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0.1为了防止和减少静电伤害,贯彻预防为主的万计,米取万静电措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存在静电危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静电接地设计。1.0.3静电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下列防止静电危害措施:1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何:2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3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4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5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等;6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7防止人体带电。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避雷针的地线属于防雷保护接地,如果避雷针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接地电阻都是按要求设置的,那么就可以将防静电设备的地线与避雷针地线接在一起,因为避雷针的接地电阻比静电接地电阻小10倍,因此发生雷电事故时,大部分雷电将从避雷针地泄放,经过防静电地的电流则可以忽略不计。】接地分三种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
要想防静电,大楼得有从地下单独引出的地线(问大楼物管)没有就得自己做。要求不高,可以接水管或裸露的钢筋上不能与防雷接地(反倒引来雷电)连用测接地电阻用专用的表面电阻测试仪就可以了1、静电安全工作台: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腕带接头和接地线等组成。2、防静电桌垫上应有两个以上的腕带接头,一个供操作人员用,一个供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用。3、静电安全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塑料盒、橡皮、纸板、玻璃等易产生静电的杂物、图纸资料应放入防静电文件袋内。4、防静电腕带: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人员必须带防静电腕带,腕带与人体皮肤应有良好接触,腕带系统对地电阻值应1MΩ。5、防静电容器:生产场所的元件盛料袋、周转箱、PCB上下料架等应具备静电防护作用,不允许使用金属和普通容器,所有容器都必须接地。6、防静电工作服:进入静电工作区的人员和接触SMD元器件的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特别是在相对湿度小于50%的干燥环境中(如冬季).工作服面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7、进入工作区的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鞋。穿普通鞋的人员应使用导电鞋束、防静电鞋套或脚跟带。8、生产线上用的传送带和传动轴,应装有防静电接地的电刷和支杆。9、对传送带表面可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10、生产场所使用的组装夹具、检测夹具、焊接工具、各种仪器等,都应设良好的接地线。11、生产场所入口处应安装防静电测试台,每一个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均应进行防静电测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静电控制可以参考以下资料:(1)控制静电生成环境:a.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它危害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b.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c.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d.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e.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与拆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f.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以控制,在液体、粉体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2)防止人体带电:a.佩戴防静电腕带;b.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c.穿戴防静电鞋袜、脚链;d.佩戴防静电手套、指套;e.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例如做操、打闹、梳头发、吃东西等);f.进行离子风浴。(3)工艺控制措施:a.制定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b.使用防静电周转、运输盘、盒、箱及其它容器、小车;c.使用防静电工具(烙铁、吸锡器等);d.采用防静电包装;e.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f.尽量减少物体间的接触压力、时间、面积(例如布匹、纸张、线材、薄膜材料、胶带等的运送、传递辊筒、卷筒、线轴和产品之间)并限制运行速度不可过快。生产现场防静电操作规范:1、所有元器件的操作都必须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凡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元器件都必须按防静电要求来对待。2、未采用防静电包装的SMD器件不得进入生产现场。3、从静电防护容器中取出部件时,应该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作为工作人员要遵守以下三点:(1)、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服。(2)、戴上防静电腕带,腕带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并可靠地接地。(3)、接触贵重的SMD元器件时,最好戴上防静电指环或指套。4、对没有防静电包装的元器件,应该在消除静电后再进入静电工作现场。5、在重要的操作工位上要配备监视器,以随时检测腕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6、普通服装、图纸资料等不得接触元器件。7、手拿敏感器件时,应避免接触其引线和接线片。8、某些元器件要清洗时,不可使用塑料刷子,必须用防静电刷子清洗。9、操作现场所有必须使用的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夹具、设备仪器,都应放在防静电桌(台)垫上。10、禁止重复使用器件包装管包装元器件。11、在手工焊接时,要采用防静电低压烙铁。12、应使用有接地线的低压直流电动起子等装联设备。13、外来人员进入现场,未采取防静电措施,不得接触元器件。14、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在智能化楼宇内,电磁兼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所用设备的机能障碍,避免甚至会出现的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当能够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这些干扰的产生或者是因为导线之间的耦合现象,或者是因为电容效应或电感效应。其主要来源是超高电压,大功率幅射电磁场,自然雷击和静电放电。这些现象会对设计用来发送或接收很高传输频率的设备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免受来自各种方面的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在洁净、干燥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磨擦均会产生大量静电。例如在相对湿度10~20%的环境中人的走步可以积聚3.5万伏的静电电压、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仅会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干扰,甚至会将设备芯片击坏。将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静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智能建筑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Ω;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Ω;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智能化楼宇的供电接地系统宜采用TN-S系统,按规范宜采用一个总的共同接地装置,即统一接地体。统一接地体为接地电位基准点,由此分别引出各种功能接地引线,利用总等电位和辅助等电位的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接地系统。通常情况下,统一接地系统可利用大楼的桩基钢筋,并用40×4(mm)镀锌扁钢将其连成一体,作为自然接地体。根据规范,该系统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其接地电阻应≤1Ω。若达不到要求,必须增加人工接地体或采用化学降阻法,使接地电阻≤1Ω。在变配电所内设置总等电位铜排,该铜排一端通过构造柱或底板上的钢筋与统一接地体连接,另一端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子分别与交流工作接地系统中的中性线连接,与需要做安全保护接地的各设备连接,与防雷系统连接,与需做直流接地的电子设备的绝缘铜芯接地线连接。在智能大厦中,因为系统采用计算机参与管理或使用计算机作为工作工具,所以其接地系统宜采用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单点接地是指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直流接地在设备上相互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系统。可从机柜引出三个相互绝缘的接地端子,再由引线引到总等电位铜排上共同接地。不允许把三种接地联结在一起,再用引线接到总等电位铜排上。实际上这是混合接地,这种接法既不安全又会产生干扰,现在的规范是不允许的
安装标准:1,防静电线距离建筑物与设备接地线至少5米远。2,为保证接地的可靠,应有三点以上接地,挖深1m以上坑,将2.5m以上铜棒或角钢打入坑内(即铜棒插入地下2.5m以上),再将这三处焊接在一起,用10m㎡绝缘铜芯线焊上引入室内为干线。3,坑内施以适量导电炭粉和工业盐,以增加土壤导电性,土外面需留一根检查口方便日后的点检及检查使用。4,使用2.5平方的多股线接至防静电地板预留铜箔处,不可使用单股线。5,地桩安装位置在3号电子厂房西面,靠近1号电梯的大楼外绿化带:
国标要求是10欧姆,如果等电位连接是4欧姆,也有要求做到1欧姆以内的。
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得超过4欧姆,小于4欧姆更好,越小感应电势越低,电流散发越快,不大于4欧姆只是个标准。
电压电流表法、比率计法和电桥法。按具体测量仪器及布极数可分为:手摇式地阻表法、钳形地阻表法、电压电流表法、三极法和四极法。
扩展资料: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2.1条: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3.4条:
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
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静电接地
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服,戴好防静电腕带,最好带上防静电指环。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1.5-2.5m,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若遇到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地方,下层的土壤电阻率低,可以适当加长。当垂直接地体埋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彼此间隔为1-1.5m,且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接地极规格及安装示意接地装置的焊接长度:对扁钢,其焊接长度应为宽度的2倍;对圆钢,其焊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10倍。扁钢与扁钢搭接采用左右错开,两面满焊。扁钢与角钢之间的焊接采用三面满焊。
在所有的防静电供应商供应的接地线中均串联了一个1兆欧的电阻,目的是静电在泄放时不会因电流过大而伤人或是击穿ESD器件,设备接地不能同静电接地不做处理的情况下接入同一接地点,静电接地需要专业的防静电供应商来完成,不是简单的接入大地,一般采用单独设计接地装置或是将大地接地串联电阻的方式,但不建议有敏感元器件的厂家草草做接地。还有很多,打字慢,想了解的话再联系吧。至于你说的原理,我要跟你说明一点,何为防静电?就是静电通过电阻值在10的5次方到10的11次方的防静电体上导入到大地的过程,就是防静电。也正是如此,防静电接地才不能与普通的大地接地混为一谈。
4平方毫米,不能低于2.5平方毫米。但防静电接地线材质分有PVC接地线,PU接地线,双孔接地线,吸盘接地线和腕带接地插座等。不过款式又很多,比如单头扣+地线,单头扣+单头扣,吸盘+吸盘地线和吸盘+鳄鱼夹地线和吸盘地线+端子等,所以可按照要求进行定制。
静电接地标准理解,静电保护区(EPA)的接地设计,美国静电放电协会(ESDA)对接地标准的修订将消除ESD 控制中的接地疑问,在一个既定的区域内将所有的静电导电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的物品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入大地,就可以让这个区域内保持相同电位。同时,静电导电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等势接地应保证对地电位为0V。这些是建立ESD保护区域,以降低区域中的静电敏感器件在取放和操作中电位差导致放电风险的基本原则,而这种保护区就是我们所说的静电保护区(EPA)此外,由于处于接地的静电导电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不会聚集静电荷,只要进行了接地,即便是这些材料原来所带了静电荷,也会得到泄放。ESDA关于接地的最新标准ANSI/ESDS6.1-2005对原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新S6.1标准为ESD技术设计人员和其他相关技术人员在对EPA的接地和电气连接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标准修订前,标准编写专家仔细研究了美国防火协会NFPA70标准和其他国家有关电线连接的内容。更新后的S6.1标准介绍了几个新术语,其中有一些在本文中也会提及,因为还尚未广为人知的缘故,在这里我们先作一个介绍。连接导体bondingconductor: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独立的静电导电材料或静电耗散材料物体的导电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是导线、母线、法兰或其他的导电装置。共同连接点commonconnectionpoint:自身电阻小于1欧姆的一个装置或位置,用于连接2个或2个以上的ESD技术物品(如台垫、手挽带等),让它们在没有接地的情况下通过等电位的连接确保处于相同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