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天然气的类型
天然碳氢气体是石油的固定伴生物,或者以自由积聚的形式出现,构成气顶,或者溶解在石油中,构成它的馏分。组成天然气矿床的气体成分有甲烷、重碳氢化合物、氧、氮、硫化氢,有时也有一定数量的氩和氦。溶解于石油中的植物组分基本是烃族C1—C6,即甲烷、乙烷、丁烷、戊烷、己烷,包括烃族C4—C6的同分异构体。溶解气体中所含的重烃达到20%~40%,少数情况下达到60%~80%。溶解气体中的非烃类组分通常是氮和含硫化氢、氩、氦混合物的碳酸气。氮的含量从0到30%不等;CО2 含量在 0 到 10%~15%之间,H2S含量在0到6%之间。氢气和惰性气体含量很低。
碳氢化合物气体是天然气的组成部分,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烷(CH4)、氮气(N2)和碳酸气(CО2),它们都是在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的(表1.9)。
表1.9 天然气组分的平均含量
1.2.2 天然气分类
最先提出天然气分类的是威尔南斯基(Вернадский),分类的主要依据是:① 形态,也就是气体在地球中的存在形式;② 化学成分;③ 形成历史。
1)根据气体的存在形态分为:在岩石孔隙中的含量;游离态(空气中);气体流——存在于火山活动、构造运动及地表中;气体蒸发;气体的液态溶液(存在于大洋、湖海、江河等各种水体中);气体的固态形式(被岩石和矿物吸附的气体)。
2)威尔南斯基根据其形成历史把天然气分为以下几类:地表气体;高温形成的气体;伴随构造运动过程渗透到地表的气体。
他把这些构造运动形成的气体按照组成成分分为氮气流、碳酸气流、甲烷气流、氢气流。
3)索科洛夫(Cоколов)根据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成分对其进行了最详细的分类,参见表1.10。
4)按来源把气体分为两种——游离态和溶解气体(Бакиров и др.,1993)。游离态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可能呈以下几种形式存在:① 在单纯的气体矿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气体矿床在同一个油气带是油气带与石油带交替出现,而在另一些情况下集中于单独的含气带;② 游离态——存在于石油矿床的气帽中。
溶解气体可以存在于石油中和地下水中。
但是游离态和溶解气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因为在油气田气帽和石油及冲刷矿床的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相平衡。
表1.10 天然气体的分类
续表
1.2.3 天然气矿床的气体组成
1.2.3.1 碳氢化合物
天然气矿床的碳氢化合气体主要由甲烷(CH4)和数量不定的混合物组成,混合物包括重同系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及微量的戊烷和己烷。在石油矿床的气体中可能存在着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比C6更重。
重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从C2H6开始)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 原始有机物质的成分;② 有机物质的退化程度;③ 聚积过程。岩石封闭期所包含的吸溜气体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天然气体的碳氢化合物成分的特点是标准的及同构的丁烷和戊烷含量的千差万别,这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有机物质的成分、退化的程度、气体矿床岩层的温度、压力条件等。
在碳氢化合物的组分中也会遇到碳酸气(CО2)、氮气(N2)、硫化氢(H2S)、氦气(Hе)和 氩气(Ar)。
为了测定天然气的碳氢化合物组分引入“干燥指数”这个概念——甲烷相对于其同族数量的百分比,同族也就是CH4/(C2H6及以上)。天然气的干燥指数也是其聚积方向的指标。因为甲烷的特点就是极其稳定,那么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聚积速度就减慢。
1.2.3.2 同位素
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正如希尔威尔门(Cильвермен)所指出的,甲烷、乙烷、丙烷等含量最丰富的是同位素13C。在甲烷和乙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突变,以后13C分子量的增加不明显。氮的同位素是14N 和 15N。根据赫令格的分析,同位素比重的特点是富15N,按照这个标准是大气中的氮。他确认,对于石油、岩石有机物质和碳氢化合物气体,15N相应地发生变化,其同位素组成分别为×0.7%~1.4%、0.1%~1.7%、×1%~1.5%(表1.11)。
表1.11 天然气体的物理特性
有关天然气中硫的同位素组成,潘基纳亚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规律:随着地质年龄的增加硫重同位素所占的比重减少。此外,在形成硫化氢时,硫酸盐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能会表现出硫同位素32S/34S值的明显波动。
1.2.4 天然气的主要物理化特性
气体可以在孔状及裂隙状岩石中流动,而且可能通过岩石进行扩散。此外,气体可能溶解在石油和水中,从而在地壳中运移。气体的这些特性取决于它们的一系列物理特性,表1.12列举出了其中几个特性。
1.2.4.1 气体的溶解
气体的溶解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压力、温度、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盐的浓度。在压力小于5 MPa的条件下符合亨利定律:被溶解气体的数量与压力机溶解系数成正比。当压力增大以及气体成分复杂时,这种制约关系将变得复杂多样。总的说来,压力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气体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如下:温度低于100 ℃时为反比例关系,高于100 ℃时是正比例关系。尤其是非极性气体(碳氢化合物和氮气)在高压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气体的化学成分也对溶解度有影响:水中极性气体的溶解度比非极性气体的溶解度要高出很多:二氧化碳在20 ℃时的溶解度相当于甲烷溶解度的27倍,是氮气溶解度的58倍。
1.2.4.2 岩石圈对天然气的吸存方式
岩石圈中对天然气的吸存有几种形式(Бакиров,1993)。气体被吸存在坚硬的矿物岩石及有机体中。被吸存的气体存在于裂隙的表层或者岩石的孔隙中,岩石深处还有被吸存的气体。后者可能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于岩石晶体中。
1.2.4.3 聚积
天然气(地壳气态矿物)学说的创始人是韦尔纳茨基(Вернадский)院士。他把天然气看作是自由聚积并在大气圈和地壳之间交换的产物,认为“地壳”的演化是天然气不断混合的过程,包括垂直方向,也包括水平方向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聚积从地球静压力高的区域趋向静压力低的区域。
气体的聚积导致某些构造中的气体贫乏,而在另外一些构造中又出现富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天然气或者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聚积,那么这就被称作矿床,也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矿床——这不是它们生成的地方,而是有利于其矿床形成的地方。
气体的聚积有各种形式:扩散、渗透、漂浮、涡流、液态下气体的运移。
扩散可能实际发生在任何环境:气体在气体中,气体在水中,气体在固态物质中。扩散时气体的交换可能发生在穿透岩石、液体或者气体的封闭孔隙中(彼此隔绝)。扩散的过程符合福柯定律:扩散与气体聚积梯度方向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气体物质分子的扩大,扩散系数降低,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扩大。
渗透(或者过滤)是最活跃的迁移形式,发生在有孔洞和缝隙相通的各层之间,构成一个开放的体系。渗透的发生受压力差影响,符合达西定律。显然,气体在渗透时的迁移比扩散时要显著得多。比如,甲烷中截面压差为每100 m2 2 个大气压:在格罗兹内或者巴库型砂岩或者粘土中,渗透率为0.03~0.04 D时,每平方千米的表面会向大气中散逸大于1 m3 的气体。或者在一百万年间散逸大于10亿m3 的气体。可惜这个过程既不能避免,也不能逆转,因此气体的积聚和矿床的形成只能在圈闭构造中,渗透层或者构造被实际的不透水层覆盖。在这种绝缘构造中气体的迁移运动完全没有终止,但是扩散代替了渗透,这个过程在几百年或者几百万年的过程中能够大大缩减矿床气体的藏量。
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运移方式划分。根据运移机制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渗透式:① 以连通孔洞及裂隙为通道;② 以部分被水填充的孔洞及裂隙为通道;③ 与水合为一体(气体溶解在水中)。
2)扩散式——以被其他气体充满的孔洞或裂隙为通道。
3)渗透-扩散式。近期的研究非常关注液体中气体的运移:在漫长的时间里多次受到内动力(热力)作用的构造中含有水或者凝析油,其中的气体随之运移。这种构造可以是断裂带或者盆地,或者火山颈,由于热液物质的壳下喷射使得石油和天然气变热,并且随着气液热流的形成而富含内源气体,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分异:富含轻质成分的处于运移的前缘,而富含较重成分的处于运移的后部或者侧翼。
这个过程中热液组分很容易溶解在气体中——随着在冷却积聚地带的进一步冷凝转变为气态物质。
气体在液体中的漂浮是多相液体的渗透现象。在大气层中,较轻的气体漂浮在较重的气体上面。在岩石的孔洞和裂隙中,气体以气泡的形式上浮。压缩至10 MPa的气体物质质量相当于同样体积的水质量的十分之一,这就是气体在水或石油中具有浮力的原因。
气体的涡流运动是气层中低层所特有的。
可溶状态下水对气体的运移在水圈和沉积层中起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气体矿床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近年来,天然气早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运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人们对它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天天接触所以熟悉,但是又对它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燃烧后的产物又有哪些呢。
天然气的组成成分
天然气是由深埋在地下的古生物,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稳定性好、环保灯一系列优点,是一种首选的环保能源,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甲烷,其化学方程式是CH4,热值达到8500卡/米3,它主要是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当然也有少量的出于煤层,除了含有甲烷外,天然气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通常来说,甲烷含量高于90%的称为干气,甲烷含量低于90%的称为湿气。
天然气的形成
天然气从广义上来说是埋藏于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气体的总称。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然气,一般是指甲烷;天然气本身是由古生物产生,故是由有机物转化而来,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天然气的组成成分和比例也是有差别的,现在天然气储存大部集中在海洋,在亿万年前,那时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污染少、开发少,海洋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使许多海洋生物得到迅速繁殖。根据专家统计,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便成为了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但是,这些遗体要转化成为天然气,还不仅仅这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海洋每年都会大连的沉积物,专家介绍,海洋每年接受160亿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的沉积物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在不断下的沉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并会造成生物遗体便长期与空气隔绝,真因为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生物遗体开始慢慢分解,再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并成为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天然气。
天然气的运用就是为了使其燃烧而产生能量,那么天然气的燃烧是怎么样的,它会燃烧会产生伤害身体的有毒气体吗?
天然气的燃烧
首先从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来看:CH4+2O2=(点燃)=CO2+2H2O+热量;很明显,燃烧天然气时,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及水蒸气。且不对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硫和小微粒物质,所释放的有害物质也比其他矿物燃料,如煤及原油等少很多,并且二氧化碳不会直接伤害身体,二氧化碳积聚过多会对臭氧层造成一定伤害,但相对其他能源来说,这已经是现今最为清洁的能源了。
天然气的热值
高热值39.82MJ/M3
低热值35.88MJ/M3
天然气作为大众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能源,对它有深入的了解可对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的便捷。
这是一份简单的分析出气体各组份百分含量的报告,从你这份检测报告可看出,甲烷的含量为78.85%,其燃烧的低热值为45.16MJ/m3,高热值为49.69MJ/m3,低热值华白数为50.87MJ/m3,高热值华白数为55.96MJ/m3,燃烧势为37.23,按国家标准《城市燃气分类》,此气体应归为12T。
B 甲烷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主要由甲烷(85%)和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组成。又称“沼气”。主要用作燃料,也用于制造乙醛、乙炔、氨、碳黑、乙醇、甲醛、烃类燃料、氢化油、甲醇、硝酸、合成气和氯乙烯等化学物的原料。
天然气被压缩成液体进行贮存和运输。煤矿工人、硝酸制造者、发电厂工人、有机化学合成工、燃气使用者、石油精炼工等有机会接触本品。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属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高时因置换空气而引起缺氧,导致呼吸短促,知觉丧失;严重者可因血氧过低窒息死亡。高压天然气可致冻伤。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
扩展资料:
天然气基本特点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其他燃体而言相对较高。
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车用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而天然气汽车则已成为发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但是,对于温室效应,天然气跟煤炭、石油一样会产生二氧化碳。
天然气的主要从成分是甲烷,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氢气、氧气、氮气、氩气、氦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气体,甲烷、乙烷、丙烯及C3以上的绝大部分有机气体的分析。英格尔检测常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来分析天然气成分,可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