 瓶画: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古风的微笑”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古典时期 雅典卫城建筑群。 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菲狄亚斯巴底农神庙。 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06年考题)罗马式美术及其特点(1)具有含混性的特点: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多种风格融合。(2)罗马式建筑分别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A.用石头屋顶代替木屋顶.B.广泛的使用拱卷,平面为拉丁十字形.C.塔楼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3)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典型建筑是:a.法国圣赛尔南大教堂。b.英国杜姆勒教堂:罗马式风格形成的标志。c.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c.意大利比萨教堂:最著名的比萨斜塔作为教堂的塔楼是与教堂的主体工程截然分开的。罗马式建筑 第一、十字形为罗马式的主要代表形式。第二、教堂墙壁加厚,窗户小,距地面较高。第三、教堂纵横两厅交叉处配有碉堡式的塔楼。第四、整个外形像城堡,坚固、沉重、显示当时封建宗教的权威。哥特式建筑第一、 不是城堡式。第二、 尖角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第三、 钟塔和教堂轻巧 、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第四、 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独特的宗教思想的体现。

古希腊时期的三种柱式与古罗马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柱式 外形与比例上有啥区别.最好有图片 数据

我借鉴的,你看看还可以用吗一、 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建筑的地域特点:与爱琴海文化相同,但范围要广。 城帮制国家→公元前5C形成希腊 2, 古希腊的建筑分期: A 荷马文化时期(BC11—BC8) B 古风文化时期(BC8—BC5),石砌神庙 C 古典文化时期(BC5—BC4),100余年,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 D 希腊文化时期(BC4—BC1) 3, 古希腊的建筑特点: ① 古希腊采用梁柱体系,石构为主,最大跨度7—8M,而一般为4—5M。 ② 墙体用石砌块组成。 ③ 建筑的变化小,体型封闭简单。 4, 古希腊的建筑实例: ① 古希腊的神庙 多神教国家:家神,祖先,祭王,英雄人物。 神庙的型制:每庙奉一神或二神,为神的居所,面积较小,东向。 神庙的平面型制:A 圆形神庙 B 端柱式神庙 C 列柱式神庙 D 回廊式神庙 ② 古希腊柱式→决定希腊建筑形象的柱子格式。 柱式: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额枋,檐壁,檐口) 柱式的种类:多立克柱式:建立在三层的台阶上,柱子没有柱基,柱径与柱高的比 例:1:4—1:6,柱距:1.2D—1.5D。 爱奥尼克式:1:9—1:10,2D,有柱基。 科林斯式:除柱头处理不一样之外,其余与爱奥尼克式一样。 人像柱:2.31M高。 ③ 雅典卫城→西方建筑史上称为建筑形体组合极为成功的例子,尤其是与建筑 基地的结合。 中心点:雅典娜的神庙 建筑:A 帕提农神庙 B 伊瑞克先神庙 C 胜利神庙 D 卫城山门 卫城的主体建筑:多立克柱式:典型列柱围廊式。 两坡顶形成三角形山花,上面大量的雕饰,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典范。 5, 古希腊建筑的艺术处理手法:视觉校正法(视差校正,明暗校正,卷杀) 二, 古罗马建筑(前8—后4) 1, 古罗马建筑的分期: ① 伊特鲁利亚时期(前8—前2):瘩券技术上有突出贡献。 ② 罗马共和盛期(前2—前30年):前146年征服希腊。神庙,剧场,浴场,巴 西利卡(元脑办公地),角斗场。 ③ 罗马帝国时期(前30年—后476年):战争频繁——凯旋门,纪功柱,皇帝 命名的广场。 2, 古罗马建筑的成就——材料空间创造,结构,美学理论。 材料——利用火山灰形成天然混凝土。 结构方式:券柱式和罗马券。 券柱式:由券与柱式组成,由券与柱的檐部和柱干组成。 罗马券:券的组合成为拱(单拱,十字拱)。 美学理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3, 古罗马建筑实例的分析: ① 凯旋门——为纪念战争胜利而设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常位于城市的交通要道 上,上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设有大量的雕刻。 ② 万神庙——室内装饰豪华丰富,结构采用穹窿技术。 四, 分裂后的罗马建筑: 330年,古罗马迁都拜占庭——君士但丁堡(中心) 395年,东西罗马 476年,罗马灭亡 三、 拜占庭建筑 1,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 ① 前期(兴盛期:4—6世纪) 在君士但丁堡重建古罗马城,基督教回归后改称为(东)正教。 教堂规模大——圣索菲亚教堂。 ② 中期(7—12世纪) 建筑占地少而注重高度发展,注重装饰。 ③ 后期(13—15世纪) 2,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① 古希腊古典柱式,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罗马的建筑规模综合体。 ② 采用彩色云石和琉璃砖装饰外墙。 3, 拜占庭的建筑实例 ① 帆拱的创造:利用帆拱过渡,使建筑平面呈多边形,是欧洲纪念性建筑的主 要方式。 ② 教堂的型制(巴西利卡,集中式,十字式) ③ 圣索菲亚大教堂

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罗马式教堂建筑的代表作是

古罗马式: 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 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 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 、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十七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为什么古罗马的地面比现代的地面低这么多

在这个被称为阿根廷托雷的小广场上,建造了更多的庙宇。如今,那废墟是唯一还能看见的东西。正如你在上面的图片中看到的,曾经繁忙的街道现在已经低于街道水平。如何以及为什么街道水平面的上升就是考古学家所说的沉积物堆积。有很多原因和例子可以说明这对罗马废墟的影响。沉积作用一直是主要因素之一。

罗马经历了权力、人民和重要性的许多变化。这导致了人口数量的波动因为人们逃离了城市又回到了城市。许多建筑物都被遗弃了,因为无人照管,它们变成了废墟。建筑物也被拆除,用石头和其他建筑材料建造新建筑物。城市的空地被用作农田。古罗马广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直到19世纪晚期,这里的农民还经常在废墟之间放牧。

不断上升的地球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利用废墟和建筑之间的自由空间作为农田,多年后在上面铺上新的土地来肥沃土壤。但是,街道水平的上升也可能有一个更自然的原因,比如在马蒂乌斯校区,奥古斯都日光馆(Solarium Augusti)的部分区域被台伯河多次洪水造成的泥沙和沉淀物所覆盖。

腐烂的树木、树叶和腐烂的木质建筑都会造成这层灰尘。此外,由于大雨的侵蚀,山顶上的

泥沙淤积也可能是掩盖废墟和建筑物的一个原因。另一种选择是人们把空闲的空间用作垃圾场。字面上。由于把垃圾堆积起来,废墟往往得到了保存。这也导致了街道水平的上升。记住,人们肯定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把古代遗迹视为丰富的考古遗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建筑建在这些新的土层上,堆积着垃圾、土壤、肥料和粪肥。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地球和我们生活的空间是如何不断运动的,而我们作为人类,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区域负有主要责任。

古罗马富人与平民,住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和许多城市一样,罗马城的住宅建筑也是占据城市面积最大部分建筑类型。除了皇帝的住宅,更多的是平民或者贵族的住宅。居民的住宅建设贯穿了罗马城的整个发展历史,庞培和赫库兰尼姆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住房,并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罗马建筑的平面设计图。

一、皇帝住宅

虽然帝国时期的许多皇帝长期不居住在首都,但是“任何不必要的或不正当的皇帝和首都之间的距离都可能会损害首席公民(第一或领导公民)的声誉……皇帝提比略,相比罗马来说,更喜欢卡布里岛。他长期缺席,虽然他在地理上离城市不远,但却疏远了民众……尼禄被谴责说是以错误的原因在东方旅行:游览是为自己的快乐而不是为罗马帝国好……如果皇帝不可能控制罗马,他怎么能控制一个巨大的帝国?”

因此,在首都居住成为人们对皇帝的一种期望。即使不在罗马,皇帝也需要指派值得信赖的亲属或部下代行其职责。因此,皇帝在罗马城拥有一处住宅甚至是他的一种义务。

帝国前期皇帝的住宅建筑呈现一种不断扩张的趋势。奥古斯都的住宅“位于帕拉丁西隅……提比略延伸到北隅建了一座更为宽敞的住宅……盖乌斯(卡里古拉)将这所住宅同下面的罗马广场连接起来” 。

到了尼禄时期,金宫的修建将皇帝的住宅建筑推向了顶峰。尼禄几乎是将一座园林建在当时人口拥挤的罗马城。占地达到 130公顷,有花园草地、长长的柱廊、一个人造湖。虽然混凝土的大量使用降低了金宫的成本,但是众多的黄金、宝石、象牙装饰还是使其奢华无比。金宫有一个设计精巧的八角形大厅,这个八角形的大厅有一个八角形的大拱顶,其最顶上中央留有开口采光,类似来的万神殿的大圆顶。尼禄死后,金宫的主要建筑被弗拉维王朝的皇帝沿用。直到图密善皇帝建成了弗拉维安宫。

弗拉维安宫位于帕拉丁山上,与罗马广场和角斗场相对。皇宫于公元92年奠基,由建筑师拉比里乌斯设计。整个建筑群因地制宜,没有将高低不同的地面推平,而是就地势将这个宫殿以若干庭院组织起来。“这座宫殿,由一个斜坡连接着罗马广场,渐渐成为帝国辉煌的标志,并以其庞大的规模、飙升的高度、彩色的大理石和黄金,巴洛克式的花园,和精致的喷泉、射水等丰富的装饰物给同时代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拉维安宫作为罗马皇帝官邸达3个世纪。

二、富人私宅多慕斯

在住宅建筑的分布上,罗马城呈现了两个特点:从整个城市分布来看,富人主要居住在城市地势较高的区域,而穷人主要居住在地势低洼的区域;从一座单独的建筑来看,较富裕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底层,越往高处居民的收入越低。表现在城市建设方面,便是山丘上富人的“多慕斯”和山谷低的平民的“公寓楼”之间明显的差异。

与山丘相比,低的山谷确实有太多的弊病:“地势低洼的居住区依然泥泞不堪,滋生疾病。住在那里的平民当时不仅遭受疟疾的折磨,还要遭受震的威胁,几乎年年要吃洪涝灾害的苦头”。

对古罗马充满崇敬的人喜欢大谈特谈多慕斯,因为其奢侈华丽、富丽堂皇正好可以证明罗马的各方面成就的伟大,确实如此。罗马的富裕和精英阶层“竞相在最好的位置拥有最高雅的房子,这种始于二世纪的趋势持续并加剧”趋势延续的后果是“由于有限的土地大小导致了激烈的购买相邻房产的竞争”。

多慕斯多是一种内向封闭式的结构,四周用厚实的围墙与外界隔开,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界相连还往往关着。这样的结构在防盗上是一个绝好的设计,同时它也在嘈杂的城市中为主人提供了一片宁静的天地。

多幕斯中,值得介绍的首先是前厅,位置一般在进入大门一段过道的尽头,前厅的顶部往往开有天窗,正对着地面上的集水池。阳光可以通过这个屋顶的 口照亮整个屋子,在没有电灯的古罗马,这是一个重要而聪明的设计。下雨时,雨水从屋顶流入地面的集水池,这个屋内的小湖一方面可以用做装饰,另一方也提供了一部分家庭用水。前厅往往构成多幕斯的第一个开阔空间。前厅的四周都是各种用途的屋子。

多幕斯的第二个重点是其院内花园。单就地价一项来讲,这就是一个奢侈的设置。这里种着花草,养着动物,在家里制造了一小片野外,又装饰有喷泉和雕塑,是一个休憩的好场所。花园四周一般被大理石柱廊环绕,柱廊有时配以帷幕,可以在夏季营造出一个阴凉的走廊。此处还“常常被用作宴请宾客的用餐区”,豪宅之内,明月碧草,一边宴饮一边伴有诗歌朗诵或者其他表演,客人味蕾的愉悦和心情的舒畅带给主人的将是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以及在商业上更加广泛的社会联系。

作为富人的建筑,多幕斯的主要材质是大理石。除了前厅和花园,多幕斯往往带有专门的私人浴室,由于富人总是邀请朋友来家中洗浴,所以到了共和晚期,尤其是帝国时期,多幕斯里的私人浴室达到了空前的华丽程度。还有不止一个卧室和为不同季节使用的多个餐厅。多幕斯的墙壁往往用壁画和马赛克画装饰,内容各不相同,有人物画、风景画,有的画的是现实的景物,有的则以神话故事或人物为内容,有的甚至画着怪诞的景象或者事物。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在拥挤的罗马城有这样一座居所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幸运。

以上,仅仅是就多幕斯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了介绍,根据主人的兴趣和地势条件,多幕斯的格局和房间设置会有所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多幕斯除了给主人带来舒适之外,其规模和华丽程度是富人竞相攀比的对象。其实罗马上层分子对豪宅的渴望不仅仅是出于对生活舒适性的考虑和虚荣心的驱使。私人住宅,往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示自己经济政治实力的重要手段。“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如果一个人想跻身政治高层,那么,一座豪宅是不可或缺的”。

西塞罗、克劳迪乌斯、雷必达等都是修建豪宅的典范。他们大肆挥霍钱财,想通过豪宅获得尊重和社会地位,却又很快被这方面后来的野心家超过。比如,雷必达的豪宅,从第1豪宅滑到第100名以后,仅仅用了35年。

三、平民的多层公寓

一个家庭的住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综合地位,直到今天,依旧这样。在像罗马这样的一个大城市,一所私人住宅的价格超过了许多人的收入。因此,只有富有之人才会拥有这种住房(或者他们有好几处这样的房产)。

罗马城的绝大多数居民住的是公寓。这一建筑类型兴盛于共和国末期的战争。“每一次冲突都伴随着人口的流入……罗马土地价格上涨,人们迫切想要建立高层建筑,高密度的简陋住宅是穷人的立命之所”。这个以高密度和简陋为特点的建筑类型就是罗马的公寓楼,高密度首先表现在它很少单独存在,往往形成一个拥挤的公寓楼区域。走在公寓楼之间的街道上有一种置身山谷的感觉。

与多慕斯不同,公寓楼是外向型的,许多个向外 的窗户整齐地分布在公寓楼的外立面上,对于没有内庭和花园采光与通风的公寓楼来讲,这是必须的。窗户的覆盖物从下而上,依次是玻璃、兽皮、挡板,体现出住户在经济地位上的变化。窗户的外墙设置砖砌的拱形线条装饰,外墙刷有涂料,很注意外观——这样做可以保证公寓的房租。

公寓楼一般高六层,最下面一层是店铺。临街商铺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智慧,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人己经懂得了对它的投资。这种商店除了用于经营之外,在店铺内部往往设置亭子间或者阁楼,店铺的经营者通过梯子到达上面,所以也可以将之视为一种住宅,只不过住宅的范围被经营压缩到了尽可能小的空间。就在中国,当今的很多城市,这种做法依然存在,屋子空间被分成上下两部分,大部分空间为下面的生意服务,上面是仅够睡觉的一个压扁的卧室。店铺以上是第一层居室,这里住的是比较富裕的罗马平民。他们一般拥有不止一间居室,而且拥有奴隶。

由于是要租给这些手头宽裕的租户,所以屋子有简单的马赛克画装饰。像上面谈到的,窗户也是玻璃的。越往上,居住条件越差,居住越拥挤。

和今天恰恰相反,最富裕的居民住在最下面的楼层。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当时没有电梯,住在上面就意味着要爬更多的楼梯。要知道,当时没有自来水,公寓楼里没有卫生间,爬楼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素,越往上,公寓楼的安全性就越差,坍塌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遇到火灾,最上面的住户是最后察觉的。当你走到顶层时,条件是最恶劣的,空间狭小,漏雨漏风,取水、倒水都是问题。所以,罗马的社会阶层就以楼层为空间依托垂直地分布在了公寓楼里的。

如果从数量上讲,公寓楼占据了古罗马城建筑的主体,“4世纪的地名目录列出了4602座高层公寓楼,与1832座宫殿相对比”。

对于公寓楼上面几层的住户来讲,如果能够安稳生活是一种幸福。可惜交付房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到房租交付日期,总有不少家庭被赶出家门,露宿街头。为了缓减房租的压力,人们就将自己租住的房屋中暂时不用的房间再转租出去,在较高的楼层中,往往一个房间中住着不止一户人家,中间仅仅有一层布帘隔开以保证有限的隐私。围绕着这个肮脏、但是珍贵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转租链:房屋的所有者往往将公寓整栋承包给一个代管商,代管商支付给房东部分楼层的房租,其他楼层的房租收入归其所有,构成其利润。租户在租住公寓之后又将部分房间出租以分担房费,而只租一个房间的人往往和另外一家或者几家人共用一屋。于是,越往上走,居住环境越差、越拥挤。

不论是多慕斯,还是公寓楼,只要有可能,“罗马人都用图片贴满了居所墙壁的大部分、甚至家具的表面也被图画装饰”。罗马人的室内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不像今天的人们,将保持光线的良好作为墙壁颜色的基本功能,许多考古资料都证实了这一点。

许多关于罗马建筑史的材料都不大愿意在罗马的出租屋上多费笔墨,因为它实在不能表现罗马建筑的突出成绩,但是罗马城市的多层出租公寓却是罗马城不同于其他古代城市的特点,而且出租屋和多慕斯的鲜明对比形成了罗马城自相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论述。

罗马式教堂有哪些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蒂埃圣母堂和阿耳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和美因茨大教堂,以及英国的达拉姆大教堂等。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声明:关于《古罗马建筑图片》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88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